自主命题
统一命题
单独报考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2021高考 > 高考政策 > 高考报考政策 > 正文

高考改革初现端倪 或打破“一考定终身”局面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13-6-4 14:11:54 要考试,上考试吧! 万题库
教育系统多位内部人士透露,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方案的出台实为高考改革的内容之一。多种渠道升学、多元化录取,以打破“一考定终身”的局面,保障公平,这也是高考改革的目标。

  据参与方案制订的学者透露,目前正在制订的改革方案并非仅针对高考,而是整个教育考试制度的基本框架和总体思路,包括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等,涉及的考试也有多种,“现在社会有多少种向上流动的渠道,都会从中得以展示”,该学者同时表示,高考只是其中一环,还包括高中考试、研究生考试、高职院校考试等。

  南都讯 记者葛倩 实习生林璐茜 发自北京 高考在即,备受关注的高考改革方案初见端倪。高等职业教育考试先行一步,根据教育部网站消息,教育部近日出台《关于积极推进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表示,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将逐步与普通高校本科考试分离,并探索“知识+技能”的考试评价办法,为学生接受高等职业教育提供多样化入学形式。

  据教育系统多位内部人士透露,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方案的出台实为高考改革的内容之一。多种渠道升学、多元化录取,以打破“一考定终身”的局面,保障公平,这也是高考改革的目标。南都记者获悉,包括高考改革在内的教育考试制度的基本框架和总体思路目前已完成初稿,正在征求意见修改完善中。

  教育考试制度方案初稿形成正征求意见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此前公开今年的工作重点时曾明确,今年要研究提出高考改革的总体目标和基本框架。据一位参与改革方案制订的学者透露,目前初稿已形成,正在征求意见修改完善。

  据参与方案制订的学者透露,目前正在制订的改革方案并非仅针对高考,而是整个教育考试制度的基本框架和总体思路,包括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等,涉及的考试也有多种,“现在社会有多少种向上流动的渠道,都会从中得以展示”,该学者同时表示,高考只是其中一环,还包括高中考试、研究生考试、高职院校考试等。

  此外,该学者还透露,这一方案的内容也与通常人们理解的技术性方案不同,“不仅讲每个议题怎么改,而是一个路线图”,该学者透露,此方案并非单纯的机关文件性质,而是面向家长和学生的服务方案,从中可以看到一个人的人才成长路线图。

  另一位教育系统内部人士表示,该方案旨在理清高考的走法,即着手于个人的终身发展。

  教育考试制度改革从“软骨头”啃起

  致力于公平是高考改革的目标。在改革时间上,预计将实施分布改革。此前,教育部已相继针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农村考生进行了改革。

  昨日发布的《关于积极推进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也是其中一步。“由简入难,分步进行”,教育系统内部人士表示。而中央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则认为,目前以高职先行,尽管不会风险低,但也难以触及改革核心。

  高考招生名额分配办法也在逐步完善,从去年起,国家开始在全国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实行定向招生计划。该方案不同于此前随迁子女考试方案,不会各地制定各自方案,而是全国统一思路。“尽管全国情况千差万别,但改革的初衷是一致的,即致力于招生录取的公平性”,一位教育系统内部人士表示。

  储朝晖介绍,改革内容将实行全国统一一盘棋考虑,但在步骤上有所先后,部分地区可能作为试点先行一步。

  教育考试制度改革内容:高考不会取消

  是否应该取消高考的一话题此前曾颇受争议,此次参与高考方案制订的学者明确表示,高考不会取消,改革的方向是让高考公平。因此,改革的方向是“统一考试和多元评价相结合”。

  储朝晖认为,高考不可能统一取消,“没有考试,就缺乏参考依据”。但他认为,高考的逐步改革中,将对高考实现逐步分块切割,比如目前普通本科和职业院校分类录取。

  一位教育系统内部人士指出,即便完全实行高校自主招生,也将增加考生的备考负担和考试成本。

  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孙霄兵曾公开表示,目前的高考制度仍然是保障教育公平的基本制度,其次才是改革高考制度。

  高职招考逐步与普通高校本科考试分离

  多元化的人才选拔是高考改革的目标之一。高职院校选拔在此先行一步。教育部昨日公布《关于积极推进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高等职业教育考试将逐步与普通高校本科考试分离。

  高考不再成为升学的唯一途径。根据指导意见,将建立以高考为基础的考试招生办法,对报考高等职业学校的考生增加技能考查内容,招生学校依据考生相关文化成绩和技能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择优录取。

  此外,还将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选择部分学校在部分专业,依据考生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综合评价,择优录取。

  单独考试招生方面,国家示范性、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学校和现代学徒制试点学校等可单独组织文化和技能考试。

  相比文化课,技能更被看重。中职对口升高职的专业技能考试将加强,以专业技能成绩作为学校主要录取依据。技能拔尖人才还将被免试招录。对于获得全国、省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有关奖项的中职应届毕业生,和具有高级工或技师资格、以及获得县级劳模的在职在岗中职毕业生,予以免试录取。

  教育部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举目标就是改变当前学生成绩差才上高职的现状,增强高职专业对优秀学生的吸引力。

  此前,已有浙江、江西、重庆、云南等地开始试点落实本科与高职分类入学考试。2012年高等职业教育分类考试招生人数已达133万名,占高职招生人数的40%。

  但储朝晖提醒,高职院校提前招生需防范生源不足现象。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建议,高职高专不应进行统一测试,只需建立起一个申请入学、注册入学的招生机制即可,实行宽进严出,缓解生源不足。

  今年有望出台英语“一年多考”实施办法

  部分科目实行一年多考,以减轻学生高考压力,也是高考改革的内容之一,今年有望研究制订出全国英语科目的“一年多考”实施办法。

  所谓“一年多考”,即将某一科目的考试转为高中三年期间考试,考生可以考两次甚至更多,避免考生临场发挥失常。

  教育部2010年开始提出探索一年多考的考试方式。次年印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对此明确。

  在探索高考改革的道路上,部分地区已先行一步:2009年,浙江开始将高考英语的听力部分改到了平时,在每年的3月和9月进行;2010年起,天津市对高考英语科目的听力考试进行调整,由“一考定乾坤”增加为两次机会,高考英语听力考试不再随同全国统一高考举行。

  然而,目前的“多考”多集中于英语听力。对此争议不断,如何改?一年考几次?取最好成绩还是平均成绩?

  储朝晖认为,一年多考将在更多学科范围内进行。“考了后不会发生变化,都可以采取此做法。比如骑自行车,只要会骑了,就不会忘”,他认为,不是所有科目都能实行一年多考,但技能性的科目则可以执行。

  但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葛剑雄对南都记者表示,一年多考还可能导致考试作弊的几率更高,增加考生的考试成本,可能又会造成新的不公。

  多位教育界人士均表示,一年多考的试点的关键在于要保证每次考试试题的难度相当。

  但对于一年多考的完善和扩大,多位学者则认为这并非治本之举。

  熊丙奇认为,单纯改革一年多考,只是变成了多考定终身,应配合进行多元化录取。

  葛剑雄认为,与其打破“一考定终身”,不如引导社会接受多渠道成才的观念,而非局限于高考。

  高中学业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或成录取依据

  袁贵仁曾公开透露,今年要开展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及综合素质评价改革试点和高校招生考试综合评价改革试点。昨日颁布实施的高职院校录取方式中,就明确部分院校将根据考生文化成绩和技能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择优录取。

  所谓综合素质评价,即打破传统高考“一考定终身”的模式,纳入日常学习成绩。有学者提出,采用“全国学业水平测试+高校自主招生”模式或“统一学科知识考试+集中录取”两种模式。

  此前,多数省份在相继实行新课改之后,都将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纳入了高考录取的参考标准。学业水平测试即是指现行的高中会考制度,而综合素质评价则是在高中三年学生成长记录的基础上,形成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各省份的会考科目以及综合素质评价项目和评价标准都有所不同。

  以浙江为例,12门会考科目成绩进入综合素质评价表,提供给所有招生院校,作为录取的重要依据。然而以引导素质教育和克服“一考定终身”为初衷的学业水平考试及综合素质评价改革,却已陷入尴尬境地,其成绩对高考录取所能产生的作用微乎其微。

  熊丙奇认为,在目前单一的分数评价体系上,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难以派上用场。“现在平行志愿,分数优先,遵循志愿,每分必究,低一个名次就不能投档,此形势下,怎么看学生的综合评价?”

  储朝晖建议,综合素质评价需制定统一标准。此外,综合素质评价在录取标准中的比例需扩大。

  相关推荐:

  2013高考满分作文 | 2013高考作文题目 | 2013高考试题及答案

  2013高考志愿填报 | 2013高考录取分数线 | 2013高考录取查询

文章搜索
万题库小程序
万题库小程序
·章节视频 ·章节练习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微信扫码,立即获取!
扫码免费使用
国家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新疆
黑龙江 内蒙古 更多
高考栏目导航
版权声明:如果高考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高考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免费复习资料
最新高考资讯
文章责编:wuxiaojuan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