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命题
统一命题
单独报考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2021高考 > 高考语文 >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 正文

2016年高考语文专项强化练习题及答案(21)

来源:考试吧 2016-3-1 14:36:48 要考试,上考试吧! 万题库
2016年高考语文专项强化练习题及答案,更多2016高考资讯、2016高考报名时间、2016高考报考条件、2016高考经验等信息,请及时关注考试吧高考网或关注“566高考”微信获取相关信息!

  题组二 综合练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11分)

  绵谷回寄蔡氏昆仲

  罗 隐

  一年两度锦江游,前值东风后值秋。

  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

  山牵别恨和肠断,水带离声入梦流。

  今日因君试回首,淡烟乔木隔绵州。

  [注] 锦江在成都南,绵州在成都东北,绵谷在绵州东北。

  (1)颔联和颈联是如何融情入景的?请简要分析。(6分)

  答:

  (2)尾联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5分)

  答:

  7.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11分)

  鹊踏枝·过人家废园作

  [清]龚自珍[注]

  漠漠春芜春不住。藤刺牵衣,碍却行人路。偏是无情偏解舞,。

  绣院深沉谁是主?一朵孤花,墙角明如许。莫怨无人来折取,花开不合阳春暮。

  [注] 自幼博学多才的龚自珍,嘉庆十五年应顺天乡试竟只中了副榜,三年后再试又落榜,这首词就写于这一时期。

  (1)这首词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体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怀?(5分)

  答:

  (2)请评析“孤花”这一艺术形象。(6分)

  答:

  参考答案:

  1.主要运用了拟人的表现手法。(2分)写双燕善解人意,似乎与佳人一起惋惜“春将暮”,借女子之口抒发了惜春之意。(3分)

  2.①综合运用多种感官。野花飘落、果实初成,江燕引雏飞,柳枝飘拂等,是从视觉角度写景;“暗草薰苔径”是从嗅觉角度写景。②动静结合。如“暗草薰苔径”是写静景,“江燕引雏飞”“晴杨扫石矶”是写动景。(6分,每点3分。如从远近、明暗角度分析,言之成理可酌情赋分)

  3.突出手法是情景交融和用典。(2分)前部分在凄凉的景物描写中表现作者的失意,最后三句用严子陵富春江垂钓和季鹰思故乡莼菜、鲈鱼脍两个典故来表现作者对自己曾经苦苦追求功名的否定和嘲笑,表达了作者因失意而产生的愤愤之情和孤苦无奈。(4分)

  4.运用了夸张(通感)的修辞手法。她的歌声使人感觉到风起雪飞,使炎夏变得清凉。(2分)对柔奴“清歌”的夸张描写突出了歌声的清凉悦耳,也暗示了歌者高旷美好的心灵。(3分)

  5.①用典:首联,引用郭元振的故事,说自己尽管也怀有像郭元振那样的宏才大略和匡世济时的热情,却没有他那样的幸运,只能将满腔怀才不遇的悲愤、羁旅漂泊的凄凉托之于诗歌。尾联,引用马周的典故,说自己只有马周当初怀才未遇时的落拓,却无马周后来的幸运,所以只盼望着用新丰美酒一浇胸中块垒。这两个典故都表现了作者愤郁不平的心情。②对比:颔联上句用风雨中落满地的黄叶象征自己不幸的身世遭遇,与下句的青楼管弦形成一寂一喧的对比,形象地展现出沉沦寒士与青楼豪贵苦乐悬殊、冷热迥异的两幅对立的人生图景。③象征:诗中的“风雨”象征着包围、压抑、摧残才智之士的冷酷的社会现实和社会氛围。

  (答出任意一种即可。手法2分,分析3分)

  6.(1)颔联写芳草“碍马”,白云“遮楼”,表达了诗人对锦江美景的依恋之情。颈联写山含恨,水悲歌,抒发了诗人告别锦江后的离愁别恨。(6分。每联分析各3分)

  (2)点明思念友人的题旨;以景作结,乔木高耸、淡烟迷茫的画面情韵悠长,余味无穷。(5分)

  7.(1)采用象征(托物言志)的手法。一朵鲜艳明丽的孤零零的花,开在暮春时节的废园墙角,无人观赏、采摘,借花写人,表达了词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感慨。(5分)

  (2)这首词塑造了一个超然世外、孤高独立、不合时宜的孤花形象。词人在下片描写了一朵绚烂、充满生机的“孤花”在满园芜杂中明艳开放的情景,与上片柳絮的曼舞形成鲜明的对比,进而直接抒发“莫怨”无人问津,只因“不合”时宜的孤高情怀,生动而典型地呈现了一个遗世独立的文人形象,对随波逐流者具有警醒意义。(6分)

关注"566高考"官方微信,第一时间获取2016高考备考资料!

上一页  1 2 

  相关推荐:

  各地2016高考考试大纲、说明及解读汇总

  考试吧:各省市2016年高考照顾政策汇总

  2016年高考二轮复习备考方法与计划汇总

  2016高考作文优秀素材之国学大师陈寅恪

  2016高考语文作文素材之古代杰出人物及事迹精选

文章搜索
万题库小程序
万题库小程序
·章节视频 ·章节练习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微信扫码,立即获取!
扫码免费使用
国家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新疆
黑龙江 内蒙古 更多
高考栏目导航
版权声明:如果高考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高考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免费复习资料
最新高考资讯
文章责编:songxiaoxu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