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命题
统一命题
单独报考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2022高考 > 高考资讯 > 高考热评 > 全部 > 正文

高校自主招生选拔能否避免高中会考的尴尬?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09-12-7 17:57:17 要考试,上考试吧! 万题库
眼下,具有自主招生资格的高校并不太多,政策的弹性和灵活度还不太大,招生的名额也很有限。但是,“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这一改革对现行高考制度和教育生态的导向和示范作用却不可低估。

  虽然不像6、7月份的高考话题那么集中、那么热烈,但岁末年初的高校自主招生同样牵动公众的神经。作为高校招生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自主招生在沸沸扬扬的议论中一路走来,历经了“七年之痒”,即将迈进第八个年头。

  眼下,具有自主招生资格的高校并不太多,政策的弹性和灵活度还不太大,招生的名额也很有限。但是,“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这一改革对现行高考制度和教育生态的导向和示范作用却不可低估。

  众所周知,高考是一种人才选拔考试,它所考查的内容和范围非常有限。基础教育中应当教、应当学的东西,高考没必要也不可能都考。但是,就我国基础教育的客观现实来说,普通高中教育几乎都把终极目标对准高考,高考不考的,中学很可能不教,学生很可能不学。这一点,已不是普通高中教育的“潜规则”,而是人人心知肚明的“硬道理”。

  靠什么来改变基础教育的现状?人们寄希望于被视为指挥棒的高考改革。高考怎么改,成为基础教育变革的风向标。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高校自主招生的导向和示范意义显得非同小可。

  自主招生的目的在于,高校通过自主考试选拔具有超常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或在文学、艺术、体育等方面有特殊才能,或综合素质名列前茅的应届高中毕业生。换句话说,是为了打破以考试决胜负、以分数论英雄的选拔模式,让各种偏才怪才脱颖而出。然而,在政策的执行过程中,一些高校对赋予自己的自主权却不能有效使用,有的甚至不敢用、不会用。在自主招生时,不情愿对学生进行多元评价,不信任综合素质考查,依然是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使自主招生依然在应试教育设定的轨道上运行。

  在这样的导向作用下,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对自主招生很快形成“围剿”之势。一些教育培训机构或学校开办的自主招生“培训班”、“强化班”、“提高班”、“名师辅导班”应运而生,各种解析高校自主招生试题的教辅出版物开始盛行。于是,高校自主招生的指挥棒,变成了另一种应试教育的“指示灯”。

  上世纪90年代初,高中会考开始在全国推行。根据当时的制度设计,此举旨在用水平考试取代高考对基础教育的导向作用。可是十几年过去,高中会考几乎变成了可有可无的“鸡肋”考试,没能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反而加重了考试负担,基本上失去了应有的作用和意义。

  高中会考的结局和命运固然值得反思,但当下更应关注和研究的,是如何用好高校自主招生这个指挥棒,别让它像高中会考一样违背改革的初衷。

  相关推荐:无必牵扯过多精力 自主招生不是一道易过的坎
       2010年自主招生高校增至80所 各校招生简章
       过来人揭秘四大名校的自主招生“通关秘笈”
文章搜索
万题库小程序
万题库小程序
·章节视频 ·章节练习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微信扫码,立即获取!
扫码免费使用
国家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新疆
黑龙江 内蒙古 更多
高考栏目导航
版权声明:如果高考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高考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免费复习资料
最新高考资讯
文章责编:liujun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