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体现五大理念 高职招生人学更匹配
天津职业大学原校长 董刚
(2016年4月)
天津市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结合了天津教育实际、结合了天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结合了高校人才培养需要、结合了广大学生成长规律,设计系统、科学有序,以人为本、公平多元,体现了天津地方特色。
一、改革体现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
1.体现了创新理念。改革把握了四个基本原则:一是坚持育人为本,二是确保公平公正,三是促进科学选才,四是加强统筹谋划。着力解决了四个方面的主要问题:一是学生和高校选择权不足,二是评价方式单一影响学生全面发展,三是一考定终身使学生负担过重,四是保障教育公平的体制机制不够健全。
2.体现了协调理念。改革多方联动,统筹协调。在改革领域上涵盖了义务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等各阶段;在改革主体上,涉及了教育行政部门、考试招生机构、高等学校、高中学校等各个部门;在改革内容上,包含了招生计划分配方式、考试形式与内容、招生录取机制和监督管理机制等各个方面,形成了一系列链条式的改革举措。
3.体现了绿色理念。改革完善了评价、选拔机制,人才培养更加科学。学生在升学途径、考试科目、考试时间、考试次数和报考学校等方面有了更多的选择机会,可以“学其所好”、“考其所长”、“扬长避短”,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合理规划学习及发展方向,有效减轻了学生心理负担;高等学校在招生模式、限考科目、综合素质评价等方面有了更多的自主权,有助于高校选拔适合自身培养要求的学生,有助于高校及学科专业办出特色;高中学校在教学安排、课程设置等方面有了更多的自主权,有助于实现高中学校多样化特色发展。体现了对人才成长规律、教育发展规律和人才选拔与培养规律的尊重,体现了教育的本质特性。
4.体现了开放理念。改革方案进行了广泛、充分的研究论证。结合天津实际,参考国际、国内改革经验,经过了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集体讨论决定等多项程序;面向高等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教育专家和学者、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学生家长等多方征求了意见和建议。共历时11个月,召开征求意见座谈会20余次,发出征求意见稿300余份,数十易其稿,修订百余处,经市政府第55次常务会议和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10次会议审议并通过。
5.体现了共享理念。改革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校招生评价体系,使高校招生对学生的评价向前延伸到高中教育过程,实现过程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结合;部分科目增加考试和评价机会,机会的增多使升学途径、考试次数等唯一性带来的风险大大降低;从而弱化一考定终身的现象,分散学生的学习和考试压力。改革强调了推进九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落实农村贫困地区招生专项计划等,着力减少区域、城乡入学机会的差距。强调完善监督管理体系,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完善和规范高校自主招生,促进教育了公平。
二、改革带来了颠覆性的变化
1.考试形式与内容。“一考变多考,结论加过程”,即:过去强调高考的“一考定终身”,改革后,一是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14门,贯穿高中三年,人人必考;二是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包括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科目,不分文理,自主“6选3”选考;三是统一高考,包括语文、数学、外语3门科目。其中合格性考试未过可申请再考一次,英语笔试、听力均可考两次,取较高的分数,计入高考总分。
2.考试分数计算。14门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成绩以“合格”、“不合格”呈现。“6选3”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成绩以等级呈现,位次由高到低分为A、 B、 C、 D、 E五等,每门科目成绩由五等细化为21级,相邻两级之间的分差均为3分,起点赋分40分,满分100分,3门共300分,计入高考。统一高考语文、数学、外语每门满分150分,共450分。考生合计考分为750分。
3.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从2020年起,高校招生录取要将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重要参考,在高校招生录取、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录取中使用。
4.考试及评价结果在高校录取中的应用。一是考取本科院校,依据满分750分的统一高考、等级性考试成绩,参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录取。二是通过统一高考考取高职院校(主要是非津院校),依据满分450分的统一高考成绩,参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录取。三是通过春季高考考取本市高职院校,高中毕业生参加职业适应性测试,文化素质成绩使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职学校毕业生参加文化基础与职业技能相结合的测试。
5.考试、志愿填报。14门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每人都要全部参加,成绩合格是普通高中学生毕业的主要依据,也是高职院校通过春季高考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的主要依据之一。6门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每人都要选取3门,高校要对录取专业(类)设定选科要求。学生在选报专业(类)志愿时,自身的等级性考试科目与招生院校要求的科目要求至少要有1门相一致,方可报考。若高校没有确定等级性考试科目范围,表明学生在报考该专业(类)时无科目限制,均可报考。
6.改革实施时间。从2015年开始陆续启动推进九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深化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调整录取批次、高校自主招生等改革;2016年启动改进录取方式、改革监督管理机制等,并选择部分区县试点实施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2017年高职分类考试招生全面实施,基本脱离统一高考,开始实施英语科目两次考试;从2017年高一年级开始全面实施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到2020年毕业时完全按照新高考进行。
7.招生录取及监督。继续实行成绩公布后填报志愿方式,创造条件逐步减少高校招生录取批次。完善平行志愿投档方式,探索高校与学生双向选择的录取模式。进一步减少和规范了高考加分,取消全部7项鼓励类加分项目,保留4项全国性扶持类加分项目,完善1项地方性扶持类加分项目。进一步完善和规范高校自主招生,高校自主招生安排在统一高考后进行,符合高校要求的学生在公布高考成绩后单独填报自主招生志愿,在本科一批录取前完成录取。加强对招生工作的监督。建立考试录取申诉机制,由高校校长签发录取通知书,对录取结果负责。
三、高职院校招考改革“文化+技能,人学更匹配”
改革开放30多年来,高考不仅改变了几千万人的命运,也改变了国家发展的命运。作为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职业教育更是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为区域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时至今日,教育与经济如何实现协同发展、人才培养质量如何实现与行业企业岗位能力需求的对接,均成为业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国家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顺应了时代发展需求。天津改革方案明确了天津生源考取本市高职院校,主要通过春季高考进行,高中毕业生参加职业适应性测试,文化素质成绩使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中职学校毕业生参加文化基础与职业技能相结合的测试。这将成为高职教育分类选材、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制度保障。
1.作为一种类型教育,高职应与普通高校采用不同选拔方式
传统普通高考,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为国家选拔培养人才,为青年人成长成才作出了重要贡献,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它的弊端不断显现。“指挥棒”、“唯分论”、“一考定终身”都是它的关键词,把人的综合素质、综合能力、成长潜能仅仅定义在高考几张考卷的考分上,评价、选拔简单,不能人尽其才,虽近年进行了自主招生等探索,但仍远远不够;同时也扭曲了高中阶段教育作为一级学历层次教育的功能,仅是作为高考的“铺路石”和“复读机”,虽然经过新课改的调节,仍“治标不治本”,所以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高考改革的基本目标应该是“为不同的人找到适合自己的教育”、“为不同类型的学校(专业)找到适合培养的学生”。
作为培养发展型、复合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高职教育,“一张试卷,选拔两类人才”,显然更不合适,更急需改革。基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区别,高职院校的选拔、考试、招生要与普通高校相对分开。国家也在不断调研,试图突破,现在终于迎来了重大转折。
2014年9月4日,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示,并先后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中央政治局会议进行审议通过后,国家颁布了《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文件。这次改革对于职业教育,提出了加快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高职院校考试招生与普通高校相对分开,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方式。2015年通过分类考试录取的学生要占高职院校招生总数的一半左右,2017年要成为主渠道。天津改革方案的出台,就是对中央文件的很好呼应。
2.基于“素质+技能”评价导向,促进校生之间的理性选择
传统普通高考未能体现“丰富考生选择”、“学校多元评价”、“高职院校选拔自身培养特点要求的学生、学生展现自身综合素质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等目标。高职院校“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考生,可以实现学生、学校平等对话,学生、学校互为选择,人学更匹配。这对满足社会和考生多重需求,高职院校选拔合适的培养对象,具有现实价值。
一是打破传统的单一录取模式,丰富高职招录机制。 当前,我国高职招生录取主要体现在仅用高考分数这唯一标准衡量学生。“文化素质+职业技能”作为一种以分类考试、综合评价为特征的考试招生方法,力求打破分数为唯一标准的录取模式,是高职院校招生改革的新突破。
二是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寻求更加合适的培养对象。构建符合职业教育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特点的“知识+能力”的选拔体系,以学业水平考试或文化测试为基础,突出学生职业技能或职业适应性,强调学生在高职教育专业学习中的能力素质匹配度,旨在选拔出更加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学生。
三是扩大高职院校招生的开放性,推进高职教育改革发展。“文化素质+职业技能”,与传统普通高考更具“包容性”和“开放性”。招生院校可根据特定专业(类)培养特点要求以及未来对应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制定出相应职业技能考核或职业适应性测试,强调考生的“文化素质够用,职业技能或职业适应性强”。
四是弱化高中教育的应试倾向,引导基础教育培养体系的完善。通过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改革,调整“高考指挥棒”,使基础教育回归到素质教育的本能,能有效弱化高中教育的应试倾向。在高中阶段,引导学生理性看待自身优势与劣势,对于未来升学、发展做出适合自己的规划,使其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到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上来。
3.中职“对口升学”政策,很好的试验了改革方案评价特点
中职学校毕业生报考高职院校,现已普遍在普通高考之外,以省级为单位统一组织专门考试。一般称为“对口升学”或区别于传统统一高考的“春季高考”,此类考试的特点已经不同于普通高考,均由文化基础、职业技能两部分考试组成。对口升学考试充分考虑学生在中职阶段所学的专业基础和专业技能,明显区别于普通高考科目设置,强调了“对口”和“专业技能”。目前,每年高职院校均有一定比例的新生是通过对口升学途径升学的,对口升学已成为高职院校选拔人才的重要渠道。
4.高中毕业生升高职,是未来一段时间改革开展的重点
对于高中毕业生进入高职院校学习的评价、选拔方式,核心要素是学校的专业(类)培养特点要求和学生的能力素质相互匹配。高职教育的关键点是强调技术技能,突出动手实践,它的培养要求并不一味强调学生考试能力强、考分高,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各省市区目前已经基本都进行了改革试点,有了一定基础。比如天津市从2009年开始,在本市高职院校中开展单独命题、自主招生。考试科目设置强调学生的素质和动手能力,综合素质考核重点测试学生语言表达、逻辑推理、时事政治等内容,原则是考书本之外的知识,不用学生专门复习,考察他们的能力素质与所报专业(类)的适应性。
按照中央和天津的改革精神,未来高中毕业生报考高职,应集中于“文化素质+职业技能”,文化素质成绩使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职业技能使用职业适应性测试,同时参考高中的综合素质评价。学业水平测试,随着新课改的普遍实施,已有很好的基础,它作为学生的文化基础考量,反映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学习水平,更看重平时学习,替代现行的高考文化成绩。职业适应性测试可探讨类似于就业市场的人才测评系统,能够反应人职的匹配情况。高职院校在学业水平测试成绩基础上,根据职业适应性测试状况,去选择最适合培养的学生到最适合的专业(类)学习,这样能够最大限度了解学生高中阶段的学习能力和高职专业(类)的匹配情况,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能够形成双向互动,人学更匹配,学校(专业)招到最适合培养的学生,学生找到最适合自己学习的专业。
改革方案的出台,是国家、是天津市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具有里程碑意义,需要大家去充分理解、消化。尤其是义务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各教育工作机构要多研讨交流,把方案内容贯彻到教育教学、招生考试等环节中,要深刻领会改革的目的,不是简单的换一种考法,而是通过变化选拔方式,换一种培养方式。希望学校、社会各界为迎接改革实施一起行动起来,为国家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人才,为学生的快乐、健康、全面成长贡献力量。
关注"566高考"官方微信,获取2016高考备考经验、高考作文等信息!
相关推荐:
·《市招委关于印发天津市普通高考报名有关事项的通知》 (2021-8-16 8:41:27)
·市招委关于天津市普通高考报名有关事项的通知 (2021-8-16 18:37:01)
·天津2022年高考报名时间:2021年11月初开始 (2021-8-16 18:10:02)
·天津完善20222年高考报名政策正式公布 (2021-8-16 18:07:53)
·天津2021年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工作全部结束 (2021-8-5 15:57:20)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2022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目已公布
2022年湖南高考地理答案已公布
2022年湖南高考生物答案已公布
2022年广东高考地理试题答案已公布
2022年湖南高考生物真题已公布
2022年广东高考真题及答案汇总
2022年浙江高考真题及答案汇总
2022年广东高考生物真题及答案已公布(完整版)
2022年浙江高考政治真题及答案已公布(完整版)
国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山西 | 辽宁 | 吉林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宁夏 | 青海 | 新疆 |
黑龙江 | 内蒙古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