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命题
统一命题
单独报考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2021高考 > 高考语文 > 高考语文辅导 > 国家 > 正文

2017高考全国卷语文试题综析:试卷内容改动较大

来源:学而思 2017-6-7 18:26:28 要考试,上考试吧! 万题库
“2017高考全国卷语文试题综析:试卷内容改动较大”考试吧首发,更多关于2017高考答案、2017高考真题等信息,请访问考试吧高考网或关注“566高考”微信获取相关信息!

2017年高考真题及答案热点文章  ※  关注微信对答案  ※  视频解析

  今日,万众瞩目的2017年高考如约而至,语文作为第一门开考的学科,自然成为了广大学生和家长关注的焦点。在考纲要求文学类文本、实用类文本由二选一选考改为必考,以及加强文化常识考查的背景之下,2017年的高考全国卷和往年相比有什么变化呢?

  一、试卷结构

  崭新出炉的全国卷分为以下几个模块:

  第一模块,现代文阅读。包括论述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三个部分。这一模块在顺序上有所调整,将原本位于默写之后的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位置上调,合并为现代文阅读模块,使得试卷分布更有科学性。这一模块阅读量有所增加,题目难度有所降低。

  第二模块,古代诗文阅读。包括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名篇名句默写三个部分。这一模块阅读量基本不变,诗歌鉴赏的题目难度有所降低。

  第三模块,语言文字运用。这一模块题量不变,较去年有两道题题型变化。

  第四模块,写作。依旧保持一篇大作文的考查形式不变。

  学而思网校高考研究中心认为:整体上来说,今年的高考全国卷阅读量有所增加,作答难度稍有降低,试卷内容的调整较大。

  二、论述类文本阅读:稳中求变,增加对于论证的考查

  论述类文本阅读相较去年分数不变,材料选择上,全国Ⅰ、Ⅱ、Ⅲ卷分别选择了气候正义、青花瓷、乡村记忆这三个主题,较去年更加兼顾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体现了阅读材料的兼收并蓄。

  题型上,论述类文本阅读的总体考查形式不变,但值得注意的是,今年论述类文本阅读的第二道题目,三卷题型均为"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迎合了考试说明中"阅读论述类文本,应注重文本的说理性和逻辑性,分析文本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要求,同时也提醒来年的考生,一定要巩固基础,掌握好论述类文本论点、论据和论证的基本知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散文并重,出现理解类题目

  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考查上,由于今年的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从二者选考其一变为必考,所以,最为直观的变化为总分的下降和题量的压缩。总分调整为14分,题量调整为一道客观题和两道主观题。

  选文上,三张考卷选文分别为中国小说、中国散文、中国小说。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全国Ⅱ卷选文是一篇散文:林徽因的《窗子以外》。近年全国卷文学类文本阅读都未出现散文的考查,此次全国Ⅱ卷的散文,无疑在提醒考生,不要疏忽对于散文阅读的练习。

  题型上,客观题均考查对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主观题考查题型三卷有所不同,值得注意的是,全国Ⅱ、Ⅲ卷中出现了理解类题目的考查,这迎合了考纲上增加的对于考生文学类文本理解能力的要求。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华丽转身,考查多则文本与图表材料

  实用类文本阅读今年考查上最大的变化,是由考查一篇完整的传记类文章,变为考查2~3则材料,即考查非连续性文本和图表材料。同样面对着总分下降和题量压缩的情况,总分调整为12分,题量调整为两道客观题和一道主观题。

  在实用类文本阅读内容的选择上,全国Ⅰ、Ⅱ、Ⅲ卷分别选择了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垃圾分类、博物馆事业三个主题,这三个主题均为当下社会中较具有时效热点性的话题,这类主题,很有可能成为之后实用类文本阅读命题的取材趋向。具体材料而言,三张考卷都涉及到文本与图表两类材料的考查,要求考生具有读图能力。

  在题型的考查上,三张考卷客观题均考查概括、理解、分析层面,主观题均考查概括,难度不大。

  五、文言文阅读:题型稳定,变化不大

  文言文阅读的考查与往年相比变化不大,阅读材料上依旧选择正史史传类文章,题目分值不变,题型上依旧为断句、文学常识、概括分析、翻译四道题。在全卷改动较大的背景之下,文言文考查依旧故我,由此可见,文言文阅读很大概率上将较为长期地保持这样一种考查方式。

  六、古代诗歌阅读与名篇名句默写:难度稍有降低,三卷题型稍有区别

  古代诗歌阅读今年分值不变,在题型考查上变化较大,由两道主观题调整为一道五选二客观题和一道主观题。这种调整,事实上降低了一部分全试卷阅读量增大给考生带来的作答压力。

  具体题型上,新题型--五选二客观题方面,全国Ⅰ卷考查对诗歌的赏析,Ⅱ卷考查对典故的赏析,Ⅲ卷考查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主观题方面,三张试卷分别考查句子赏析、诗歌表现的诗人性格、诗歌情感。题目均稍有不同,三张试卷上诗歌阅读的难度相比而言具有一定的梯度。

  名篇名句默写上变化不大,分值由6分降为5分。

  七、语言文字运用:部分延续,部分创新

  在语言文字运用模块,今年的全国卷所考查的五道题,题型分别为成语辨析、语病、语言表达的得体、补写恰当语句、说明文段中的推断存在的问题。其中,语言表达的得体、说明文段中的推断存在的问题两道题目,挤掉了去年的填写关联词和描述流程图两个题型,跻身今年高考卷的行列。与往年同样存在一些变化的语言文字运用模块考查相对照,可见,部分延续、部分创新可能将会是语言文字运用模块的命题趋向。

  八、写作:关注传统,着眼时事,勇于创新

  作文方面:全国卷写作模块的总体变化趋势,可以用"关注传统,着眼时事,勇于创新"三个关键短语加以概括。总体来说,今年全国Ⅰ、Ⅱ、Ⅲ卷的作文着眼于时事热点和传统文化两大领域,并在形式上作出了较大的探索,使命题形式更加多变。这些改变,不但给人以眼前一亮的体验,同时,也有了更加明确的任务性,更加难于选材、难于套作,这无形中对全国卷的考生提出了更高的能力要求,也暗示着高考作文命题内容更加关注传统与时事,命题形式不断创新的一种命题趋向。

  全国Ⅰ:着眼时事,任务驱动

  全国Ⅰ卷的作文题目为: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阅读这则作文材料,我们可以发现,这一作文无疑是在去年的漫画作文之后,对于2015年所考查的任务驱动型作文的重归,并作出了形式更加新颖的探索--要求作文具有"呈现"和"介绍"的性质,且要求关键词之间形成有机的关联,任务性更强,对考生的逻辑能力、说明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同时,这一作文内容更紧扣了时事热点,从时事关键词中选取两三个来展开文章的叙述或论述,这要求考生对当下时事有广泛的了解及深入的理解,由此,也向考生的时事知识和思维能力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全国Ⅱ:关注传统,勇于创新

  与全国Ⅰ、Ⅲ卷相比,全国Ⅱ卷的作文题则更加出人意料。作文题目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③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

  ④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

  ⑤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作,敢当。(鲁迅)

  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这一题目立足于中国文化中的六个名句,要求考生从其中生发出自己的感触与思考,并写作成文。这无疑紧扣了新考纲对于加强文化常识考查的要求,体现出了解文化传统、阅读经典名作、提升古诗文的理解能力,对于高考考生的重要性。

  同时,这一题目的考查,也意味着全国卷在作文考查形式的创新之路上迈出了崭新的一步。作文材料为中国文化中的六个名句,并且要求考生在六中选二或三的基础上写作成文,形式上较为新颖,且这不但考查了考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还考查了考生对多则材料的概括提炼能力,学生要从所选的两三则材料中浓缩出一个立意,这是本次作文的一个难点。

  另外,面对这一少见的作文题型,考生有可能一时无从下手,所以说这一题目,也考验了考生的临场应变能力。

  全国Ⅲ:崭新形式,有所探索

  去年才诞生的全国Ⅲ卷,在作文方面也紧紧把握住了时事与创新的脉搏。作文题目为:

  今年是我国恢复高考40周年。40年来,高考为国选材,推动了教育改革与社会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40年来,高考激扬梦想,凝聚着几代青年的集体记忆与个人情感,饱含着无数家庭的泪珠汗水与笑语欢声。想当年,1977的高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拐点;看今天,你正与全国千万考生一起,奋战在2017的高考考场上。

  请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在恢复高考40周年之际,要求考生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这体现出了全国Ⅲ卷对当下热点的关注。作文的考查形式也与去年的材料作文截然不同,提示考生对于作文能力需要做全面的提升。

  题目上,虽说这一作文本质上依然类似于考生常见的话题作文,但却在形式上作出了宝贵的探索。同时,"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这一主题较去年的材料作文更难以套作,更加能够考查考生的真实作文水平。

扫描/长按二维码关注即可获得高考答案
获取最新2017高考答案
获取2017年高考作文
获取2017高考真题解析
获取2017年高考成绩

微信搜索"566高考" 关注也可获得高考秘籍

  相关推荐

  2017高考答案热点文章 | 2017高考真题 | 关注微信对答案 | 2017高考作文

  2017高考语文答案 | 2017高考数学答案 | 2017高考英语答案

  2017高考志愿填报 | 2017高考成绩查询 | 2017高考录取分数线

文章搜索
万题库小程序
万题库小程序
·章节视频 ·章节练习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微信扫码,立即获取!
扫码免费使用
国家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新疆
黑龙江 内蒙古 更多
高考栏目导航
版权声明:如果高考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高考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免费复习资料
最新高考资讯
文章责编:dingr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