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填报志愿的话题再度受到关注。在四川,一名高考600分的女生打算报考临床医学专业,遭父亲以“苦、累,收入低,风险大”为由坚决反对,她以死相逼才如愿。而江苏省的理科第一名吴呈杰,本对北大新闻专业很感兴趣,但由于采访他的所有记者都不建议他学新闻,他便改了主意,“在考虑要不要读金融”。
我不知道执意要选择医学或改而选报金融的孩子,在多年之后究竟会如何看待今天自己的抉择,但我注意到网上对此的一些“深刻诠释”。譬如有评论者就说道,当“劝君莫读×专业”成为一种现象时,它事实上就已经成为时代的镜像,折射出更多深刻的问题。我不否定,种种劝喻声中的确包含着个体的情绪,对应着部分的现象,但动辄将其上升到社会性的焦虑,或者说是对某个行业的整体不看好,这不仅有意无意夸大了现实冲突,也是一种过犹不及。
其实,在高考志愿的填报中出现选择或是争执,这是太正常不过的一件事情。况且,在这样多元化且流动性加快的年代中,学什么专业并不就意味着以后要从事什么样的职业。由此来看,总是试图从高考生的志愿填报中发现微言大义,不免有点拔高的意味。
“劝君莫读×专业”并非时代镜像,将什么都“泛社会化”也无助于得出正确结论。同样以新闻中坚持学医的女孩为例,其父亲并非医生——显然,其关于医生职业的不理想结论,更多是来源于道听途说,自然也就不够准确。
每个行业或许都有每个行业的不堪,但对于高考填报志愿中出现的观点碰撞,将其当成选择中的小摩擦就好,过度地拔高与“寻找意义”实在没有必要。正因为如此,我欣慰于这两位新闻主人公的最终选择,坚定学医的女孩最终可能填报了医生专业。至于江苏省理科第一名吴呈杰,他在后来的采访中表示,他在考虑学金融专业,以后成为财经记者这类的专业型记者。如此想法,显然比对新闻业的单一臧否更务实。这事实上也说明,所谓对不同高考专业的舍弃,其实就是一次年轻时的选择,它无需故作高深的解读。
志愿填报必备工具“中国高校信息查询系统”
相关推荐:
·2021年高考志愿:一次性说清考生最关心的40个问题 (2021-6-28 9:38:33)
·2021高考成绩已公布 填志愿这些建议记得看! (2021-6-28 9:31:07)
·教育部发布: 谨防“高价志愿填报指导”诈骗陷阱 (2021-6-18 19:24:07)
·8省市新高考落地:2021年高考志愿怎么填 (2021-6-11 10:11:40)
·2021年高考志愿填报大全 熟悉重要概念 (2021-6-10 15:18:22)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2022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目已公布
2022年湖南高考地理答案已公布
2022年湖南高考生物答案已公布
2022年广东高考地理试题答案已公布
2022年湖南高考生物真题已公布
2022年广东高考真题及答案汇总
2022年浙江高考真题及答案汇总
2022年广东高考生物真题及答案已公布(完整版)
2022年浙江高考政治真题及答案已公布(完整版)
国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山西 | 辽宁 | 吉林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宁夏 | 青海 | 新疆 |
黑龙江 | 内蒙古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