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命题
统一命题
单独报考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2021高考 > 高考语文 >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 江苏 > 正文

江苏高考语文专题训练:品味古诗中的词语(炼字)(2)

来源:考试吧 2015-9-28 17:55:33 要考试,上考试吧! 万题库
江苏高考语文专题训练:品味古代诗歌中的精妙词语(炼字),更多2016高考备考资源、2016高考经验、2016高考作文等信息,请及时关注考试吧高考网或关注“566高考”微信获取相关信息!

  点击查看:2016年江苏高考语文专题训练汇总

  点击查看:2015年高考状元的高分秘诀

  1.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8分)

  鹧鸪天 送廓之秋试①

  [宋]辛弃疾

  白苎②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③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注】 ①秋试:科举时代秋季举行的考试。②白苎(zhù):用白色苎麻织成的布。③禹门:即龙门,古时以“鱼跃龙门”喻指考试得中。

  “白苎新袍入嫩凉”句中的“嫩”字带给你怎样的感觉?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歌词语含义的能力。作答本题,首先要读懂该字所在句,然后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揣摩“嫩”的含义。“嫩”字,是诗人穿上了用白苎织成的布做成的新袍时对初秋天气凉意总结的一个形容词。这个字形象可感地表现出初秋的轻微、新鲜和清爽。

  答案:轻微、新鲜、清爽等。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踏莎行·郴州旅舍

  秦 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注】 词人多次被贬,本词写于被贬至郴州的途中。

  下阕中的“砌”字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它的妙处。

  解析:把“砌”字放回原句“砌成此恨无重数”,解释词义,分析其表意效果。

  答案:“砌”本义是“把砖石一层层垒起”,这里说砌恨,化无形为有形,“墙”隐含其中,写出这种恨的沉重坚实,牢不可破。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注】一灯明。

  【注】篱落:篱笆。

  诗开头一句中“送”字用语巧妙,说说它的表达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语言的能力。首先要分析“送”字所使用的手法,然后分析它所创设的景物的特点,所表达的人物的感情。从“萧萧”来看,这是一幅凄清之景。

  答案:“送”字静中显动,引出“寒声”,渲染了环境的凄清幽冷,烘托羁旅者孤寂的情怀和凄凉的心境。

  4.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怀嵩楼新开南轩与郡僚小饮①

  [宋]欧阳修

  绕郭云烟匝几重,昔人曾此感怀嵩。

  霜林落后山争出,野菊开时酒正浓。

  解带西风飘画角②,倚栏斜日照青松。

  会须乘兴携佳客,踏雪来看群玉峰。

  【注】 ①怀嵩楼为“昔人”(唐代名相李德裕)因朋党之祸贬为滁州刺史时所建。②画角:古代乐器名,形如竹筒,以竹木或皮革制成,外加彩绘,故称“画角”。

  (1)请简析首句“绕郭云烟匝几重”在全诗中的作用。

  (2)此诗写于作者贬于滁州时,后人评价它“自有一种傲岸不可摧抑之气”。请结合本诗颔联或颈联简要分析。

  解析:(1)以景物描写开篇,不但突出了所写之景,同时在结构上,引出“昔人曾此感怀嵩”一句,为下面的绘景、抒怀作铺垫。(2)答题时要结合颔联或颈联的具体内容分析出蕴涵其中的精神气度。颔联的“山争出”“菊开”“酒正浓”等情景,颈联的“解带”迎西风,“倚栏”观青松的行为无不体现出诗人那种“傲岸不可摧抑之气”。

  答案:(1)本句总写在怀嵩楼上所见到的云烟重重叠叠缠绕城郭的景象,从而引发了自己怀人追往的感慨,为下面进一步分写登怀嵩楼所见云雾散后的晚秋景象及由此引出的想象作铺垫。

  (2)(示例一)颔联:深秋虽霜林叶落,景象萧疏,但群山争出,别具一番胜境;楼前野菊丛生,迎霜竞放,正好可使人杯酒对赏,略慰愁怀;这开阔疏朗的画面,洋溢着诗人傲岸的精神,给人一种昂扬乐观的力量。(示例二)颈联:西风萧瑟,画角哀鸣,诗人却“解带”相迎,敞怀以对;凭栏望远,满目斜晖,映照着郁郁青松;这萧疏开阔的画面,洋溢着诗人傲岸的精神,给人一种昂扬乐观的力量。

  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戴叔伦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古人写诗讲究“炼字”,“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一联中哪一个字用得最好?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炼字技巧,确定出词语以后先要对词语的意思进行解释,然后把词语还原到诗句当中去,让词语在句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再结合全诗的情感或者主旨加以分析,答案就出来了。

  答案:“长”或“畏”。“长”意即永远沉醉不愿醒来,只有在这样的境界中,才能忘却飘零之苦,暂得欢愉;侧面表现了流离的痛苦。“畏”是说害怕听到报晓的钟声,曲折地表达了不忍与朋友分别的心理,传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漂泊在外的痛楚。

  6.阅读下面的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菩萨蛮

  舒 亶

  画船捶鼓催君去,高楼把酒留君住。去住若为情【注】,西江潮欲平。

  江潮容易得,只是人南北。今日此樽空,知君何日同!

  【注】若为情:何以为情,难为情。

  “催”“留”两字在词的前两句中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解析:“催”之急更见“留”之切,回答问题时可从“催”与“留”的对比中分析表达效果。

  答案:“催”字表现击鼓开船,催促离人上船出发;而“留”字表现楼上把酒话别,难舍难分。同一时间,不同地点,一“催”一“留”,鲜明的对比把将别而又不忍离别的情感映衬得更加强烈。(大意对即可)

关注"566高考"官方微信,第一时间获取2016高考备考资料!

  编辑推荐:

  解读:家长 学生都应该了解的高考新政

  2016高考家长必读:怎样将家庭打造成高效的团队?

  2016年高考备战:各科一轮复习备考策略汇总

  2016高考全国卷:安徽广东四川等考生如何应对?

  2016年高考备战指导:高考状元的每日学习计划

文章搜索
万题库小程序
万题库小程序
·章节视频 ·章节练习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微信扫码,立即获取!
扫码免费使用
国家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新疆
黑龙江 内蒙古 更多
高考栏目导航
版权声明:如果高考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高考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免费复习资料
最新高考资讯
文章责编:songxiaoxu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