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命题
统一命题
单独报考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2021高考 > 高考历史 > 高考历史模拟试题 > 正文

2017年高考历史一轮测试单元练习题及答案(1)

来源:考试吧 2016-8-22 14:55:44 要考试,上考试吧! 万题库
2017年高考历史一轮测试单元练习题及答案,更多2017高考报名时间、2017高考模拟试题、2017高考辅导资料、2017高考经验技巧等信息,请及时关注考试吧高考网或关注“566高考”微信获取相关信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其中21题25分,22题15分,共4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代科举取士,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大抵众科之目,进士尤为贵,其得人亦最为盛焉。”

  唐代明经、进士两科的考试内容

  初试 二试 三试 明经 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孝经》《论语》《尔雅》,每经帖十条 口答诸经

  大义十条 答时务

  策三道 进

  士 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尔雅》,每经帖十条 作诗、赋、

  文各一篇 作时务

  策五道 ——陈茂同《中国历代选官制度》

  材料二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北宋汪洙编的《神童诗》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宋真宗《励学篇》

  材料三 古往今来科举考试一再起死回生的历史说明: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人情社会,人情与关系在社会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防止人情的泛滥,使社会不至于陷入无序的状态,中国人发明了考试,以考试作为维护社会公平和社会秩序的调节阀。悠久的科举历史与普遍的考试现实一再雄辩地证明,考试选才具有恒久的价值。

  ——刘海峰《科举学导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科举取士考查士人的哪几方面能力?(6分)

  (2)据材料二分析,到了宋朝,在科举制影响下,产生了怎样的社会风气和社会观念?对于这些观念,你怎样评价?(8分)

  (3)材料三中“中国就是一个人情社会”的历史根源是什么?材料三中认为“一再起死回生”的原因是什么?(6分)

  (4)根据材料一、二、三说明科举制的影响。(5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第(1)问从表格材料看,初试要求的是对经典的熟练掌握,二试考查的是写作能力,三试中的时务策显然是要求考生能够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的现实问题。第(2)问从材料二的两则诗词可以看出当时重视读书的风气,对其评价可从正反两方面分析。第(3)问理解“人情”的含义,从材料内容“为了防止人情的泛滥……中国人发明了考试”可见这里的人情指的是血缘亲情,因为考试是一种较为公平的选拔方式。第(4)问可结合三则材料归纳科举制的影响,可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归纳。

  答案:(1)熟练掌握经典的能力;文学能力;对时事的分析解决能力。(6分)

  (2)风气:重视读书和教育,重视文化。观念:读书高贵,读书是进身之阶,读书可以改变命运。

  评价:一方面有利于教育文化事业发展;另一方面读书讲究实用、功利主义,产生读死书,死读书现象。(8分)

  (3)宗法制。科举制具有公平、公正,调节社会秩序的特点。(6分)

  (4)科举制有利于选拔有才能的官吏,提高官员素质;科举制促进文化、教育事业发展;科举制具有公平性,有利于调节社会秩序;科举制也有局限性。(5分)

  22.有人说,丞相这一制度的开局是个喜剧,而结尾却是一个悲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汉的丞相陈平有过总结:“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遂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也。”

  材料二 诸葛忆兵教授在《宋代宰辅制度研究》中指出:宰辅在古代政治体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主导作用,中国古代宰辅制度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

  材料三 《汉书》卷七十傅常郑甘陈段传第四十:“于是中朝左将军辛庆忌、右将军廉褒、光禄勋师丹、太中大夫谷永孟康曰:‘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朱元璋统一中国后,为建立中央集权的体制,以胡惟庸案为借口废除了丞相,设殿阁大学士,作为皇帝的咨询机构,这就是内阁的雏形。

  (1)据材料一说明古代宰相的职责。(3分)

  (2)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三个阶段的变化依次是什么?你认为宰相制度从第一阶段到第二阶段演变的内在推动力是什么?为什么?(7分)

  (3)材料三中前后两史实有何主要异同?(5分)

  解析:本题考查丞相制度的发展演变历程。第(1)问“材料一”是答题依据和答案来源;“说明”是答题方式,要求在理解引句的同时扼要指出;“职责”是中心词。第(2)问第一小问“据所学知识”考查知识的再现;第二小问中心词是“演变”“推动力”;第三小问对“原因”的归纳取决于对“推动力”的归纳是否准确。第(3)问解答关键是据材料信息弄清比较的是哪两个史实;“异同”包括“相同”与“不同”;比较时一要结合材料中的具体做法归纳,二要从历史概念和结论的归类上分析。

  答案:(1)宰相本为掌握政权的大官的泛称,后来用以指历代辅助皇帝、统领群僚、总揽政务的最高行政长官。(或者答为: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承君主旨意总理全国政务的人)(3分)

  (2)变化:三公制——三省制——内阁制。(2分)

  推动力: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冲突。(1分)

  原因:相权与皇权是一对既统一又冲突的矛盾。国家政权的正常运作要求在皇帝的专制之下宰相有效地行使职权,而宰相权力的扩大又必然削弱皇权。皇帝既依赖宰相治理国家,又对宰相存有疑忌之心,不时地采取各种措施限制相权,把剥夺回来的种种中央行政大权交给自己身边的亲信。于是,相权就逐步转移,“三公制”因此也逐渐演变为“三省制”。(4分)

  (3)相同:都改任亲信或身份低微的人辅佐皇帝;都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冲突;都反映了随着皇权的不断加强,中枢权力机构的组成不断发生变化。(3分)

  不同:汉武帝采取措施将丞相排除出中枢决策的核心;明太祖则废除了丞相。(2分)

关注"566高考"官方微信,第一时间获取2016高考成绩、分数线!

上一页  1 2 3 

  相关推荐:

  各地2017年高考报名时间及方式汇总 | 关注微信获取报名时间

  新课标2017高考英语语法填空解题指导及备考策略

  2017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十大常见典型错误汇总

  2017高考生必读:50句话总结高考化学知识点

  2017高考英语提分策略:吃透课本是关键!

  小编分享:2017年高考语文复习前期规划

文章搜索
万题库小程序
万题库小程序
·章节视频 ·章节练习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微信扫码,立即获取!
扫码免费使用
国家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新疆
黑龙江 内蒙古 更多
高考栏目导航
版权声明:如果高考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高考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免费复习资料
最新高考资讯
文章责编:songxiaoxu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