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语文试卷特点及2014年高考复习建议
基础部分回避呆板识记内容,注重考察理解及运用:2013年高考语文基础五道题目为:字音字形、病句、词语辨析、语义连贯以及修辞。北京卷自2002 年独立命题以来,语基部分基本围绕着字音、字形、词语、成语、病句、语句连贯和文学常识七大考点来考察。而字音、字形、成语、文学常识,更多考察的是知识 积累;词语辨析、病句和语句连贯相对偏重能力的考察。13年的命题明显更加侧重语言运用能力,而有意识的避免了成语和文学常识这两个偏重识记的内容。
这就要求现在高三的学生在语文基础知识积累中避免死记硬背,重视理解辨析。据高考时间较近,所以字音、字形、成语以及文学常识,做到知错即可,可以参 考资料中的词语总结内容为依据,利用碎片时间浏览,达到可以辨析出错误的程度,再通过平时考试查漏补缺。病句辨析、语句连贯等题型,难度不大,在平时练习 中注重规律总结,考试时稳定心态,认真分析即可。
文言文阅读客观题承袭过往,主观题难度下降:客观题依然考察实词、虚词、翻译以及文意理解。取消阅读延伸之后,增加了一道主观题,考察的内容为《考试说明》中的概括大意,在读懂文章的前提下,此题难度不大。
文言文的学习以及复习,依旧要以课本内容为重点,高考文言文选材虽然是课外的文本,但考察内容都超不出课本中重点讲解的知识。同学们需要注意的是在学 习课内文言文时,一定要逐字逐句落实到位,不能不求甚解。通过课内知识的学习,了解文化常识,掌握重点实词含义,能够准确辨析重点虚词用法,能够准确、完 整翻译课内每一篇重点文言文句,应对高考的文言文可以说游刃有余。需要强调的是,一定要多进行文言翻译的练习,这个考点在考试说明中已经明确提 及,2013年没有考到,很有可能成为2014年的考察重点。建议大家将文言文的学习作为重点。高考语文百变不离其宗,无非考察理解、概括、表达三种能 力,而文言文的翻译和背诵时作者思路的理解,都是综合能力整体提高的有效方法。
诗歌鉴赏在北京卷中是一道非常简单的题目。大家一定要放下诗歌鉴赏题难的包袱。首先,作者选择了大家耳熟能详的李白,诗虽非名篇,但也通俗易懂,加上 注释,诗意的理解、作者情感的把握都堪称低难度。然后在命题上,也非常符合“命题采用学生熟悉的背景材料和语言,避免人为设置障碍和繁难偏怪,使学生能用 熟悉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这一要求,直接是一道有关“李白理想”的主旨概括题目,所以同学们更应该放下心理负担,在平时训练中注重三点:1。知人论世,通 解文字;2。关注意象,体味意境;3。辨析手法,分析主旨。将内容、手法、效果、情感四点把握准确,是诗歌鉴赏题目做好的关键。
现代文阅读部分:实用类文本阅读重点考察分析能力,文学类文本阅读注重概括、理解能力考察。我们将两种题型综合在一起来看的话,虽然命题方式发生了变 化,但是考察重点依然集中在文意理解和要点概括这两种能力上。所以大家在平时练习中,一定要注重文本的逻辑思维。其实无论是说明类、还是抒情议论记叙类, 文本的思路都是非常清晰的,每个部分都有重点描述的内容,部分与部分之间、局部与整体之间都是互相联系的。只是由于文体限制或者作者行文方式的变化,部分 文本读起来感觉困难。而高考考查的重点,就是我们是否突破了阅读障碍,快速把握文本叙述重点间的联系,明确作者的言说意图。所以,文本结构把握以及思路分 析是我们平时训练的重点。
2013年的阅读延伸题出在了现代文阅读之后。此题型从设立至今,主要考察两方面的内容:手法鉴赏和思想评价。13年的考察侧重于手法,也是有着试卷 均衡的考虑,无论14年从哪个角度考察,我们需要把握阅读延伸的答题规范。根据题目要求,按明确表达观点,联系文本合理论述,联系现实展开观点,最后结论 升华的步骤进行,既清晰得表达了自己的见解思想,也符合高考阅卷的需要,只要语言准确流畅,观点合理,就会获得理想的分值。所以,在平时的练习中,我们不 要将精力集中在观点思想的深刻、独特、新颖等方面,一定要注重表达的顺序,锻炼合理利用文本解读和现实拓展的能力。
密切关注现实是北京卷的历年作文的特色,13年高考也不例外。“手机与生活”的命题是典型的“科技如何影响时代”的命题,科学家着眼于技术进步,文学 家则更关心社会人文领域。这个命题非常符合《意见稿》里“现实生活与优秀传统文化的互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个性发展”、“作文命题要处理好开放与限 制的关系”等要求。这也要求同学们在平时训练中,注意训练思辨的能力,以小见大,见微知着。作为作为语文老师,在这方面会更喜欢贴近人文关怀的破题和升 华,所以大家也可以平时多关注事实评论,了解社会现实的同时,也为自己积累观点作准备。
要提醒的一点是,高考作文命题以及阅卷越来越对“宿构”、“套 作”这些行为敏感,所以我们在作文准备过程中,准备的是材料和思想方法,同学们千万要避免套作。所谓的套作作文,基本特点是:题材总是选择现成的历史文化 (文学)名人的生平,可以概括为“材料烂熟化”;文章结构表现为“穿靴戴帽三段论”,可以概括为“结构模式化”;作文的主题局限在一个浅显的思维平面上, 不做深入开拓,可以概括为“主题平面化”(大家可以参照《我最惋惜的90篇高考作文》一书),这类作文手法直至现在还有很多同学在尝试应用,一般情况,这 类作文在高考阅卷中给的分数都不超过40分。同学们一定尽量避免。
2016年高考语文试卷预测及学习重点推荐
无论《意见稿》所述及的改革最后是否顺利实现,高考改革的方向及思路是确定不会改变的了。所以,刚刚进入高一的各位同学,一定从现在把握好学习重点,为三年后的最后一搏做好最有效的筹备。
在做预测前,我们可以先思考一下语文分值增加和英语分值降低的思想背景。如果说学习英语是为了方便与世界交流,那么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地感受、传承民 族文化。所以,英语的变化体现在了重“用”轻“试”,语文的命题变化将会体现在重“文化”轻“功用”。在假设2016年高考中前150分保留现有题型的前 提下,多出来的30分无论什么样命题形式来考察大家,都会立足在“文化感受和传承”这个改革思想上。
有一些朋友认为可能会增加一篇阅读或者小作文,我不很 认同。高考试卷命题是有阅读字数和答题字数的考虑的,试卷不可能让同学们一味的读或写;而且从改革的思想上考虑,如此重大的突破肯定不能是简单的增加一种 题型就解决的事情。所以,全国卷中的句式变换,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仿句等题型可能会重登北京高考舞台。一方面,此类题型的例句往往具有诗意,文辞优 美。命题方向容易引导同学们平时练习体会语言的美,运用优美的语言表达思想。另一方面,也是对各种令人忧虑的汉语写作现状的改善。所以,无论从考试角度, 还是从认真的学习中国文化,感受民族文化魅力的角度,我们都有必要加强语言训练。
至于其他知识点的学习,大家可以参照我在2014高考复习建议中所提到的内容。不同年级虽然有学习内容的变化,但是学习重点和学习方法都是相通的。
如果说“减负”、“公平”、“均衡”是本次改革的关键词的话,那么语文学习的关键词就是“积累”、“思辨”和“优美”。祝所有的考生都能重视积累,培养思辨意识,考出最优美的成绩来。
【政策链接】
《2014-2016年中考中招改革框架方案》中关于高考命题以及语文命题的相关说明
《意见稿》规定:高考命题要在多年积累的经验基础上更加重视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运用先进教育测量理论、命题技术,结合北京实际,命制出能更好地 考查学生素质、促进学生能力提高的试题。在现有高考试题资源库基础上,采取更大范围向社会征题的方式,集思广益,群策群力,进一步丰富充实高考试题资源 库。
命题采用学生熟悉的背景材料和语言,避免人为设置障碍和繁难偏怪,使学生能用熟悉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关注学生接受基础教育期间所积累的基础知识,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的实现。
语文学科要加强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引导学生思考、领悟和汲取蕴含其中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智慧,形成现实生活与优秀传统文化的互动;引导学生 具有国际视野,在了解世界多元文明的基础上,感悟中华文明魅力,深化对祖国的感情;充分体现语文的基础性和作为母语学科的重要地位,注重考查内容与社会生 活实践的联系;发挥语文学习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作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个性发展。作文命题要处理好开放与限制的关系,既要有利于不同水平学 生的发挥,又要注意防止套作、宿构和模式化写作的倾向。
2014年高考命题要坚持2013年命题方向,继续调整试卷结构,把握好学科间的平衡,确保在2013年的基础上稳定、持续、深化发展,使考试内容改革成效随时间显现更加充分。
通过以上规定我们不难看出,2014年的高考命题依旧会重视基础,题目形式以及难度上,与2013年相比不会有太大的变化。我们可以通过2013年高考试卷的分析来确定2014年高考语文的学习方向。
·2021年高考语文全国乙卷试题分析 (2021-6-8 17:55:18)
·2021年高考语文试题评析(全国乙卷) (2021-6-8 11:20:55)
·2021年高考语文解析:四个关键词解析语文卷 (2021-6-8 11:08:59)
·2021年高考语文试卷释放哪些改革信号 (2021-6-8 10:51:17)
·2021高考语文试题:春风化雨 讲述高考育人故事 (2021-6-8 10:23:22)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2022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目已公布
2022年湖南高考地理答案已公布
2022年湖南高考生物答案已公布
2022年广东高考地理试题答案已公布
2022年湖南高考生物真题已公布
2022年广东高考真题及答案汇总
2022年浙江高考真题及答案汇总
2022年广东高考生物真题及答案已公布(完整版)
2022年浙江高考政治真题及答案已公布(完整版)
国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山西 | 辽宁 | 吉林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宁夏 | 青海 | 新疆 |
黑龙江 | 内蒙古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