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命题
统一命题
单独报考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2021高考 > 高考历史 > 高考历史辅导 > 正文

2018年高考《历史》专题知识点总结(7)

来源:考试吧 2018-1-15 要考试,上考试吧! 万题库
2018年高考《历史》专题知识点总结(7),更多2018高考复习指导等信息,请及时关注考试吧中考网!

  点击查看:2018年高考《历史》专题知识点总结汇总

  中国现代化进程(经济、政治和思想解放)

  现代化也叫近代化,是指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现代化的内容包括:经济方面的市场化、工业化(现代化核心)、信息化;政治民主化和法制化;思想观念的理性化、多元化;社会城市化等。各个方面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同时,现代化的过程是在器物、制度和观念三个层面的演进。现代化发端于西欧,后影响至美洲、亚洲等地区。

  现代化的进程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原生型或内源型现代化(modernization from whin),其特点是自发、自上而下、渐进持续的变革过程。如近代以来的欧美国家;传导型或外源现代化(modernization from without),它是在自身内部因素较弱或不足的条件下,外来因素的冲击和压力形成重要的推动力。国家内部各种矛盾和动荡集中、急速、大幅发生,且暴力斗争频繁,其现代化的进程曲折、反复,不容易保持连续性,有时出现“断裂”。如亚、非、拉国家,尤其是中国。

  说明:1、现代化不等于工业化,而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在当今更应强调人与社会、自然的和谐;2现代化不等于“西方化”;发展中国家不可能完全复制发达国家的现代化路径,更不能引进发达国家弊端;3、现代与传统并非二元对立,而是需要对话。

  一、经济现代化——工业化

  1、起步(1840—1911年)

  ⑴历史背景:①两次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发动多次侵华战争,中国沦为列强的商品和资本市场、原料产地,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②中国自然经济瓦解,为近代工业的产生提供客观条件。③魏源倡导“师夷长技以制夷”,迈出近代化的第一步。

  ⑵表现:(1)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旗号,兴办近代军事工业;后期以“求富”为旗号,兴办近代民用工业。(2)由于外商企业的刺激和洋务运动的诱导,一批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出现。

  ⑶特点:①中国经济近代化是在民族危机下的一种反应,不是自愿的;②以军事工业为主体的工业化有所发展,并经历了由重工业到轻工业、由军需到民用、由国营到民营的发展过程;③开始由经济领域逐渐向科技文化和人才教育领域渗透;④担负近代化任务的主角是地主阶级洋务派。

  ⑷局限性:主要局限于经济领域,政治体制现代化尚不敢触及。

  ⑸积极影响: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开始。

  2、局部工业化(1912—1949年)

  ⑴背景:①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为工业发展创造客观条件,实业救国成为两大思潮之一。②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③帝国主义掠夺、封建主义阻碍、官僚资本压制,民族资本主义萎缩。

  ⑵表现:①甲午战争以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②辛亥革命后和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出现短暂春天,纺织业和面粉也发展迅速。

  ⑶特点:①担任近代化的主角是民族资产阶级;②学习西方科技文化与变革社会制度有机结合;③突出特点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和进一步发展。

  ⑷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①从经济上看,民族资本主义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

  ②从政治上看,它为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提供了阶级基础,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

  ③从思想上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断地冲击着封建正统思想,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

  ④从发展趋势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轻工业尤其是纺织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发展较慢,各部门发展不平衡;地区分布不合理;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并受排挤,难以独立发展。

  3、全面工业化(1949年以来)

  ⑴背景: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世界经济向信息化、多极化方向发展。②从两极格局到当前一超多强。③中国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建设道路。④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成为当代世界经济的两大趋势。

  ⑵发展状况: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49~1952年):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等措施,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奠定了基础;在工矿企业,开展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到1952年底,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工农业生产超历史最高水平。

  “一五”计划期间(1953—1957年):提前完成,成就突出。主要的成就:鞍山钢铁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飞机制造厂等。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年):新建兰新、包兰铁路;包头、武汉钢铁厂;大庆、大港和胜利油田。

  文革十年:由于周恩来、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时的努力和广大干部、群众对“左”倾错误的抵制,经济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成昆、湘黔铁路,湖北二汽,南京长江大桥。

  特点:①学习苏联模式,通过“一五”计划建立了中国工业化的初步基础;②在“左”倾思想影响下,国民经济建设过程中成就和失误并存,但成就是主要的。

  新时期(1978年至今):市场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健全 ,全面对外开放;全球化:加快信息化建设,推动新型工业化,知识经济、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⑶阶段特征:1949年到1977年,通过学习苏联模式,初步奠定了工业化的基础;在“左”的思想影响下,成就与失误并存,但成就是主流。1978年以来,由计划经济模式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转变。2001年加入WTO,标志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

  二、政治现代化(民主化、法制化)

  政治现代化的主要内容是实现民主化和法制化,由封建专制发展到民主政治。民主是目标,法制是保障。

  (1)外交机构近代化——总理衙门的设立。

  (2)开始起步——从专制到“民主”

  ①戊戌变法:早期维新派主张在政治上实行君主立宪。②20世纪初,清政府自上而下实行“新政”。③辛亥革命:是政治民主化历程中重大的历史事件。④资产阶级激进派发动新文化运动,从根本上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3)曲折发展(民国时期):袁世凯独裁复辟、北洋政府镇压革命、南京国民政府一党专政。

  (4)重大发展(建国前后)

  ①抗战时期:中共在根据地依据“三三制”原则建立抗日民主政权。1945年“七大”提出废除一党专政,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②1949年北平政协会议制定了“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标志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正式形成。③一届全国人大制定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④确立民族区域自治等民主制度。

  (5)严重破坏(1957~1976年):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反右倾”斗争、“文化大革命”。

  (6)重要发展(1978年以来):平反冤假错案,加紧全面立法工作,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实行村民自治制度;中国特色的政党政治制度进一步完善;依法治国方略写进宪法。

  三、中国近代三次思想解放潮流

  第一次:戊戌变法时期,西方启蒙思想传入中国。

  第二次: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思想逐渐深入人心。

  第三次:新文化、五四运动,民主、科学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四、中国现代化的启示

  国家独立、政权巩固、社会稳定是实现现代化的必要前提;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是实现现代化的关键;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更新观念)是实现现代化的首要条件;对外开放、兼收并蓄,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推进民主、健全法制,解决“三农”问题,处理好城乡发展矛盾是加快现代化进程重要保障。

  相关推荐:

  美好明天[高考志愿填报模拟系统]上线,快来体验

  2018年高考各科备考资料历年高考真题及答案

  考试吧整理:2018年高考语文作文素材汇总

  2018年高考全国统一考试各科考试大纲

  关注考试吧高中资讯微信获取最新信息!

文章搜索
万题库小程序
万题库小程序
·章节视频 ·章节练习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微信扫码,立即获取!
扫码免费使用
国家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新疆
黑龙江 内蒙古 更多
高考栏目导航
版权声明:如果高考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高考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免费复习资料
最新高考资讯
文章责编:wumeiq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