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命题
统一命题
单独报考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2021高考 > 高考历史 > 高考历史辅导 > 正文

2015年高考新课标全国II文科综合历史逐题解

来源:考试吧 2015-6-9 18:32:10 要考试,上考试吧! 万题库
“2015高考新课标II文科综合历史逐题解”供您参考,更多关于2015高考答案、2015高考真题等信息,请访问考试吧高考网或关注“566高考”微信获取相关信息!

2015年高考真题及答案热点文章  ※  关注微信对答案  ※  直播解析

  第24题,考点是古代儒学的学家批评现实的政治,往往说夏商周是三代之美,希望君主能像尧舜一样圣明。尧舜是古代的明君,还有传说的色彩,具有完美的道德。各种各样的儒学家在后世,说希望我们的统治能像古代的半神仙一样,能够完美,这说明他们对现实的政治有一些不满,同时他们期望我们的统治者能够达到一个理想化的状态。所以这里面这道题目应该选C项,叫做理想化的政治诉求。很多人都说都要回到古代,所以这应该以复古为政治目标。

  第二道题,汉宣帝说,之前我们说过在题目里面,如果一个题目专门打过一个括号,这里面的东西一定要看,这里面提到了郡的太守,考察的是汉代中央地方关系里面的地方方面的问题,也就是谈的地方和中央之间的权利,而非谈中央内部的矛盾。这里面我们说了汉宣帝说了和我一块治理天下的就是地方的这些领头的长官,这句话被来被帝王反反复复的重复,也就意味着后来的帝王用汉代一样的方式和地方的首长来一块统治国家的。这题应该选A,叫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而在这里面怎么准确定位呢?比如汉代地方本来是郡国并存的,地方不光有郡的长官,还有一些同姓王族的成员,这里强调地方长官而不强调王族,这里也能体现出来他要收地方权利,加强中央集权的含义,从这里面能找到A项相关的点。还有一些同学可能会选择C项,汉代的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汉代的中央集权是被后面沿用的,而其他的制度没有被沿用。

  第26题,谈的是南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中国古代的经济是自然经济为主体,既然如此的话我们首先就要找所谓的农业,所谓的动力就是跟农业有关,于是很容易找到农业技术进步。唯一体现跟商业有关的就是海外贸易。我们之前所说的谈主要的原因,看内因,海外贸易是外因,所以在这里面就是D要排除的,应该选C。

  第27题,里面谈到了明成祖朱棣,说北京这个地方相对比较好,能够有助于他控制全国各地。朱棣本人认为就是主观的,认为北京的地理位置好,可以控制天下,说北京的地形有优势,所以看起来他说统一天下,于是对应的应该是A这个说法。他是一个政治家,是一个政治领袖。这道题又谈到客观上,本来明的都城是在南京,从南京迁到北京的话,实际上当时中国的经济重心已经在南方了,而都城在北方,当然都城跟经济重心要有往来,这种迁移是促进了贸易的繁荣,所以选了B。B和C应该是矛盾项,B是促进了跨区域的繁荣,C是抑制了区域商帮的形成。

  第28题,谈的是洋务运动,洋务派被排斥了。中国近代这么几个思想派别,洋务派、顽固派、革命派、维新派,这道题说的是洋务派被顽固派反对了,还有相对蒙昧状态下的大众们所反对的,所以应该是和传统的观点遭遇了冲突,应该选A。

  第29题,谈的是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首先我们可以排除两项,清政府想要去废除这本书,一定是危机到了清政府的根本,所以在这儿说揭露历史真相本身就是错误的表示,因为大家都知道康有为这本书是瞎写的。引介西方的理论也不存在。剩下C和D,康有为本身是一个儒学家,他说孔孟的学说本身是对的,但是孔孟学说在后来被王莽篡改了,所以都有问题。他颠覆的是不是孔孟学说,他颠覆的是后代的思想。我们要从维新派的做法上考虑,他通常的是君主立宪制,清政府要废除的话就是因为清政府的专治受到了冲击,所以选C。

  第30题,日本侵略者在北平设立了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发行联银券,日本侵略者的行为的目的是什么?这道题相对来说比较有难度,我们来看这道题一看是1938年,1938年我们就定位到抗战的前期,当时日本已经战略了整个中国的东部,日本已经战略了整个中国东部的绝大多数地区了,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建立了一个银行。首先我们确定这是日本的经济侵略,而这里面我们就看到,首先日本侵略者能推行一个银行,显然这个银行所建的地方应该是日本人所控制的地方,既然是日本人所控制的地方,那就叫沦陷区。这是抗日战争中的一个基本史实,那么沦陷区就不是国统区,而且也不是根据地,所以就把A跟C排除。剩下B和D,到底日军是希望控制住物资的管制还是希望能够转嫁战争中的负担,看看这道题你就能有感觉,如果日军想要控制物资,首先他战略这个地方了,物资就应该被他们控制了。同时你会发现控制物资还弄出了各种各样不同标准的类似于货币的东西,这只可能使货币市场变得更加的紊乱。所以他其实是发行了很多的钱,然后相当于通过空口无凭的印钱,无中生有去聚敛百姓的财富,所以是敛财的手段,所以选择B。

  第31题,说1952年年底,新中国建立了多所俄文专科的学校,一大堆学校还有中学,还有一堆中小城镇都要学俄语。1952年,是个什么时间呢?建国初期,第一个时段叫做过渡时期,过渡时期前后还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个叫国民经济的恢复,这是1949年到1952年,一个是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53年开始到1957年。在这里面你知道这是属于国民经济的恢复阶段,再下来就是学俄语,因为刚刚开始新中国刚建立的时候,我们只和俄国以及以俄国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关系比较好,所以我们向俄国学习,这个比较简单。

  第32题,17世纪的60年代,茶叶在英国只是上流社会的消费者,到了18世纪末茶叶已经民众的日常消费者。两个时间,一个是17世纪,一个是18世纪,看到这两个时间我们就可以看到,谈的是资本主义市场的形成,在18世纪就是殖民扩张的时代了,英国开始在海外贸易商占有很多的优势了。之前茶叶只有上流社会的人才能用,说明茶叶贵,现在茶叶便宜了。主要影响因素不是说茶叶本身的产量变大了,而是对于英国而言,茶叶是从中国买过来的,贸易变多了。所以应该是选D。这道题是个简单题。

  第33题,这道题是表格题,比较典型。看表格的话看比例或者看变化,这道题体现的就是所谓的变化,这里有个比例。整个的比例里面,从1870年是78%,到1913年是72%,你能感觉到英国、美国、法国、德国,这些工业国家的比例本身来说下降了,很多同学都会选择,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盛极而衰,这就是一个典型的疑点。我们知道1913年的是一次世界大战的前夕,应该是各个帝国主义发展的前夕,一直到现在美国都是一个世界上的强国,或者说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那这个说法本身就不成立。题目所示的表格为四个国家的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的比例,就这个表格来说,我们不能看这四个国家,还得看世界发展的一个情况。在这儿我们就可以具体去体会出来了,谈世界的发展,世界各地虽然看起来好像总体的增长也不大,但是毕竟和他们相比没有落后,反而都有所发展。于是这微小的6%的增长,不能叫巨大的增长,但可以说有所发展的表述来进行衡量,所以这道选B。

  第34题,1930年苏联的粮食产量降低的问题,他说苏联,又说了1930年,我们可以判断出来这是苏联的什么时期?这题的考点的是斯大林模式,叫优先发展中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为重工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些条件,所以就是相当于轻工业和农业发展先放一放。在这样的背景下,农业肯定会受影响,所以你会看出来产量是越来越低的,既然产量越来越低,那么我们当然就可以感觉到这跟重工业的发展是有关系的。但很多同学就在思考,说这件事就跟农业集体化有关系。首先农业集体化是改善农业的方式,但也同时存在着一些问题。农业集体化是1931年之后,这题说的是1930年,和这个时间不太相关。实际上D的时间不符,所以把D排除掉。人们为重工业发展做了牺牲,就是人民委国家的工业建设作出了一定的贡献,所以选择A。

  第35题,最后一道选择题。如果要是以两格格局的目前确立与解体为题撰写专著,谈的是两级格局,存在着此起彼伏的影响,两级格局作为一个事物的存在,一开始矛盾不那么强,到最后矛盾得到了解决,所以应该有一个起伏的过程。这道题目A趋同,越来越一样。B加剧,越来越强。D淡化,越来越差。都是一个保持同样态势的名词。在整个的冷战的过程里,美苏是处于交替领先的情况,所以这里存在着此消彼长的问题。所以选择C。

  大题一共两道,一道是法治,一道是过节有关的。

  第一道题:材料是《孟子》当中的,学生说如果他爸杀一个人,法官应该怎么判?孟子说法官就是抓他爸,学生又问儿子怎么办,孟子说儿子应该马上辞掉不干,把他爸救出来,然后隐居。孟子重视法律,但是他觉得他爸和法律相比,哪个更重要?还是他爸重要。于是他认为人情是高于法律的,但是法律也很重要,这是孟子的一个观念,这是我们对它的一个提炼。再下来我们看苏格拉底的一个观点,苏格拉底说,他被法庭判死刑了,他的弟子说不对,不能那么判,安排逃走。他说我不能逃走,因为判决结果不对,但是判决的过程是对的,所以如果我觉得我这儿不公平,我走了,以后世界上就没规矩了,很多被正确判罚的人他也会找机会逃走,所以他就觉得正义是最重要的,他就死了。

  题目是概括孟子和苏格拉底的法治观念。首先他们两个人都认为法治很重要,然后他们也都认为,孟子认为权利是不能高于法治的,他认为人伦是高于法治的。苏格拉底的法治观念,他说守法本身就是对的,人就应该守法。同时这里还提到了,说人人都认为自己用正义为借口践踏城邦,这一条现在比较难找的概念。他谈到了法律是城邦的基础,他认为公正公平是最为重要的,同时他认为法律是高于人伦的。

  第二道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种法治观念的社会背景和共同的社会价值。对于这道题目,是从政治角度,经济角度出发谈历史价值这个问题。在我们之前的课程里面我们专门跟大家提过,谈到历史价值,这个就是所谓的民主思想还有人物,这些选修课里面专门讲过了。谈到哲学家,我们就知道他们的思想,当我们评价他的思想的时候从两个角度入手,一个叫做影响深远,因为重要的人物的思想都传到后世了。第二件事叫经济瑰宝,人类精神文明宝贵中的瑰宝。我们可以说他们两个都是法治思想,都对后世有影响,同时他们两个人的思想都对东方和西方人类精神文明宝库的瑰宝。

  这道题和前几年的新课标二卷的高考题相比,难度是有所下降的。

  下一道题是开放性试题,历史能力题,分析我国的节日。这道题目的要求,指出其中的一种变化趋势,说明形成的原因。对于这道题,我的建议是可以选一些中国传统的节日的发展,在随着时间的推移,传统的节日被纪念的越来越多,我们传统的文化得到越来越多的尊重,同时我们的自己的物质生活,你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的角度,多角度论证。

  相关推荐

  2015高考答案热点文章 | 2015高考真题 | 关注微信对答案 | 2015高考作文

  2015高考志愿填报 | 2015高考成绩查询 | 2015高考录取分数线

文章搜索
万题库小程序
万题库小程序
·章节视频 ·章节练习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微信扫码,立即获取!
扫码免费使用
国家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新疆
黑龙江 内蒙古 更多
高考栏目导航
版权声明:如果高考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高考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免费复习资料
最新高考资讯
文章责编:liujie6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