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命题
统一命题
单独报考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2021高考 > 2021高考答案 > 北京 > 正文

考试吧:2014年北京高考语文答案及解析(部分)

来源:新东方 2014-6-8 15:27:05 要考试,上考试吧! 万题库
“考试吧:2014年北京高考语文答案及解析(部分)”考试吧首发,,更多关于2014高考答案、2014高考真题等信息,请访问考试吧高考网!

 

  光伏发电系统有能够充分发挥太阳能光伏发电适宜分散供电的优势,当然,同时对电网也会带来一定影响,包括电能质量和各种保护功能方面。由于光伏发电系统需要接入电网,光伏并网发电系统中光伏逆变器是光伏发电系统的核心部件。为保证公用电网和用户的安全,光伏并网系统应具备完善的保护措施。

  因此,对于光伏系统内设备的监控和检测工作就显得极为重要。世界发达国家对光伏产业发展十分重视。目前,我国光伏产业发展正处在上升时期,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适时设立了针对光伏设备检测的实验室,目前正在有条不紊的配合相关部门进行光伏系统的检测与评估。其他省的一些电力科学研究院也都配备了相关检测装置。

  中国可谓是具备了广泛应用光伏发电技术地理条件的名副其实的太阳能资源大国。我国的光照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1 平方公里可安装 100 兆瓦光伏阵列,每年可发电 1.5 亿度。我国有荒漠面积 108 万平方公里,如果开发利用 1%的荒漠,就可以发出相当于 2003 年全国一年的用电量。丰富的太阳能资源,为光伏发电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基础能源,目前我国已成为全世界太阳能电池的生产大国。

  值得欣慰的是,为鼓励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国家近年内出台了一些关于发展新能源的政策,其中已公布实施的《关于实施金太阳示范工程的通知》引起相关专业人士的广泛注目。尤其 2013年政策重点支持用户侧并网光伏发电、独立光伏发电、以家庭为单位使用太阳能光伏装置发电、大型并网光伏发电等示范项目建设和相关基础能力建设。近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河北省考察时,专程来到光伏企业,实地了解企业经营中存在的困难。国家政策的扶持极大鼓舞了我国正在起步阶段的光伏发电技术。

  (北京科技报/2013 年/7 月/8日/第 053 版 专栏 )

  现代文阅读

  保护废墟,欣赏废墟之美

  叶廷芳

  废墟这两个字目前在我国绝大多数同胞的心目中还只是一个跟文化和美学不相干的贬义词,一个被人厌弃的场所,甚至《现代汉语词典》对“废墟”一词的解释也仅仅是“城 市、村庄遭受破坏或天灾后变成的荒凉地方”;《辞海》的解释也是简单的一句:“受到破坏后变成的荒芜的地方。”连个主语都没有:是什么遭受破坏?是一块稻 田,还是一条水渠,抑或一片树林?这些东西遭受破坏的结果只能叫荒地。诚然,按照中国文化去理解,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并没有错;但若用世界知识来衡量,这 样的理解就很不够。须知欧洲自近代以来“废墟”这个语词的含义有了明显的丰富和扩充,被赋予了文化和美学的内涵,变成了学术概念。

  “废墟”的词义变化是从欧洲的文艺复兴开始的。早在15世纪,人们从偶然的废墟挖掘中发现古代希腊、罗马时代那些生机勃勃的壁画、雕塑等绝妙艺 术品,受到极大的震撼和鼓舞,于是决心以古代为榜样来复兴文学和艺术。古代那些巍峨的神庙和宫殿,尽管多半都在战火和天灾中沦为废墟了,但它们依然令人肃然起敬,不仅引起人们思古的幽情,更激发人们对艺术创造的热情。随着人的自我意识在“神”面前的觉醒和对古代伟大哲学思想的发掘和发扬,使这样一种宏伟的追求成为了可能。这使得文艺复兴成为在各个领域都产生了“巨人[微博]”的时代。在这样一个充满朝气的时代氛围里,人们对前人伟大创造的历史证物,哪怕只是一方残垣断壁,一堆碎石瓦砾,也刮目相看了!

  废墟的美学价值及其品位的提升,另一个重要进程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浪漫主义运动。欧洲人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工业发展,工业化运动的弊端已开始显现出来,加上启蒙运动中提出的“返归自然”的主张,这些都在浪漫主义运动中引起反应,尤其在德国浪漫派那里引起强烈的反响。他们厌恶工业化的喧 嚣,缅怀中世纪的田园生活和情调,创作中喜好远古的题材,追求神奇和神秘,爱好废墟的景象。

  第三股推动力量是1820年爱琴海米罗岛上的女性雕塑阿弗洛狄忒,即“断臂维纳斯”的发现。这尊被认为世界上最美的女性雕塑,多少人想复原她的 双臂姿势都以失败告终,但这无损这件艺术品的审美价值——她依然与无头胜利女神以及蒙娜丽莎一起成为卢浮宫三件镇馆之宝,作为残缺美的经典永远定格,也为 废墟的残缺美进入美学殿堂提供了有力的依据,使保护废墟遗址成为一种文化行为。

  把废墟当荒地,一见残破就碍眼,不惜工本修葺一新,甚至铲平重建,那是一种愚昧的行为,是缺乏文化素养的表现。当年拆毁宏伟的古都城墙毫不痛 惜,今天又以重修的行为破坏伟大的长城废墟,修了一段又一段,孜孜不倦,还自以为荣。然后把这些新长城当作旅游点,吸引游人来看这假古董。这一种幼稚性的 对文物的破坏,是对国民文物意识的严重误导!殊不知这种“除旧布新”、以假乱真的做法,对那些稍有文物意识的游客来说是倒胃口的。笔者曾多次陪同来自欧洲 的朋友游览长城,人家往往事先就提出要求:“可不要领我们去看新的长城哦!”一次我陪4个德国人游览司马台长城,起初我也不知道它是“修旧如旧”过的,以 为是被岁月特赦了的。直到走完最后一个完好的岗楼时,眼前突然出现乱石满地的残破的长城遗迹。大家“啊”的一声不约而同喊了起来:“长城在这里呢!”两对 夫妇不顾一切地攀爬了起来,直到我喊“吃不消了”为止。不难理解,人家要瞻仰和领悟的是那尽管残破,却带着岁月沧桑,因而能唤起“悟性陶醉”的伟大长城废 墟,而不是任何用钱就能换来的崭新建筑。

  联系近年来重修圆明园的呼声,再联系“文革”中种种破坏文物的行为,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无数大拆大建事件,不难看出,我们这个号称拥有五 千年文明的民族,就算是一个教授、学者甚至文物专家,也可能表现出“有知识而没有文化”;他们迄今仍没有从“断臂维纳斯”那里受到应有的启悟,甚至有的资 深教授竟然说:“我认为圆明园遗址不是文物,是文化!”这一匪夷所思的观点说明,关于废墟美的意识在他那里还是“0”!

  (作者:中国社科院外文所研究员)

  最近有人提出要重修圆明园,对此你是支持还是反对?

  【解析】

  本文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谈“废墟”这个词的内涵在西方的历史演变,为“废墟的残缺美进入美学殿堂提供了有力的依据,使保护废墟遗址成为一种文化行为”,参见原文第一部分最后一句。第二部分从六个角度分析“废墟”为何是美的,重点在最后两段联系我国现状对缺乏“废墟美”意识的对历史文物“除旧布新”等行为的批判。第三部分指出与世界大多数国家一样,我国也有大量历史文物废墟。第四部分在前三部分论证的基础上,提出必须与国际接轨,保 护废墟并欣赏废墟。

  根据以上分析,本题不是开放性题型,提出重修圆明园,只能回答反对,并结合原文给出的论证逐条回答。

  小作文

  考生可在以下三个题目中任选其一,写一篇简短的作文。

  1. 毕业前语文老师要求你写一篇语文学习心得体会,要求具体写实,容易记忆,以便你的学弟学妹在语文学习中可做参考。

  2. 今天高考[微博],是家长[微博]送你到考场的吗?现在家长对高考越来越重视,几乎所有考生在高考这一天都是家长送到考场,对此现象你有什么感想?写一篇简短的评论。

  3. 请写一篇抒情文字(诗歌亦可),以此来纪念你的18岁。

  【解析】

  1.学生应注意写作对象是学弟学妹,内容是关于语文的学习心得,要具体容易记忆,诸如介绍具体的语文学习方法,如何高效提高语文成绩,培养语文兴趣,快乐的学习等。

  2.题目要求写评论,考生写作思路可分为两部分:首先简单描述这一现象,然后针对此现象重点写评论,考生可对此肯定或否定,并写出具体理由。

  3.题目要求“抒情文字”考生主要注意语言的运用,写18岁对于你的意义。

  大作文

  (50分)北京过去有许多老规矩,“如出门回家都要跟长辈打招呼”、“吃菜不许满盘子乱挑”、“不许管闲事”、“笑不露齿 话不高声”、“站有站相 坐有坐相”、“作客时不许随便动主人家的东西”、“忠厚传世 勤俭持家”等,这些从小就被要求遵守的准则,点点滴滴,影响了一辈辈北京人。

  世易时移,这些老规矩渐渐被人们淡忘了。不久前,有网友陆续把一些老规矩重新整理出来贴到网上,引发了一片热议。

  老规矩被重新提起并受到关注,这种现象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不少于700字。

  ★ 杨老师考前独立命题:

  先修身,齐家,才能治国平天下。《朱子家训》中有:“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习家“家风”:勤俭节约、讲情义。其实,普通人家也有“家风”,请结合自己对“家风”的看法,或记叙家风的故事,或议论分析。自拟题目,自定立意,不少于700字。

  ★ 杨老师命题解析:

  同学们如果可以从“家风”、传统文化和精神的角度来分析,一定是文质兼美、立意深刻、兼有文史和现实视角的佳作!

  杨老师在课上讲过的例文,可以完美套入今年高考考场作文,原文如下:

  家风,是发黄的纸页上先贤流传下来经典的语录;是穿越历史、经历时光吹磨而闪耀思想光芒的精神;也是母亲的唠叨、父亲的诃责,是平凡人家的言传身教。何以立身,以德以行;何以立家,(以言以训)家风传承。(一个人在社会上存身,要有德行操守;一个家庭能够世代相传,不仅依靠血脉,更要有家庭的精神传承。)继承传统精神中美好的部分,以家庭为单位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才能够既立人以德,又强国以行。

  家风来自于前人深刻阅历的结晶,这些优秀的精神有经验的积累、教训的反思,更有对后世殷切地关怀。前人好学并以此受益,则会以好学激勉后世。徐渭曾有一家风联:“好读书,不好读书;好读书,不好读书。”一个“好”字说尽年青、年老读书之景,用以告诫子孙惜时苦读。前人勤俭并以此受益,则以俭以修身要求子孙。诸葛亮《诫子书》中:“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正是对后代亲切而真挚的教导。

  虽然各家之风气不同,但中华民族的优秀家风却共同指向了传统精神中积极、健康、向上的元素:求学、精思、勤俭、诚信、孝义……

  于是有人会问,那些过时的东西,今天还有学习的必要么。我认为,这些精神不仅没有过时,而且今天更倡导和发扬。在改革开放、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知识无用论、道德堕落商人虞诈、拜金腐化追求物欲等乱象丛生。这时,我们方才醒悟古人早已用家风为我们筑起了精神的防线。“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不要小瞧每一个家庭的风貌,正是每一个小家庭美好精神的构建、家风的吹扬,才能唤起整个国家精神文明建设的新风。

  当然,不能说所有的传统家风都是正面的,否则不会有巴金《家》中觉慧的出走,易卜生笔下的“娜拉”离开封建的家庭。我们应该客观冷静地面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以鲁迅先生“拿来主义”的精神,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家风在传承中与时俱进。这样才是真正无愧于先人精神的财富,对传统文化合理地继承和发扬。

  在这一瞬间,我忽然想起母亲曾经用质朴无华的句子告诉我好好学习的道理,想起母亲把陈的毛衣拆开配上新线织成新衣,想起母亲用最严诃的句子批评说谎的我时严肃的表情。我想这就是我家的家风,好学、勤俭、诚信,也许不是字字珠玑,却是言传身教。春风化雨,家风化人,家风像是一阵从回忆里吹来的暖风,让我体会到长者亲切关怀和良苦用心,我要用这样美好的精神面对社会,也要将之传递给我的后代。

上一页  1 2 

  相关推荐

  2014高考答案热点文章 | 高考题库估分(手机版) | 2014高考作文

  2014高考志愿填报 | 2014高考成绩查询 | 2014高考录取分数线

文章搜索
万题库小程序
万题库小程序
·章节视频 ·章节练习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微信扫码,立即获取!
扫码免费使用
国家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新疆
黑龙江 内蒙古 更多
高考栏目导航
版权声明:如果高考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高考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免费复习资料
最新高考资讯
文章责编:renyin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