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命题
统一命题
单独报考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2021高考 > 高考资讯 > 高考动态 > 北京 > 正文

北大毕业生万字控诉父母 当事人:会考虑是否回家

来源:成都商报 2018-1-30 16:44:47 要考试,上考试吧! 万题库
北大毕业生万字控诉父母 当事人:会考虑是否回家,更多高考资讯等信息,请及时关注考试吧高考网!

  昨日,成都商报刊发的独家报道——《北大留美硕士万字长文 控诉父母“控制与伤害”》《父母不解儿为何决裂 望儿回归重建亲密关系》,引发了网友大讨论。80后北大高材生王猛(化名),曾是地级市高考理科状元,还是美国排名前50大学的研究生,却从10多年前开始不再回家过年,6年前与父母决裂。近日,他写下万字长文,控诉父母在他成长过程中对他充满“控制”的爱。而他的父母,昔日的50后大学生,面对儿子的远离与决裂,却不知道为什么……

  在这样一个父母受过良好教育、生活无忧、好学上进的家庭氛围中,父母和孩子的关系竟发展到如此地步,实属罕见。成都商报的报道刊发后,被广泛转载。截至昨日下午6时许,仅红星新闻官方微博的转载评论及点赞数,就已超过5万次,阅读量达数百万。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关于此报道的转发评论数量也近3万余次。

  网友不断追问:“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父母与孩子为什么会演化成今天这种局面?”“到底是父母的教育责任还是孩子的心理问题?”昨日,王猛的父亲也在网上看到了这组报道,他表示,不能把过去简单地看成废墟。即使是废墟,也应该用心清理;王猛昨日下午则表示,接下来会再仔细考虑是否“回家”。

  与此同时,成都商报梳理了网友评论和质疑较为集中的问题,邀请多名心理学、社会学以及家庭教育方面的专家学者,共议父母教育,会诊让这个家庭走向决裂的“过度关爱”,力促双方和解……

  多方问诊

  “决裂”症结在哪?

  “这是两代人的代际冲突”

  张小元(四川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新闻学教授):其实很难说是非对错,这里面涉及两种不同文化方式之间的冲突。在父母看来,他们没有做错什么,都是小问题,孩子不该以这样强烈决绝的方式进行对抗,父母都是出于爱你。但从儿子的角度看,他完全按照另外一套价值文化体系在思考,这是两代人的代际冲突,两代人都认为问题出在对方身上,很大程度是社会发展太快造成了两代人之间思维脱节。

  “与同龄人相比,儿子行为有些非常态”

  王雪飞(池州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影响一个人的成长因素非常多,目前信息不充分无法下明确判断。根据现有文章信息来看,这个主人公跟30多岁同龄人的普遍特征相比,他的认知、情感以及行为有些非常态。从文中看来,父母对他内在的情感需求没有给予足够关注,而且双方沟通方式有些“暴力”,这不是指产生肢体冲突,而是父母的表达方式侵犯了孩子的自我感,影响了他长大后对很多问题的处理,比如人际关系构建、职业生涯规划等,他始终无法明确自己的真正需求。比如他说想学心理学解决自己的问题,但最终只得出了类似“父母毁了我”这样的结论,问题并没有真正解决。

  “父母包办行为与孩子独立人格产生冲突”

  杨海宇(独立儿童工作顾问):一方面,孩子需要得到父母的支持和保护,帮助他们在成长中抵御自己无力抵抗的风险;另一方面,孩子也一直在努力寻找可以立足的空间,独立去面对和处理各种状况。于是,孩子的能动意识和独立人格与父母‘为孩子好’的包办做法之间形成了拉锯。家长要为孩子做主,帮助他们做决定,形成事无巨细的“周到”。对孩子来说,这是一种对自己人生的控制。自己毫无机会参与到自己生活的塑造过程中,自己的观点和声音在父母面前被忽略。传统的家长尊严和服从长辈的理念进一步加剧了这种矛盾。孩子逐渐长大,对独立和自主的要求不断增长,而父母依然觉得自己才是最知道孩子需要什么的人。对孩子自身的感受和需求,依然没能给予重视和支持。

  “目标化管理、功利性教育,情感滋养缺乏”

  巨红琳(四川省家庭教育研究会未成年人心理咨询专家):这个家庭的教育可以说是比较严苛的,父母给孩子积极的情感关注很少,更多是行为上的要求和约束,不断设立目标或者纠正孩子的问题。虽然孩子越来越优秀,得到很多夸奖,但这种夸奖和表扬比较功利性,导致孩子内心情感很空洞,缺少情感的滋养和支持。在父母目标化管理、功利性教育之下,孩子走到今天回过头抱怨父母。注重成绩和完成目标,这是很多家庭的共性。我们当前的教育体制很接受这样顺从的孩子,孩子虽然心里感到不舒服,但社会的认可和外界的表扬会让他们怀疑自己萌生的反抗心思是不是错的。

  多方问诊

  关心与控制界限在哪?

  父母的关心,为何演变成孩子眼中的“控制”?

  杨海宇:传统的育儿之道中,家长总被认为比孩子知道得更多,孩子的角色相对要被动得多。以此观点出发,有些家长的育儿理念最根本的出发点就是要为孩子规划并落实一个人生成长计划。这个计划由家长主导制定,依照家长的生活阅历和经验来实施,落实过程中很少考虑听取孩子的意见和看法。这种以父母之爱的名义制定实施的人生计划,在父母的严格执行下,变成了对孩子成长的一套规矩,不可商量的规矩。

  父母过度干预孩子生活,控制欲强有何后果?

  王婷(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一般来说,如果父母过度干预、控制孩子,孩子一般会走向两个方向。一种是孩子会出现自闭、内向、敏感、退缩等症状,不愿对他人敞开心扉。还有一种是完全处于一种对抗状态,只要父母干预、控制,孩子就会反抗。父母越想控制他,孩子越不会听话,不会按父母预想的路去走。无论哪种结果,对孩子成长都有一定不利影响。父母在一些选择上,可以引导孩子,告诉他哪种选择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或者提供建议,但最后的决定权应给予孩子,让他自己去体会。这是出于对孩子的尊重。如果孩子没听取意见或建议,最后受到挫折,父母也不应马上批评和指责,而要给予无条件的接纳和关爱,先安慰孩子,再一起分析原因。

  家长应该如何与孩子良性互动?

  巨红琳:孩子遇到困难时,最需要家人的情感支持,如果孩子受到挫败,感到孤立无援,求助父母又得不到回应,那他就可能会越来越孤单,对父母失望,甚至彻底切断和父母的联络。而我们说支持,不是指包办一切的支持,而是给孩子足够的情感支持,教会他解决问题的技能,陪伴他增强面对困难的意志。

  王婷:具体来说,当孩子需求比较强烈,在诉说一件对他非常重要的事情,甚至情绪还因此事受到影响时,那就要跟孩子好好互动一下,让孩子感到自己在家庭中很重要,感受到家人的关心,给他一个及时的反馈,这样才能形成一个良性互动。如果家长在忙,可以明确告诉孩子,父母现在有其他事情,可不可以等一下,或者让孩子自己去思考一下,让他有一个自省的过程,也是帮助他自我成长。要注意的是,即使父母参与帮助孩子解决问题,也不是包办一切,替孩子做决定。而是要给他分析利弊和成因,以及以后怎么做才能更有效地规避问题。

  敏感、内向性格除了遗传,还有哪些因素?

  王婷:家庭氛围非常重要。此外,还有接触的环境、学校、与老师同学的相处以及突发事件因素。但孩子的相处方式还是源自他和父母之间的关系,由此演变而来的人际交往方式。有些孩子在成长中意识到了,会开始自我调试,如果没意识到,就可能会沿袭此前的交往方式。

  杨海宇:现在有许多人在谈论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议题。但需要提醒的是,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原生家庭只是诸多影响因素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还需要考虑那些超越家庭的影响,综合考虑整个社会和文化对于家庭育儿和家庭关系的建构,综合设计相关公共服务去移风易俗,帮助支持儿童的能力提升。良好的家庭教育,需要的不仅是原生家庭的努力,也需要整个社群和社区的积极参与,更需要来自儿童本身的积极性与参与。

  多方问诊

  和解路径在哪?

  “社会、父母和孩子是三大系铃人”

  杨海宇:解铃还须系铃人,要树立父母与孩子正确积极的相处之道。

  第一系铃者,是社会习俗和育儿传统做法和观念。有必要在全社会展开育儿习俗转变的宣传和倡导,用新的民主式养育观念替代旧的家长式包办作风和做法。父母与孩子之间应该是朋友,是平等和相互尊重的新型亲子关系;

  第二系铃者,是家长。有必要加大针对家长的育儿理念与实践培训辅导,提升家长的育儿能力。家庭教育和父母的支持需要提上社会服务的议事日程。家长需要转变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角色,由“权威”型的照顾者向“益友”型的支持者和同行者转变;

  第三系铃者是孩子。在儿童成长中,需要关注儿童发展、保护和参与这三方面。在儿童发展过程中,具有关键意义的是儿童在生命和社交技能方面的培养和训练。儿童需要学会自我认识、与人交往、与人合作、建立韧性、解决问题、决策、计划与行动、批判性反思等生命技能,这才能让他们更加自信,去展开自己的人生之旅。

  “孩子做父母的父母,反哺父母学会爱”

  巨红琳:目前儿子处于表达愤怒的阶段,下一步他要学会化解内心的愤怒,通过自我学习或外部引导,寻找爱的力量,学会和自己和平相处,然后以更大的胸怀理解父母,接纳父母曾经的行为,从而化解矛盾。现在父母成了孩子的角色,孩子要做父母的“父母”,教会父母如何去爱。也许就如孩子父母所说,他们觉得已经把最好的东西给予了孩子,已给了孩子足够的爱,他们真的不懂。而对父母来说,应当意识到问题,主动去补充学习,进而处理和孩子的情感关系。通过学习,家长可以对传统的教育经验有所选择,扬长避短。

  “建立系统专业的‘父母岗前培训’”

  王雪飞:现在有不少人很关注家庭环境、教养方式、亲子关系等,但毕竟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岗前培训,很多父母的教育理念和方法都需要调整。我们建议父母要学会和孩子一起商量着制订规则、让孩子自发地想要努力和有所成就,同时主动关注、及时回应孩子,从生命和人格的角度去尊重孩子,帮助孩子树立长远的理想,丰富孩子的精神世界,也呼吁社区等机构建立系统、专业的“家长学校”体系,并且推广开来。

  成都商报记者 赵瑜 杜玉全

  最新进展

  父亲:应用心清理过去的“废墟”

  儿子:会再仔细考虑是否“回家”

  昨日,王父也在网络上看到了报道,在给成都商报记者回复的信息中,他称,“希望稿子对这些问题的讨论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他会以乐观豁达的心态对待这件事情,“初步想法是不能把过去简单地看成废墟,否则断壁残墙会阻隔视线,形成隔阂。即使是废墟,也应该用心清理,还可以发现基础、设计、施工中间的诸多问题。这样才能为明天铺平道路,打造新的景观。”

  事实上,在成都商报报道之前,王猛与父亲之间可能很难有这样公开对话的机会,在了解到父母的思考和反思后,他会“回家”吗?昨日下午,王猛在电话中向成都商报记者表示,接下来会再仔细考虑。

  网友讨论

  “这样的家庭并不在少数” 儿子自身或有心理问题 家庭教育也出现了问题

  不少网友称有类似经历,希望双方能缓和关系

  成都商报记者梳理发现,网友集中讨论的焦点在于,王猛自身或许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对于父母行为存在过度解读,但更多地认为其家庭教育出现了问题。

  “有的人内心是很敏感的,但缺乏安全感是家庭造成的,他需要你帮助的时候,你没有给予帮助,反而把问题推给他,你认为是在帮他锻炼独立,实际上小孩子需要的是指引,哪怕一句安慰。可惜父母依然不明白,这些在家庭中形成的自卑、要强,才导致了他长大后的钻牛角尖。”一名网友表示。

  还有不少网友表示自己曾有过类似经历,“这样的家庭并不在少数”。不过,又一个问题是,“这样的度(教育的尺度)该如何把握呢?”。网友“尘思信封”认为,“建议国家出台政策,所有人做父母前必须通过心理考试,以免酿成恶果。”

  不过,网友们仍然希望王猛能够早日释怀,他的父母也能早日直面问题,双方重新建立联系,让王猛“回家”。

  网友评论摘录

  孩子在等父母说抱歉 父母在等孩子说谢谢

  @夏天快来吧好冷啊:孩子一直在等父母说抱歉,父母则在等孩子说句谢谢。

  @晴天:17岁以后在外面,那17岁以前呢?其实,心理病或者心理阴影,对小孩子来说,才是真的抹不掉。长大后还可以反对或者自我调节,小时候只能任凭父母做主。孩子大概就是记得太深了,所以一直忘不了。

  父母和孩子缺乏沟通 忽略了心理成长

  @喵酱幽蓝:我父母也很强势,记得高三时我们班搬到了一楼,我爸妈每天下午的散步路线都是到我学校绕一圈,从后门看我是否在学习才会放心离去。那年,我和父母爆发了极强的矛盾。我的选择和文中主人公一样,选择了远离,只为了能够逃过掌控。不过后来我和我妈试着互相理解,互相调和。我到现在还记得我妈妈说:“我们也是第一次当父母,没有经验啊……”那一刻我什么怨气都没了。文里的父母和孩子就是缺乏沟通,忽略了心理成长吧。

  从自己身上找找原因 应该会轻松一些

  @啊苹果:这样的事情还挺多的,被限制本身就是一件很压抑的事情。不是和过去较劲,是儿童时期太重要了。不过人都需要自我救赎,要克服家庭带来的负面影响,放大好的影响。同时,我觉得文中主人公的行为模式也需要反思,也从自己身上找找原因,应该会轻松一些。

  好多年轻人在成长中“自我修正”

  @红海云上:其实能理解,中国的老一辈父母太容易把自己的孩子当成私有财产。好多年轻人自己在成长中受的痛,自己也在慢慢修正。要改变,让下一代的教育更科学。

  有的小孩天生敏感 需要感情的适当回馈

  @兔叽要早起:有的小孩天生敏感,需要感情的适当回馈,我长大后也会跟父母聊天,指出他们以前做得对我有影响的地方,我妈从不解释,直接道歉说当时确实没做好,我心里的疙瘩就没有了。说到底,一家人要互相尊重。

  父母一味“控制”不好 儿子不回家也不妥

  @书予空欢:父母的“控制”是想让孩子让他们的计划方式走,但人总要长大,一味“控制”过度关爱,只会限制孩子的交际能力,没法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到了一定的年龄,父母是该放手。但儿子做法也不太合理,父母从小培养辛勤付出,现在父母老了,不回家不联系,合适吗?

  @灿:差不多的问题我也经历过,只不过没有这么严重罢了。父母孩子都有问题,父母太包办一切,儿子太敏感,还缺少沟通。

  父母过度溺爱保护 孩子适应外界失败归咎父母

  @姐姐:都有问题,父母过度溺爱保护,孩子到17岁离开父母才开始性格的转变已经太迟了,温室里的花朵,没有抵抗外界的力量,儿子曾试图改变自己的性格适应外界,可惜失败了,就把这些全部归咎于父母。希望双方以后还有缓和的机会。

扫描/长按二维码帮助高考通关!
获取最新2018最新资讯
获取2018年高考作文
获取高考历年真题解析
获取2018高考心得技巧

微信搜索"考试吧高中资讯" 关注也可获得高考秘籍

  相关推荐:

  别以为志愿填报是高三的事!现在不准备就晚了!

  2018年高考各科备考资料历年高考真题及答案

  考试吧整理:2018年高考语文作文素材汇总

  2018年高考全国统一考试各科考试大纲

  关注考试吧高中资讯微信获取最新信息!

文章搜索
万题库小程序
万题库小程序
·章节视频 ·章节练习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微信扫码,立即获取!
扫码免费使用
国家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新疆
黑龙江 内蒙古 更多
高考栏目导航
版权声明:如果高考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高考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免费复习资料
最新高考资讯
文章责编:zhao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