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考真题及答案 ※ 关注微信对答案 ※ 直播解析
2015年广东省高考作文题已新鲜出炉,从作文题的设置来看,这一题目沿袭了广东省三年来一贯的出题模式,属于对比型材料作文。继去年考查人文与科技关系之后,2015年的高考作文题着眼于“人与自然的关系”,和去年的题目相比,在内容上有诸多相似之处。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构思这一次的作文呢?
一、审题和立意
从题目中,我们可以提炼出一个关键信息:“人”与“自然”的关系。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电子科技产品和互联网已经普及到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我们无时无刻不体验着信息社会带给我们的便捷与快速。
我们最初在认知世界的过程中,由于条件的限制,只能凭借人自身的特点去观察和积累经验,然后根据经验再对自然界的现象做出判断。这样应对自然变化的方式在当前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中已是如此落后,跟不上社会快速发展的节奏了。对自然变化新的探测方式不断在衍生、创新,科技在不断地推动世界的发展。人们认识世界、改变世界的手段在不断出现新的方式。科技在逐渐的走近我们的生活,凭借经验而推断自然变化的日子已经渐渐走远。如今的生活无论是娱乐、办公,还是看病、购物、办理证件手续,都能在网络上轻而易举地完成。可以说,有了方便快捷的互联网,减少了许多生活中棘手的问题。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会发现,我们坐在电脑前浏览网页的时间越来越长了,去公园里散步的时间越来越短了。各种丰富的网络信息在一步步向我们走近,可是自然中美好的景色却离我们越来越远。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在抱怨,生活越来越乏味了。我们还会发现,我们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是越来越少了,玩网络游戏的时间是越来越多了,久而久之,近视、肌肉劳损、肩周炎这些疾病离我们越来越近了,健康的身心离我们是越来越远了。所以,我们越来越多的人在追悔,为何我们没能好好地保重自己?我们和亲朋好友在生活中见面的次数是越来越少了,在朋友圈里发牢骚的时间是越来越多了,久而久之,和亲朋之间的亲昵的感情是越来越来越远了,内心的空虚和伤感离我们越来越近了。所以,我们有时也常常会感叹,人事变幻无常。
“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一话题有许多切入点,但从材料来看,需要学生从感知的角度来切入,即如何感知或体验自然。这里的自然既是可感的自然,比如花鸟树木之“形味”;也是“抽象”的自然,比如花鸟树木之“意性”、“纲目属种”等。因此,学生既可以写自然悦目怡情、修身养性之趣,也可以写探求自然奥秘、增长见识之乐,或者兼而有之,写这两种自然体验方式融合的妙趣:不限于故纸堆的局限,也不限于纯观景的浮浅,在感受和感悟之间寻找平衡点。但无论从哪一观点出发,都不能脱离“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一立意,也即态度可以分化,立意却不能偏颇,否则就有离题的危险。
二、选材和语言
在作文素材方面,我们要从多个角度进行选取,避免选材单一陈旧。“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一话题兼顾了文理科生的不同知识背景。文科生可以写旅行感悟,运用古代文学知识中文人墨客对自然野趣和自由心性的向往追求的相关素材,诗句文段应该说是可以信手拈来;理科生则可以发挥自己的学科优势,写探索与发现自然的乐趣与局限甚至危害,从而上升到“感悟自然之美”的重要性这一点上,写作素材应该也比比皆是。总体而言,针对这一话题,文科生适合写记叙性散文,理科生适合写议论性散文。
至于命题的选择,由于材料偏抒情,所以题目拟订最好抒情化处理,议论性的题目可能会显得生硬突兀。比如可以用“心灵之旅”、“荒野低吟”、“且歌且行”、“自然物语”等这类题目,既诗意美观,也有很大的发挥空间。
语言方面,因为该题适合写记叙性散文和议论性散文,所以语言应力求生动优美。写议论文尤其要注意在议论与材料陈述方面要“碎片化”处理,不能堆叠材料再议论,而是夹叙夹议。同时,融入自己鲜明的观点和态度,做到条理清晰,层次鲜明,这样的作文才足以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
相关推荐:
·广东2021年高考专科批次第二次征集志愿正式投档 (2021-8-13 19:40:46)
·广东2021高考专科批次院校第二次征集志愿和网上录取工 (2021-8-11 16:18:48)
·广东2021高考专科批次院校开始第二次征集志愿 (2021-8-11 16:17:01)
·广东省2021年高考专科批次7日9:00开始征集志愿 (2021-8-6 18:59:24)
·广东2021年普通高考专科批次普通类正式投档 (2021-8-4 11:23:28)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2022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目已公布
2022年湖南高考地理答案已公布
2022年湖南高考生物答案已公布
2022年广东高考地理试题答案已公布
2022年湖南高考生物真题已公布
2022年广东高考真题及答案汇总
2022年浙江高考真题及答案汇总
2022年广东高考生物真题及答案已公布(完整版)
2022年浙江高考政治真题及答案已公布(完整版)
国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山西 | 辽宁 | 吉林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宁夏 | 青海 | 新疆 |
黑龙江 | 内蒙古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