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复习节奏
考生在放寒假前,制定高考寒假复习计划,根据各学科的复习指导和自身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学生复习中,一定要把握各科的复习节奏,无论是各科成绩比较均衡的学生,还是存在偏科现象的学生,都要保证每天把各科目都兼顾到。对于偏科学生,在保证其他科目复习时间的同时,可以额外“加码”。另外,学生可以把重点放在阅读上,假期是一个很好的阅读充电期,去充实知识,丰富见识。同时可以多关注一些时事、社会等焦点问题和新闻事件,这对拓宽知识面、开阔写作视野很有帮助。
优中差生复习侧重不同
寒假对于高考学生来说是考前最后一大块自主复习的时间,考生要根据自己的学习成绩,如年段的排名以及期末考成绩等情况,给自己一个定位,如优等生、中等生或后进生,然后安排适合自己的学复习计划。
一、优等生:总结梳理,查漏补缺
对于优等生,寒假期间可回顾首轮复习成果,梳理整个学期复习内容,查漏补缺。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以后,可以适当进行拓展延伸。
数学:先研究平时做的题目为什么会做而没做对,把所有以前做过的错题和不明白的知识点都找出来,逐一分析。另一方面,学会总结学习的思维,做到快速解题,把所有的题目固定成一种思维,同时总结出变型的全部原则。
英语:勤练听力。对于优等生,英语的阅读部分没有问题,所以没有必要把寒假复习的重心放在单词上。学生欠缺的并不是语法知识,完型填空、单选可以在寒假期间适当地练习。不过最重要的还是听力部分的练习和进一步的熟练掌握。不建议考生看欧美影视大片或者采用听写的方式练习听力。建议学生寒假期间多读,拿着听力资料原文,边听边看跟读,保证跟读的强调、语速与原文一致。这样就可以省去中间拼写的部分,之间从听力转到文章意思,更有助于听力的速度和质量。
二、中等生:找到薄弱环节,重点突破
中等生要找到自己的薄弱环节,重点进行知识漏洞的修补,制定有针对性的复习计划,补充知识,进一步提高成绩。
数学:建议学生每天学习的时间和高考时间保持一致,适当地放松,可以在同学之间组织有竞赛性的娱乐活动,休息放松。开学做总结,把寒假期间复习到的知识点不能理解、知识点不能简化、知识点不会用、标准化考试题目找不到解题方法、会做没有做出来的题目都纳入总结,这样才能够达到主动学习,新学期带着问题去学习,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英语:巧记语法。虽然阅读在英语中非常重要,但却并不是中等生在寒假最需要补充的部分。单词相对来说,中等生已经比较熟练掌握,而语法是这部分学生与优等生差距最大的部分。要想在最短的时间内牢牢记住,并且比较熟练地应用,还需要通过语意理解。任何语法知识都可以通过语意理解,明了精确的语意,很多语法并不需要去刻意记忆,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就可以轻松掌握。
三、落后生:根据复习计划,全面复习
除了完成作业之外,建议进行重点补习,针对各学科的一些薄弱章节,不要贪多求全。在查漏补缺上,这些学生应回归课本,多阅读教材,对知识点进行系统的梳理,抓住重点薄弱的科目和章节,通过自己看书,以及做教材后面的习题再认真地巩固一遍,如有不懂的可以请教老师。
数学:建议学生采用分题型练习的方法,找出历年的真题每种题型坚持做一天,分知识点熟练掌握。
英语:建议学生最好把教学大纲中的动词、形容词重复记忆,另外阅读一些文章,适应英文说话的语言习惯,用英文语序来理解文章。
重点补习中等科目
1、要对自己有一个特别明确的认识。要弄清楚哪一门做得不够好,集中精力对较差科目投入更多时间。可通过期末考试,对于较薄弱的科目有个更明确的认识,然后在假期进行专项突破。就上一个学期考试或测试中的所有错题进行总结。
2、对于排名在中档的科目进行巩固。对于排名中等的科目,学生只是理解一些,但不会融会贯通,这些科目经过辅导学习,效果是最好的。对于那些成绩较好的科目,建议每天用来巩固的时间不少于一个半小时,保持一个最佳状态即可。
编辑推荐:
·2015高考文科生学数学轻松拿148分的秘诀 (2014-10-7 14:10:43)
·2015高考:高三学生如何做好月考总结 (2014-10-7 14:04:19)
·2015高考:文科学霸分享考入北大的学习方法 (2014-10-7 14:01:34)
·助力2015高考备考:过来人的高考学习理论 (2014-9-10 11:44:02)
·2015高考:初入高三莫担忧,学姐出招来帮忙 (2014-9-9 14:29:14)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2022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目已公布
2022年湖南高考地理答案已公布
2022年湖南高考生物答案已公布
2022年广东高考地理试题答案已公布
2022年湖南高考生物真题已公布
2022年广东高考真题及答案汇总
2022年浙江高考真题及答案汇总
2022年广东高考生物真题及答案已公布(完整版)
2022年浙江高考政治真题及答案已公布(完整版)
国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山西 | 辽宁 | 吉林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宁夏 | 青海 | 新疆 |
黑龙江 | 内蒙古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