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试题及答案解析专题
今年高考刚刚结束,第一时间就有学生打来电话报喜,拿到试卷之后,我自己也认真做了一遍,感受与学生一致,虽然因为北京高考两年一变的规律和今年考试说明的更改,在试题的知识点布局上有较大调整,但是整体难度在去年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总体来说,今年北京高考物理试卷的特点如下:
一、考查知识纯粹,没有复杂模型或过程
这也是2011年以来,北京物理试题一直秉承的风格。要做到这点真的很不容易,外界看来这是对北京的考生“放水”,试题难度看上去很低,但殊不知,这样的考查方式才符合高中阶段对学生进行物理教育的目的,只有这样才是真正把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不用考虑熟练度的问题,而是享受物理思考的乐趣。
二、注重基础概念和基本物理思想的考查
今年的试题虽然整体难度较去年低,但是区分度还是很高的。比如选择题最后一道20题,考查的是多光子的光电效应问题,而高中给学生教的都是单光子的光电效应,很多老师教的过死,只注重做题,不注重对于产生原因的解释,考生看到这道题大多数都会直接套公式,肯定以为自己做对了,但其实答案却是B,往年难度系数在0.58左右,今年预测会在0.4左右。再比如今年整套试卷看上去没有考查万有引力,但其实选择题18题就是借用电子绕核旋转来考查万有引力中的卫星模型,虽然不难但是却考查了学生的类比思想。另外,23压轴题三问居然破天荒的考查了三个概念证明:分别是电流的微观定义、洛伦兹力与安培力的关系以及气体压强,着重考查学生对微观离子流的理解,这在全国各地的试卷中都是比较罕见的,学生即使刷了再多题,背了再多模型,如果不关注自己学的物理概念是怎么来的,一样做不出来。这点已经成为北京物理试卷的风格,并已经成型,相信会一直持续下去,并对目前高中的物理教学造成深远影响。
三、注重图像的考查
这是北京卷一直以来的特点,今年在实验题最后一问和大题第二道22题都出现了图像,不过对图像的考查更加深入,不再是以图像来描述物理过程,而是要求学生利用图像来分析解决问题,这也是大学对高中物理实用性的一致评价,相信在以后的高考中还会依旧坚持。
四、试题在高分段的区分度较好,但是对于中低分数段的区分度一般
今年试题中的20题,21题最后一空,23题会对中档学员造成较大困难,但是对优秀学生来说会觉得极其简单,尤其是学习过自主招生或者竞赛的学生。可以预期今年物理的平均分绝对会提升,但是高分段不会有太大变化。
五、考试说明中出现的新模块热学考查力度较大
今年关于热学知识的考查有两部分:一是选择题第一道13题,二是大题最后一道最后一问。一个在开头一个在结尾,虽然23题方法是考查的动量,但如果老师没有在热学部分详细解释过气体压强的产生,考生对于“向各个方面碰撞的几率相等”这个条件的理解就会出现偏差,导致最后结果出错。
六、计算量较小,不强调考生的熟练度。这点不再赘述
在连续三年之后,北京物理试题的风格趋于稳定,我们目前在高中阶段强调熟练度和模型化的教学方式已经不再适应于目前的高考形式。在整体难度下降,注重物理概念和思想考查的大方向下,明年的考生可以关注以下几条:
1.关注于“对不对”而不是“会不会”
在之前学生总是对于自己不会的题更加关注,而对于第一遍做错,但是看到答案就恍然大悟的题目,漠不关心。这种学习习惯很不好,如果不去反思第一遍明明会为什么还做错,优化自己的做题习惯,提高做题正确率,那么面临目前80%以上中低难度题目的高考,会吃很大亏的。
2.脱离题海,学会思考:
做题是必须的,但题海是需要回头的;学习模型是必须的,但看到题目不经思考就套公式是不对的(比如今年的20题会让很多学生哭的)。在一轮复习中,不能再是只通过做题来回顾知识,而是要把做题的时间省出来一些,去思考和自己推导学习到的所有概念和模型,把从老师那里听到的概念,真正通过思考与推导变成自身的理解。
相关推荐:
·2021年高考物理冲刺复习指南 (2021-5-26 11:16:28)
·2021高考物理解题过程分析 (2021-5-12 16:32:30)
·2021高考物理复习策略:注意6个关键点 (2021-5-12 16:30:58)
·2021高考冲刺:物理复习的3个方法和5个重点 (2021-5-12 16:30:19)
·2021高考物理五种高效的复习方法! (2021-5-12 16:28:24)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2022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目已公布
2022年湖南高考地理答案已公布
2022年湖南高考生物答案已公布
2022年广东高考地理试题答案已公布
2022年湖南高考生物真题已公布
2022年广东高考真题及答案汇总
2022年浙江高考真题及答案汇总
2022年广东高考生物真题及答案已公布(完整版)
2022年浙江高考政治真题及答案已公布(完整版)
国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山西 | 辽宁 | 吉林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宁夏 | 青海 | 新疆 |
黑龙江 | 内蒙古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