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试题及答案解析专题
2013年全国新课标卷I、II在命题思路、题目题型上不断靠拢,总体难度持平,在现代文阅读、文言文、古诗词、文学文本/实用文本、语言应用、作文六个既有版块中进行考查,但在新课改的要求下生活化表现加强。
现代文阅读部分从去年的科技内空“黑洞”到今年的“凤文化”和“老子”都与古典文化知识有关,再次强调同学们对古典文化知识的了解,侧重考查学生对于文本内容分析与归纳的能力。虽然内容关于文化,但说明文侧重的是行文的逻辑,所以要求考生要能清楚地梳理全文结构,理解作文的行文思路。很多老师在此题的讲解中只讲答案,甚至让学生回到文章中自己找找就结束了教学,其实不知此题的难点就在于学生们无法把握行文逻辑,对于一些概念的描述不清,所以命题人喜欢在“以偏概全”、“逻辑错置”、“对象错用”上设置题目。
古文阅读的选文是全国卷较为常见的素材,对于此部分题目的设置主要考查学生的古文基础,要想读懂文意,必须有“识记”文言文重要知识的功底。最后一题主要在细节上进行考查,强调学生读懂重要情节的能力。关于古文阅读的问题后面还要提到。
古诗词选题侧重理解作者的创作手法,虽然是经典的题型,但体现出命题人对于“探究能力”的关注。杨老师在课上反复强调,手法题目也可以被命题者改为“有何用意”、“这样写有何好处妙处”,这样的题目在全国卷中都有体现。理解作者的感情、理解作者创作的手法,既考查了对文本的分析,又关注的“探究能力”,这是古诗词题目设置的巧妙之处。
两篇小说的考查是全国卷的亮点。阿城的《峡谷》与2010年江苏高考[微博]选文阿城的《溜索》太接近,略显缺少新意。新课标全国卷I的选文,阿根延作家莱•马尔莱塔的小说《喂自己影子吃饭的人》感人而富有新意,既关注了平凡人的生活,也跳出了中国作家选文命题的小圈子。具体到几个题目的命制,前两题是常见题型,例如“影子”的艺术作用是杨老师在课上重点讲过的“象征主义”和“语意双关”。作为一道线索设题的题目,杨老师以无数的文学作品和高考题目进行过深入、全面的解析。最后一个题目很有新意,体现了“发现与探究”能力的考查,仔细分析不难发现,这是让你分析情节、人物之间的关联。这个题目既考查了小说三要素这样基本概念的掌握,又要学生们结合文本独立分析三要素之间的关系,是命题人精心的设计。
作文作为大家最关注的题目之一,不仅因为其分值巨大,更因为作文题目中包括着重要社会现象、人们思想态度的一种反思。但事实上,很少人会真正试图去研究高考语文作文题目命制背后的实事内涵。大多数老师只会教学生套作名人的例子,拼凑些名句名言,但这几乎成了阅卷者最厌恶的写作风格之一。正如鲁迅先生所说,要作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如果是一个烂泥潭又有谁知道它的深浅呢。所以想写好考场作文,既不是拼凑名人素材,也不是盲目抒情,而要真正理解命题人的命题意图。
2012年高考作文题目考的是铁路检修工人老计坚守岗位的内容。这一题目,让那些只会教学生写名人故事、风花雪月的老师完全崩溃。更有甚者,还有鼓吹在考场上要写记叙文、散文来标新立异之辈,学生们在考场上一见此题完全手足无措。于是,杨老师告诉你,在高考前中宣部(主管教育)部长刘云山提出新闻战线要“走转改”。“走”就是“走基层”,要报道平凡世界的闪光品质。只要你了解这一点,就知道这是当时最重要的时政之一。杨老师带你练过这个类型的作文,你上了考场,无论考老计老刘还是老杨,你都会写!然而,很有学校的老师甚至连刘云山都没有听过,更不要提“走转改”这样重要的时事了。
“切割钻石”这个题目涉及到了“勇气”这个经典的命题角度。很多全国卷的考生听过我在新东方在线[微博]的视频课程,当时时间很紧就讲了一个命题角度,就是勇气。这几天他们在我微博的留言都说太神了。但是更神的内容你们没有听到,太可惜了。而且我看了网上很有老师的讲解,都没有涉及到高考真题的时政思路。对于我们这个农耕文明的国家来说“经验主义”和“革故鼎新”在历史上已经有无数场激辩,中国的革命、今天发展的道路,都是经验不能解决的,需要我们拿出勇气来开拓进取。在文学上可以去看王蒙《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在时政上去了解十八大的精神,你才能真正写出深刻的考场作文来。“同学关系”这一篇像极了北京海淀二模的“同行者致远”,背后涉及到和谐的社会关系、中国梦中团结的概念。这是很多学生、甚至一些评测试卷的老师都不关心、不知道、不会讲的。这次《中青报》采访的篇幅有限,后面还有重要问题要谈,关于作文部分不展开谈了,同学们可以去看我的新浪博客/微博:东方一只羊,或者去看我的人人网公共主页:杨洋,都可以了解这方面的信息。
在教学和考试这两个相互制衡的环节里,新课改其实还有着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高中课改,是希望能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结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爱多选择选修的课程,必修课占1.25学年的量,其余是选修课。但是真正按照新课标要求开设多门选修课的学校恐怕不多,有些学校1.25学年必修课学完后,马上转入高考复习。新课改很多想法是好的,但在高考的“指挥棒”下,在很多现实的压力下,表现出来的效果不尽如人意。
问题一:高考试卷承担着巨大的责任,不仅是考查,更是对未来学习的指导。《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要求考查: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现代常用规范汉字,标点符号,词语,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文言虚词,文言句式,词类活用,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对现代文作品作出评价,等等。然而,新课标语文高考试卷对上述内容几年来基本上不予涉及。这样,就造成了语文学习的片面性。因为高考是教学的指挥棒,高考既然连续几年不考查字音、字形、两字词语、标点符号、文言虚词等等内容,高考不考学生就不会认识到其重要,更可悲的是有的老师也不认为重要,这样就使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语言能力都受到影响。
问题二:文言文阅读常年只选人物传记,甚至都是官员传记,显得死板、官本位化,学生当然很难理解和感受到古文的优美。在选文的内容和水平上,全国卷要多和山东、浙江、江苏高考学学。我讲山东卷《聊斋》的选文,学生听得如痴如醉,下课了自己去买了《聊斋志异》全书来读,读了再请我讲。我讲江苏卷欧阳修的《南阳县君谢氏墓志铭》,学生非常感动,不仅爱上了谢氏,也爱上了欧阳修。古文教学本来就困难,文章选得不好,学生们没有兴趣当然不愿学,而且古文会在学生间的“口碑”越来越差。
问题三:作文只有中心而缺少思辨,关注生活但缺少对文学、哲学的关注。学生们写不好作文,归根结蒂是思路的问题。有思路,文字质朴些也是好文章;有思路,语言直白些也可以感情真挚。“同学关系”这题可以写出好文章,但命题者太显小气,好像大学生写论文却找了个幼儿园老师关注的问题。当然,我不是说小问题不值得研究,而是希望命题人可一些能拿得出手的题目。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思想史,学生们有十年寒窗,难道最后一题最是一碟小菜啊。虽然小菜也可以有大滋味,但拿出来招待朋友还是显得寒酸些。不妨关注下三百年的八股都考点什么,虽然有迂腐之处但三百年的科举史有值得借鉴之处,或者看看其他国家此年龄层次的考题都是很好的借鉴。
总之,新课标卷承担着太多的责任,关系着太多人的命运,甚至可以说国家的未来。而语文又关系着精神世界的建造,今天我们的心灵面对太多的诱惑、挑战,我们的信仰需要建立和坚定,这时我们是多么地需要语文学科的力量。它不仅让我们可以解题拿分,更重要的是解决未来生活中更多的困惑。(
相关推荐:
·2021年高考语文全国乙卷试题分析 (2021-6-8 17:55:18)
·2021年高考语文试题评析(全国乙卷) (2021-6-8 11:20:55)
·2021年高考语文解析:四个关键词解析语文卷 (2021-6-8 11:08:59)
·2021年高考语文试卷释放哪些改革信号 (2021-6-8 10:51:17)
·2021高考语文试题:春风化雨 讲述高考育人故事 (2021-6-8 10:23:22)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2022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目已公布
2022年湖南高考地理答案已公布
2022年湖南高考生物答案已公布
2022年广东高考地理试题答案已公布
2022年湖南高考生物真题已公布
2022年广东高考真题及答案汇总
2022年浙江高考真题及答案汇总
2022年广东高考生物真题及答案已公布(完整版)
2022年浙江高考政治真题及答案已公布(完整版)
国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山西 | 辽宁 | 吉林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宁夏 | 青海 | 新疆 |
黑龙江 | 内蒙古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