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命题
统一命题
单独报考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2021高考 > 高考语文 > 高考语文辅导 > 北京 > 正文

2016高考语文北京卷:高扬主旋律、稳中求创新

来源:考试吧 2016-6-7 12:55:08 要考试,上考试吧! 万题库
“2016高考语文北京卷:高扬主旋律、稳中求创新”考试吧首发,更多关于2016高考答案、2016高考真题等信息,请访问考试吧高考网或关注“566高考”微信获取相关信息!

2016年高考真题及答案热点文章  ※  关注微信对答案  ※  直播解析

  2016年高考语文北京卷,继承2013—2015年北京高考语文改革的成果,稳中有变,在试卷的整体立意与布局、强化对思维能力和认识水平的考查、继续拓宽考生个性化展示的空间等方面,力求进一步完善与创新。

  一、全面凸显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

  试卷力求通过更为广泛的素材和多样化的题目,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考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深层次的认知与思考。

  例如, 2016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北京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第六届“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活动,推动全民阅读,“多读书,爱读书,读好书”也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理念和要求,在这一背景下,大作文题目②“神奇的书签”,密切结合学生的读书生活,要求学生展开想象编写故事,这既是考生熟悉的内容,又有助推全民阅读活动开展的意义。大作文题目①从阅读文本引发,要求考生写出对民族文化遗产内涵的理解,对其现实意义和价值的理性思考,从而升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微写作涉及到高中的学习心得、对“家长(微博)群”现象的评论等。试卷的写作题目,立足考生的现实生活和文化热点,要求考生写出自己对生活、对文化的深层认知,贴合时代主旋律,充分体现了“立德树人”的命题要求。

  又如,多文本阅读,以我国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和“彩虹鱼”号的研制及国际影响为素材,加深考生对我国深海科技开发现状与未来发展远景的认识,体现科技创新、科技强国的主题;文言文阅读,用《管子》中讲述国与国之间“经济战”的故事,引导考生进一步探究古代思想智慧的现实意义;文学类阅读,选取陈忠实描述陕北“华阴老腔”“撼人胸腑”的艺术魅力的散文作品,引发考生对原汁原味的传统文化遗产的认识与思考。

  试卷几大板块,取材于当今科技前沿最新成果、古代重要的思想理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学生现实生活等多个方面,视野开阔,覆盖面广,突出了高考语文试卷重视思想性、文化性和时代感的设计思路。

  二、试卷的整体结构保持稳定,各个板块的立意、能力考查点更为明确清晰。

  自2013年开始,高考语文北京卷进行了连续三年的命题改革实践,形成了目前由多文本阅读、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文学作品阅读和作文五个板块组成的试卷整体结构。这一结构因其强调整体阅读与综合运用,各板块能力考查点分明又相互配合、共同组成完整的能力考查体系等优点,已获广泛认可。2016年试卷,在保持试卷结构、题目数量、总体难度基本稳定的同时,从板块立意、考查指向等方面进行了完善。

  多文本阅读,着重考查考生的泛读能力,体现对文本信息的检索、筛选能力的考查,对文本信息的比较、辨识能力的考查,运用文本信息进行合理推断的能力的考查等。例如第4题,要求考生利用文本中的信息,推断“蛟龙”号首次下潜到4000多米的时间。

  文言文和古代诗歌阅读方面,在考查考生对内容理解的同时,文言文阅读体现出对考生文言文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重视,如对重要实词的解释、文言语句的翻译等,古诗阅读突出对内容、语言、表达技巧的赏析。同时,继续强调古诗文阅读多角度的拓展延伸、比较分析。例如古诗,去年从同一话题角度进行比较,2016年则从同一作者的不同诗作角度进行比较阅读,文言文从古代与现实的联系角度,引导考生思考古代智慧对当代的启示。

  文学作品阅读,进一步突出对作品语言、表现手法的赏析。写作,则深入联系阅读与社会生活实际,综合考查考生的认识、思维与表达能力,并继续体现对考生想象力考查的重视。

  2016年高考语文北京卷,力求各部分、各题目之间的布局更为合理,考查点更为明确清晰,体现出全面考查考生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认识能力、想象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命题原则。

  三、围绕语文能力的考查,灵活设题,追求突破与创新。

  2016年高考语文北京卷,继续坚持强化阅读、注重实际运用、注重考生12年语文学习积累等基本命题思路不变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阅读与写作的有效结合,加强对认识水平和思维能力的考查,加大试题的开放性。

  1.在阅读中,突出对信息筛选加工能力和认识水平的综合考查。

  例如,多文本阅读第4题要求考生推断时间,需要从两则材料中筛选出相关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得出结论。又如文言文第14题,考生要写出“管子谋略”对自己的启示,不仅要理解语言的表层意思,读懂文本,还要进一步对文本内容有深入的思考,有自己的认识,并能立足当今,对传统文化进行反思。这一题目,立足文本,又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有利于展示考生的思想认识;同时也对教学具有一定的导向性:有利于扭转当前文言文教学“重言轻文”的偏向,加强对传统经典作品中思想元素的领悟,引导学生联系现实认识、评价其思想价值,引导教学回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凸显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

  2.作文与阅读的结合更为紧密,突出对思辨能力、想象能力的考查。

  作文与阅读的结合更加紧密深入。去年开始在作文题目上采用“读写结合”的形式,这既是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回应,也是对语文学习规律的遵循。2016年延续这一做法,而且有了新的突破。去年只是由“梅花”引出一个“物”,生发出作文话题,今年的作文题目①则要求考生认真理解文本所记述的老腔演出“撼人胸腑”这一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由此得出观点,再引申“说开去”,要求考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写出自己对生活中所接触的文化现象的思考与见解。这就使阅读与写作有了更加紧密、更有深度的结合,进一步强化了对考生认识能力与思辨能力的考查。同时,题目又具有较大的开放性,明确提示不限于说“老腔”,要由此“说开去”,为考生展示自己对生活中文化现象的深度思考、认识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作文紧密结合学生生活,考查想象力。想象力是形成创造能力的重要前提,但想象不能是凭空的,必须自然生发才合理。作文题目②要求考生叙写自己与一枚“神奇的书签”的故事,既要求考生发挥大胆的想象,又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关,自然合理。

  此外,在去年的基础上,两道作文题目,分别规定了文体。一是切合题目考查内容的需要,二是切合考生的实际。从中学教学实际看,考生以议论文写作训练居多,也有记叙文写作方面的训练,这次写作考试试题,明确规定写作文体,没有超出考生的备考范围。规定文体,是继续深化高考作文改革的一个新尝试。

  3.强调在实际运用中考(微博)查语文知识和语文积累。

  背诵默写的题目,今年继续坚持结合具体语境及知识点考查的命题思路,强调理解后的记忆。如由陆游的《西村》中的“小桃源”联系到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由诗歌内容联系到陆游的另一首《书愤》;由律诗的形式联系到杜甫的七律。部分题目考生必须真正理解背诵内容之后才能准确作答,这样避免了死记硬背,同时也体现了对“联系已知学习新知”这一学习方法的考查。这对扭转当前知识教学的僵化倾向,有很大作用。

  4.增加主观开放题数量,继续拓宽考生个性化展示的空间。

  除写作外,主观性题目涉及理解、分析、比较、概括、鉴赏、表达等多种能力的考查,覆盖面广泛。其中要求考生结合阅读谈理解、鉴赏或联系生活谈启示的开放性试题,答案不求统一,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化解读作答。甚至背诵默写,今年也有了开放性试题。这给考生的个性化阅读、个性化表达提供了较大的空间,有助于考生发挥出自己的水平。

  相关推荐

  2016高考答案热点文章 | 2016高考真题 | 关注微信对答案 | 2016高考作文

  2016高考语文答案 | 2016高考数学答案 | 2016高考英语答案

  2016高考志愿填报 | 2016高考成绩查询 | 2016高考录取分数线

文章搜索
万题库小程序
万题库小程序
·章节视频 ·章节练习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微信扫码,立即获取!
扫码免费使用
国家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新疆
黑龙江 内蒙古 更多
高考栏目导航
版权声明:如果高考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高考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免费复习资料
最新高考资讯
文章责编:wangyad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