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词语理解,结合语境。
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是阅读的基础,也是高考文言文阅读考查的一项重要内容。所以近年来,广东高考文言中“言”的试题,由于侧重考理解能力,越发重视考查在特定的语境中实词的含义。譬如2013年第5题C项“官属请曰:‘不痛绳之,恐无以禁’”中的“绳”字,题面释为“捆绑”,如果仅就这单一句子来看似乎也可通,但是联系下文来看就不妥了。由前文“捕获犯者数百人,咏悉宽其罚而遣之”可见,在如何处理这数百个犯人的问题上,张咏与部属意见相左,前者只想轻罚后遣散,而部属则希望对他们绳之于法,以儆效尤。联系上下句,便可推断此处的“绳”应释为“用法律制裁”。所以词义理解,必须结合语境,就句意定词义。
3.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今年的文言文考查依旧沿袭去年的风格,将文言句子的翻译仍作单独设题。文言文翻译固然要恪守“信”、“达”、“雅”的原则,但作为高考,尤其要忠实原文,关注采分点,不添、不损、不漏,直译为主,“信”字当头,只有在直译不能准确地传达原意或难以生动、完美地展现原文语言风格的情况下再酌情“留(保留)、补(增补)、删(删除)、调(调整)、换(替换)”,采用意译。重点的词语、特殊的句式,必须字字有着落、句句有交代,惟妙惟肖地完成古汉语向现代汉语的转录,不要出现任何的遗漏。译文力求句顺文从,形神兼备。
4.评价观点,披文入情。
评价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是考纲明文规定的一个重要考点,尽管这几年淡出了命题者的视线,但作为高考的常态题型,复习时仍不容忽视。如何解答此类题目?笔者认为,最好的办法莫过于从作者的情感着手。因为文章是作者情感、意志、智慧的产物。而任何情感,无论是炽热奔放还是温婉含蓄,都是透过人物、事件、事理的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表现出来的,所以沉浸其中,“沿陂讨源”,走进文本深处,审视作者对人与物、事与理的褒贬好恶,品味、涵咏和体悟潜藏在作品的内在情趣,就能“披文以入情”,触摸作者的心灵,正确地揣摩、领悟作者的观点和态度,进而选出符合题干的答案。
关注"566高考"官方微信第一时间获取2015报名信息!
相关推荐:
·2021年高考语文全国乙卷试题分析 (2021-6-8 17:55:18)
·2021年高考语文试题评析(全国乙卷) (2021-6-8 11:20:55)
·2021年高考语文解析:四个关键词解析语文卷 (2021-6-8 11:08:59)
·2021年高考语文试卷释放哪些改革信号 (2021-6-8 10:51:17)
·2021高考语文试题:春风化雨 讲述高考育人故事 (2021-6-8 10:23:22)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2022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目已公布
2022年湖南高考地理答案已公布
2022年湖南高考生物答案已公布
2022年广东高考地理试题答案已公布
2022年湖南高考生物真题已公布
2022年广东高考真题及答案汇总
2022年浙江高考真题及答案汇总
2022年广东高考生物真题及答案已公布(完整版)
2022年浙江高考政治真题及答案已公布(完整版)
国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山西 | 辽宁 | 吉林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宁夏 | 青海 | 新疆 |
黑龙江 | 内蒙古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