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已进入倒计时阶段,各学科如何更合理备考,甚至在最后阶段可以使自己的成绩有一个较为明显的提升。日前,记者采访了聚优一对一高三多科专家老师,解决家长和考生心中的疑惑。
语文
呈现三大变化
与去年相比,今年的语文科目有三大变化点,一是依托阅读文本考查考生掌握和运用语文基础知识的能力,二是在古诗文默写中要考查理解性默写,三是为全面考查考生写作能力而增设了微写作。
聚优中学语文教研室主任王立杰表示,针对第一点变化,考生除了集中记忆一些常用的字音、字形、成语、文常等知识外,还要在复习现代文阅读时,随时关注文章中的语言现象,翻阅词典,落实语言基础知识点,对于新出现的题型,比如有关对联的试题,要加强练习。针对第二点变化,考生除了加强背诵默写外,还要理解古诗文的内容,而不能死记硬背。针对第三点变化,考生既要锻炼用精炼的语言描述事物、表达观点、抒发情感的能力,也要注意练习一些常用应用文的写作,还要练习提升在15分钟内完成200字左右文段的速度。
王立杰主任建议,时间有限考生应该着重注意一些知识点的复习。其中,第一点是语言基础知识的复习,考生应重点复习近几年高三模拟试题中出现的字音、字形、近义词、成语、病句、文常、衔接等试题,同时还要重点复习对联等试题类型。第二点是古诗文阅读默写的复习,考生应掌握重点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词类活用等知识点,同时还要加强文言文阅读练习;默写要按照高考篇目逐一落实,同时要把各区模拟试题中考查到的重点句子掌握熟悉。第三点是现代文阅读的复习,要把重点城区的模拟试题认真做完,尤其是要注意掌握概括类型试题的答题技巧。第四点是写作的复习,一方面要认真练习微写作,注意描写叙述类、分析评价类、应用文写作类的写作技巧;另一方面还要认真练习大作文,注意突出自己的优势,选定议论文或记叙文等文体认真练习。
王立杰主任建议考生,在复习备考时,要重视基础知识,重视阅读中的重点题型,重视写作中的开头、中间和结尾,规范书写。考生还要有一个积极而平和的心态,不要因一次考试成绩而影响心情。另外还要注意休息,保证睡眠时间,保持旺盛精力。在饮食方面一定要注意卫生,不在不洁净的地方就餐,饮食要清淡,切忌吃过于油腻的食物。
数学
难度继续下降
无论是文科数学还是理科数学,这次考试说明的样题以及近年高考命题趋势和本次一模试题可以看出,2014年高考难度还会继续下降。其中,图表等现实数据的处理能力要求增大,在这种现实的图表问题面前,考生需要从现实的数据中抽取所对应的数学模型,处理现实数据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
聚优高中数学教研室主任石宪表示,这个阶段是最关键的时段,很多学生一模成绩和高考成绩相差几十分。在这个阶段考生要选题做一些练习,高考真题是最好的练习题,建议考生一定要认真做一下近十年以来的高考试卷,另外最好能找到近5年以来各区的统考试题,在做题的过程中来巩固前面复习过的考点。同时最后的复习别忘了课本,特别是在考前应该再次翻开课本把里面的公式和定理再看看,把典型的例题再做做,因为书上的例题毕竟比较简单,在考前做例题一是防止手生,便于高考正常发挥,二是有助于提高我们的自信心。
石宪主任建议,在高考复习的整个过程中,考生最好能建立一个错题本,要求考生在每一次练习中对于错误的地方一定要进行错误分析,一般错误包括三种:一种是计算失误,一种是审题失误,一种是思维起点错误,考生根据不同情况分别进行归类分析。
最后,要注意锻炼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高三期间有许多模拟考试,一是为了检查同学们的复习情况,二是为了模拟高考情景,锻炼考生的心理素质。同学们平时就要有意识培养自己认真仔细、顽强坚韧的品格。有的同学题目难考不好,题目容易还是考不好,这就是心理素质不好的表现。面对难题,苦思冥想,不得其解,心慌烦躁,知难而退;面对易题,得意忘形,粗心大意,白白丢分,这是同学们最易犯的毛病。其实,若能想到我难人难,我易人易,沉着应战,就能取得理想的成绩。
英语
大纲词汇减少
2014年北京高考英语命题与2013年相比整体难度有所降低,最直接地变化体现在词汇量的减少以及以议论为主的开放作文变为考察交际写作的应用文。
聚优高中英语教研室主任李宏亮介绍,今年高考英语有两大变化,首先,大纲词汇要求由2013年的3500降低至2014年的3050,调整后2014年高考完型及阅读的难度将会下降。其次,今年高考取消了得分率较低的“开放作文”,改为侧重考察学生语言及使用的应用文,写作部分总分值保持在35分,其中应用文15分,情景作文20分。
针对两个典型的变化,李宏亮主任建议,考生一是要掌握各类应用文基本的写作模式,积累各类应用文常用的词汇、短语、句型,包括不同应用文的交际用语,在这个过程中,学习优秀范文然后实战演练至关重要。二是避免盲目的题海战术,一方面通过权威经典的考题培养自己的阅读技能,即按一定的要求快速地从篇章中搜索信息、获取信息、筛选信息和辨别信息,另一方面每天保证一定量的阅读练习,保住做题状态,但要注意选取的练习材料不拘泥于某一类文体或话题,更不能只做难题,要广泛多样,以确保考场中稳定的发挥。
距离高考时间不到50天,李宏亮主任表示,模拟考后基本上“大局已定”,需要关注模拟考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同学们可能会发现自己的某一方面需要提高,如听力或阅读。往往这个时候的中译英和写作大都需要提高。考生要特别注意写句时自己最容易出错的地方,特别是要尽量避免“中式英语”,尽量避免不应该的语法错误。写作时要有“结构”意识和“句型”意识,即要聪明地应用“级别”较高的词或词组,要聪明地使用结构词来合并简单句,使写出来的文章“含金量”更高,更具可读性。
文综
命题保持稳定 “十八大”成考点
政治:把握热点事件
聚优文综教研室主任易骅建议,现阶段考生首先要强化知识、夯实基础,基础知识不牢是学生失分的第一因素,思维不活跃、能力不强是学生得不了高分的关键因素。考生要回归课本,利用课本每单元的知识框架图,形成对课本的整体把握。
其次,要关注现实、把握热点。恰当地把握现实热点问题,既要注重适合政治学科特点的现实热点问题,又要注重适合文综特点的现实热点问题。对热点问题要注意从宏观具体、中观具体和微观具体三个层面上把握。
最后,要掌握方法,把握技巧。掌握解题的思路方法和技能技巧,首先要仔细审题,看准理解透,提炼出有效信息。要训练答案语言的科学规范性,答题要抓住要点,使用学科语言。
另外,2014年北京政治科目的高考说明结合十八大精神增删或修改了部分考点,所以在复习过程中首先要注意对这些知识点的复习。其次,就是要对一些常考的高频考点进行扎实的复习和反复的练习。
历史:构建知识网络
易骅主任建议,考生要建立主干知识网络,把分散的或相对孤立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或阶段特征等纳入完整的学科体系之中,使之变成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的主干知识网络,以适应综合能力测试的需要。特别注意学会从材料的情境、问题中去联系历史结论和观点。
考生在冲刺阶段应抓住三点来复习重要的知识点,第一全面归纳历史阶段特征,贯通基础知识。第二有针对性地进行深化拓展,攻破重难点知识。第三有重点地进行限时训练,提高解题能力。现行高考历史试题的特点是“知识抽样,能力覆盖”,只有大量知识而缺乏解题能力无法取得高考最终胜利,因此在高考历史第二轮复习中要有重点地进行限时训练以提高解题能力。
理综
整体模块无变化
抓牢基础是关键
物理:回归课本
聚优高中物理教研室主任王颖建议,在最后的冲刺阶段,考生一定要回归课本,杜绝偏题、难题、怪题,一定要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反复强化理解,真正掌握定理、定律的物理意义及内涵,学会基础内容中处理问题的基本方法。
考生在复习物理的过程中,主体知识要重点复习动能定理、机械能等内容,电磁学部分要注重电场偏转、磁偏转以及电磁感应部分,实验要多注意牛顿运动定律、单摆测重力加速度、描绘小灯泡伏安特性曲线和电表改装等内容,同时作为高考必考内容的光学、热学、原子物理、振动和波等部分内容在后期一定要高度重视,像光学、原子物理部分一定要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把各部分内容有机地结合到一起,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化学:重视基本理论
聚优中学化学教研室主任任成哲同样建议,现阶段考生应回归课本重视基础。重视解题方法,重视基本理论在综合题中的作用,各基础知识点之间的练习和区分要记忆清楚。
任主任提醒考生,选修4是化学反应基本原理,在基础知识的复习过程中,在这本书上可以多下些工夫,特别是电解质溶液、化学平衡、电化学、热学等知识点。另外不可忽视必修1的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元素周期律知识点的复习。
编辑推荐:
·2021高考倒计时3天!以最好状态迎接高考! (2021-6-5 13:32:08)
·2021高考倒计时 最实用的几条经验 (2021-6-5 13:29:41)
·2021高考有经验 要注意这些小细节 (2021-6-5 13:27:52)
·2021高考应试策略 过来人的经验总结 (2021-6-5 12:38:56)
·2021高考电子阅卷中的"潜"规则 做好这几点考试少丢20分 (2021-5-26 11:30:08)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2022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目已公布
2022年湖南高考地理答案已公布
2022年湖南高考生物答案已公布
2022年广东高考地理试题答案已公布
2022年湖南高考生物真题已公布
2022年广东高考真题及答案汇总
2022年浙江高考真题及答案汇总
2022年广东高考生物真题及答案已公布(完整版)
2022年浙江高考政治真题及答案已公布(完整版)
国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山西 | 辽宁 | 吉林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宁夏 | 青海 | 新疆 |
黑龙江 | 内蒙古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