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类阅读
【阅读题原题】
人们常说“小说是讲故事的艺术”,但故事不等于小说,故事讲述人与小说家也不能混为一谈。就传统而言,讲故事的讲述亲身经历或道题听途说的故事,口耳相传,把它们转化为听众的经验;小说家则通常记录见闻传说,虚构故事,经过艺术处理,把它们变成小说交给读者。
除流传形式上的简单差异外,早期小说和故事的本质区别并不明显,经历和见闻是它们的共同要素,在传统较为落后的过去,作为远行者的商人和税收者最适合充当故事讲述人的角色,故事的丰富程度与远行者的游历成比。受此影响,国外古典小说也常以人物的经历为主线组织故事,《荷马史诗》《一千零一夜》都是描述某种特殊的经历和遭遇,《唐吉可德》中的故事是唐吉可德的行侠其余和所见所闻,17世纪欧洲的流浪汉小说也体现游历见闻的连缀。在中国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为志怪录类的小说提供了用之不竭的素材,话本等古典小说形式也显示出小说和传统故事的亲密关系。
虚构的加强使小说和传统之间的区别清晰起来。小说中的故事可以来自想象。不一定是作者的亲历亲闻。小说家常闭门构思,作品大多诞生于他们的离群索居的时候,小说家可以闲坐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图书馆中,或者在巴黎一间终年不见阳光的阁楼里,杜撰他们想象中的历险故事,但是,一名水手也许历经千辛万苦才能把在东印度群岛听到的故事带回伦敦;一个匠人漂泊一生,积攒下无数的见闻、掌故或趣事,当他晚年作在火炉旁给孩子们讲述这一切的时候,他本人就是故事的一部分,传统故事是否值得转述,往往只取决于故事本事的趣味性和可流传性,与传统的故事方式不同,小说家一般并不单纯转述故事,他是在从事故事的制作和生产,有深思熟虑的讲述目的。
就现代小说而言,虚构一个故事并非首要功能,现代小说的繁荣对应的故事不同程度的减损或逐渐消失,现代小说家对待故事的方式复杂多变,以实现他们特殊的叙事目的。小说家呈现人生,有时会写到难以言喻的个人经验,他们会调整讲故事的方式,甚至将虚构和表述的重心掷到故事之外。在这些小说家笔下,故事成了幌子,故事之外的附加信息显得更有意味。16世纪末期以来,小说家对小说故事性的破坏日趋强烈。这时,一个故事的好坏并不看它的“成色”如何,而是取决于讲故事的方式。契诃夫曾经把那些不好好讲故事的小说家称为“耍弄蹩脚花招的人”,但这种花招的大量出现也有其内在的合理性—他们要摆脱陈旧的故事模式,摆脱虚假的因果关系和矫揉造作的戏剧冲突,甚至摆脱故事本身。现代小说家认为,传统的故事模式早已失去了弹性和内在活力,也失去了起初的存在价值,那些千百年来一直在给小说提供养料的故事模式已经成为制约想象力的障碍之一。
(摘编自格非《塞壬的歌声》)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讲故事的人不一定是小说家,小说家在讲故事的时候,不像传统的故事讲述者那么依赖亲身经历和耳闻目睹的事。
B.传统故事和早期小说的本质差异在于,前者是故事的口耳相传,后者则是作家创作加工后的游历见闻。
C.17世纪的欧洲流浪汉小说和部分中国古典小说,或在叙述形式方面,或在素材来源方面,都受到了传统故事的影响。
D.当小说家越来越依靠想象力虚构故事的时候,小说和传统故事在内容来源方面的差异使它们之间的关联不再像过去那么紧密。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水手在伦敦讲东印度群岛的所见所闻,匠人在火炉边讲自己的人生经历,他们讲的故事各有特点,但同属于传统故事模式。
B.传统的故事讲述者大多会讲述那些为听众喜闻乐见的事,小说家则会根据自己的写作意图审慎构思,创作新的故事。
C.现代小说不太注重一个故事如何来讲,因为故事情节已不再是现代小说最重要的因素,人们更注意故事之外的附加意味。
D.现代小说家不喜欢传统故事模式,视它为绊脚石,是因为他们觉得这种故事模式显得僵化古板,已经不能促进小说艺术的发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的故事讲述人如果把自己的故事记录下来,进行加工整理,就能形成一种和早期小说接近的文字,有些讲述人也会成为小说家。
B.现代小说家尝试用新的方式讲故事,会削弱小说的故事性,这将降低小说对虚构的依赖,小说的个人表达功能却会因此得到强化。
C.契诃夫不大认可“不好好讲故事的小说家”,对他们的做法评价不高,由此可知当时这股写作潮流与他的创作理念相悖。
D.现代小说的发展加剧了故事在小说中的衰变,与此同时,随着现代传媒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故事讲述方式也可能消亡。
【解析】
我们来看一下这个文章的第一段。在第一段部分会发现第一段第一行说了一句话,人们常说"小说是讲故事的艺术",你会发现它的写作对象是一个小说的内容,这就是社科文,而不是完全是说明文。
接下来我们知道文本的特点,再来看看选择题的特点。
来看第一道选择题,有人说第一道选择题基本不会错,看一下ABCD四个选项,然后文章中找到相应的句子一一比对,如果是这样我应该表扬你,的确是这道题的办法,这道题是通读完毕之后,对ABCD选项做一个了解之后,迅速把它们锁定在文本中做一个比对。如果我们发现它跟文本一样就对了,如果跟文本不一样可能就错了。
我们以这道题为例,来看看这道题的答案,这道题应该选B选项。
B.传统故事和早期小说的本质差异在于,前者是故事的口耳相传,后者则是作家创作加工后的游历见闻。
看完这个选项应该迅速锁定答案,然后我需要看一下,这个在我的IPAD上应该是在文档的第三段,然后把它再移到第二段的位置,除流传形式上的简单差异外,没有主语,主语当然是刚才说的传统小说和现代小说。
传统故事和早期小说,除了流传形式上的简单差异,早期小说和故事本质的区别并不明显,经历和见闻是它们共同的要素,在传统教为落后的过去,作为远行者的商人和税收者最适合充当讲故事的角色。也就是说他由于走南闯北,了解我们平时见不到的故事,于是他把这个故事通过写作的形式呈现出来,早期的小说家大多是这样的身份。但是人家原本表述的是,早期小说和故事的本质并不明显,再回头看选项的表述。选项的表述是传统故事和早期小说本质差异在于,前者是故事的口耳相传,后者则是作家创作加工后的游历见闻,作比对你会发现不一样。
然后来到第二题,第二题的方法是看这个句子到文章里比对,如果你用这个方法去看这道题,错误率会非常高,ABCD四个句子代回到原文中,每个都不一样,这时候你凭什么说对错呢?我在班里和同学讲题的时候,这个社科文的可读性非常强,它能够迅速提升你的逻辑思维能力,如此之外这个社科文阅读的文本还在你阅读的知识面上有一个特别大的拓展,这么好的东西为什么不利用呢?我在看到这个文本的时候特别喜欢,是因为我们曾经进行过这样一件事情。
我先来告诉这道题正确答案,应该是选C选项,首先这道题的第一要意是文章读问之后,你应该对文章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作为传统小说和现代小说,一定有细节的相同和不同,至少你在每一个段落中,你应该知道相同和不同点各是什么,还要熟悉举的各种例子,最后一段其实举了一个非常明显的例子。
再来看C选项,现代小说不注意讲故事,是因为故事情节不再是现代小说的重要要素,有没有看到这是什么关系的句子?如果在听直播课的同学请打出这是什么关系的句子?因果关系。叫做因此故事情节已不再不现代小说重要的因素。同学们,这时候命题人在设置选项的时候,他为什么不设置有逻辑性的答案,一种逻辑性的答案叫做强加因果。这种选择题的类型就是社科文选择题中率先采用的形式,除了这个之外,你知道北京卷是怎么模仿的?北京卷把这种设题的形式出现在了散文阅读的选择题中,也是强加因果,没有因果关系他就说有因果关系,C选项是我们着重怀疑的选项,事实证明也是它。这个句子值得怀疑是因为它的有关一个因果关系之外,我还说了一句,这个阅读千万不要把它读成支离破碎的三段,然后一一比对就好了,这只是做第一题的方法,而不是第二、三题的方法,第二题的方法一定是在理解基础上再做内容的区分,这时候特别容易设置表达的句子,比如因果句子。这个文章最后一段非常有可读性。
现在看最后一段,就现代小说而言,虚构一个故事并非首要功能,现代小说的繁荣对应的故事不同程度的减损或逐渐消失,现代小说家对待故事的方式复杂多变,以实现他们特殊的叙事目的。我们把这个句子做一个重点标注,请问,中国第一位得诺贝尔讲的名人是谁?你一定是会说莫言,莫言在斯德哥尔摩有一个演讲叫“讲故事的人”,这个文章我读过不仅十遍,这个故事里有一个主角就是他的母亲,我们熟悉的是他阐述关于他母亲的几件事情,比如小时候家里非常穷,他的母亲本来答应他过年留几个白菜包饺子吃,最后不得已把白菜卖掉,然后小时候不懂事,故意把钱算错,这时候可以增加收入,还有是一个人把水瓶摔了,他不敢回家,然后全村人去找他,他怕家人打他,最终家人也没有打他。除此之外,莫言总是在集市上听到故事,晚上回家讲给父母听,最开始父母非常反对他来讲这样的故事,最后发现他其实非常有讲故事的天赋,这时候他的父母就不再阻止他讲故事。
莫言在他的演讲稿中还讲到一个非常重要的创作方向,就是把生活中的具体人物成为写作中的主人公或者人物。这个里面在讲什么?就是讲现代小说家对待故事的方式太多了,不仅仅只是把故事情节呈现出来而已,还要表现故事之外,就是他所说的以实现他们的特殊叙事目的,小说家会调整讲故事的方式,甚至将故事的重心置到故事之外。你理解了这段之后就会明白不仅仅是讲故事。C叫现代小说家不太注重一个故事如何来讲,不仅讲故事和不太注重讲故事一样吗?绝对不一样,这个绝对不是比对出来的,绝对是理解出来的。
我们现在来看一下第三题,第三题的问法叫做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什么。这道题的正确答案我们来看,应该选择的是“D.现代小说的发展加剧了故事在小说中的衰变,与此同时,随着现代传媒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故事讲述方式也可能消亡。”说得非常有道理,用第二题的方法理解,觉得D是非常有道理的,但它是错误的,为什么?有一种社科文当中叫无中生有。这三道题种难度最大的是第二题,第三题其实是比较简单的,尤其对全国新课标乙卷的同学做这个题是比较兴奋得,做甲卷的同学经常是三道题全错的。所以无中生有体现在哪里?随着现代传媒的不断发展,请同学们拿到试卷之后,从文章立一个一个找,告诉我哪里有这句话,其实你会发现并没有,这时候就是无中生有。
刚才我对这三道选择题进行了阐述,接下来我用1分钟作个总结,从一开始读文章到接下来做题的思维进行一个小小的强化。
首先,社科文阅读是可读性非常强的文本,一定不要浪费掉这种文本,千万不要进行支离破碎化的解读,就是我把认为重点的句子划下来,这不是正确的方法,这是误区。要进行深阅读,在深阅读中积累和培养对这种文本的阅读语感,你现在大的年纪也是准高三,所以我们现在还有360多天比较长的时间,我们还有机会进行学习,这时候千万不要浪费掉非常好的时机。
除此之外,第一题是可以通过对选项内容和原文内容做一个比对选出正确答案,第二题是必须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看ABCD四个句子的表述跟原文有出入。第三题会出一个简单的设题,比如刚才说的无中生有,强加因果也会出现在里面,这是第一道大题。
相关推荐:
2016高考答案 | 2016高考真题 | 关注微信对答案 | 2016高考作文
·2021年高考语文全国乙卷试题分析 (2021-6-8 17:55:18)
·2021年高考语文试题评析(全国乙卷) (2021-6-8 11:20:55)
·2021年高考语文解析:四个关键词解析语文卷 (2021-6-8 11:08:59)
·2021年高考语文试卷释放哪些改革信号 (2021-6-8 10:51:17)
·2021高考语文试题:春风化雨 讲述高考育人故事 (2021-6-8 10:23:22)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2022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目已公布
2022年湖南高考地理答案已公布
2022年湖南高考生物答案已公布
2022年广东高考地理试题答案已公布
2022年湖南高考生物真题已公布
2022年广东高考真题及答案汇总
2022年浙江高考真题及答案汇总
2022年广东高考生物真题及答案已公布(完整版)
2022年浙江高考政治真题及答案已公布(完整版)
国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山西 | 辽宁 | 吉林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宁夏 | 青海 | 新疆 |
黑龙江 | 内蒙古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