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计之20:揭下面纱,显露真容——怎样深刻
“透过现象看本质”是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对发展等级作文的要求之一。怎样做到透过现象看本质呢?
1.探究并揭示现象存在的背景。
在自然的存在的生活背景中找到必然的合理性。我们还可以用提供背景的方法,凸现事物的本质。在作文中,用“这样的背景下”做引语,给看似一般的事物提供一个背景,相形之下,事物就会有不同的意义。请看习作《说“一掷千金”》是怎样运用这种方法的。
说“一掷千金”
……
有了钱怎么花,似乎是个人的事。但盘算怎么个花法,却鲜明地反映出人的追求、人的境界。如果把一掷千金、挥金如土的做法放到精神道德建设和我国刚解决温饱这个大背景下加以考察,就更耐人寻味。这种奢侈之风正在污染着社会环境,污染着社会主义的人际关系。
……
如果我们把目光从灯红酒绿的豪门贵宴移到农舍窑洞,警惕拜金主义的话题会变得更加沉重。改革开放给我们这个十几亿人口的国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变化,但现在还远非黄金铺地。我们人均还不到1000美元,在全世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排名榜上,我们的座次仅仅是第几十位,光是在我国的中西部地区,就有许多农民仍在为温饱问题发愁。河北一个失学的孩子,天天在家扎扫帚,想凑够不过四五十元学费。对比之下,那种一掷千金的“潇洒”,该是多么不协调!
……
以上选段,把“我的钱该怎花你管不着”这一看似有理的论调,放到我国具体国情的大背景下,对比之中,揭示事物的本质。
再举一个通过比较分析来揭示事物本质意义的例子:
……
据报载:不少地方盲目大建豪华公寓,动辄几十万元、上百万元一套。大款人数毕竟有限,工薪阶层又买不起,于是整幢整幢地闲置在那里,占用了大量资金,形成“有人没房住,有房没人住”的浪费现象。
如果说名人故居和古籍字画这些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真的是因财力有限而无法保护的话,那么投在豪华厅堂馆所和那些华屋豪宅的钱又是哪来的呢?据统计,真正属于外资和私人投入的很少,绝大部分是公款投入不当造成的。一方面是珍贵古籍处在“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的境地。另一方面,又是华屋豪宅“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这一无一有、一陋一豪,我们不难看出来某些决策者严重扭曲的价值观。
上文选段通过比较分析,揭示了事情的本质意义,达到了深刻说理的目的。
2.探究并揭示现象的特殊意义。
有的现象,超出了一般的常识,表现出了某种反常,但是这种特殊或者这种反常,蕴含着异乎寻常的道理。特殊之中包含着必然。揭示这种反常的现象与必然之间联系,也就揭示了现象背后的本质。例如,2005年高考河南考生写的《生命的奇迹》中的一段:
曾经有一位美国小女孩,从小想当一名演员。妈妈把她送进了当地最有名的演出学校。可是,不久却收到了这样一个通知:“我们学校的每一名学生都是特别优秀的演员,但从没有见过像你女儿天赋这样差的学生,我们请她退学。”就这样,这个小女孩最初的梦想不仅被打破碎了,她的心灵也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可她并没有就此放弃。在妈妈的支持下,她进了一个剧团,别人不准她上台表演,她就只跟着排练,剧团的每一场表演,她都去排练,既便没有上台的机会,她也为此感到高兴。可命运终不能让她如愿,十几年后,她又因为患上一种疾病,一条腿无法活动。想要表演的梦想,使她没有被疾病打倒,她坚持锻炼,坚持表演,她不仅征服了她的腿,并且在40岁,第一次如愿以偿地登上了舞台,并取得了成功。第二次,在艾森豪威尔的邀请下,伊利沙白亲临现场,拥有万名观众,第三次,第四次……
她就是著名的演员露茜利٠鲍尔,她的人生是多么的不可思议,在她小时候,没有人会料想到她会登上舞台并取得这样的成就,没有人会觉得她当演员是情理之中。有人会觉得,她的成功像一个奇迹,可谁又清楚地知道这样一个“奇迹”,是诞生在多少个辛苦的排练,痛苦的嘲笑中的?就像险峻的高山拦不住汹涌的河流,汹涌的河流了拦不住她顶风前进的孤舟,就像平静的秋色拦不住冷冰冷冰的寒风,冰冷的寒风也拦不住她寻找春天的足迹。是她“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坚强筑就了她的“奇迹”,是她“任尔东南西北风”的执著,使她成功为情理之中。
露茜利٠鲍尔是个用生命创造奇迹的非凡的人物,她用挑战命运的动人故事谱写一曲坚强的人生之歌。她遭遇的种种不幸,以及在遭遇种种不幸之后创造的惊人的成就,确实有些让人难以置信,然而,考生能够发掘出她辉煌生命乐章背后的执着和坚强,露茜利٠鲍尔的生命奇迹的必然因素。生命,就是用不屈的顽强把看似不可能的事做到成功;生命中的奇迹,看似平常意外,其实都是在情理之中。
3.探究并揭示现象的本质危害。
用联系的观点分析事物,注意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学会由此及彼地分析事物,能够分析出现象的本质危害。
试看习作《戒贪养廉》一文是怎样用联系的观点,揭示“贪”的根源和危害的。
贪从何来?康德说:“贪是人类内心对外界事物无止境的欲望。”一个“无止境”,道出了贪者的心理源头。对某些事物的追求, 是人们正常的内心需要,正如饥饿者渴望能够饱餐一顿,贫穷者渴望得到一笔财富一样,本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倘若一个饥饿者在享受一顿美餐之后,还想要一座银山,贫穷者在得到一笔财富之后,还想要一座金山,这便是“贪”了,因为他的希求超出了一定的限度而变成无休止的奢望了。不要小看这种欲望,它包罗万象,名目繁多:有人贪色,有人贪财,有人贪酒……凡是沾上这种习气的,小则毁了自己,大则祸国殃民,贻害无穷。古往今来,这方面的例子举不胜举,唐后主李煜,贪恋绝色佳人,最终落得“垂泪对宫娥”“北面为臣虏”的可悲结局。
这段议论,紧密围绕一个“贪”字,抓住事物之间的联系性,析因论果,深入发掘“贪”字的思想根源,揭示“贪”字对个人和社会的的严重危害,议论周严而富有警示作用。
微信搜索"考试吧高中资讯" 关注也可获得高考秘籍
相关推荐:
·2019高考理综全国Ⅱ卷化学试卷点评 (2019-6-8 22:55:25)
·2019高考理综全国Ⅱ卷物理试卷点评 (2019-6-8 22:55:25)
·2019高考文综全国Ⅱ卷历史试卷点评 (2019-6-8 22:52:25)
·2019高考文综全国Ⅰ卷思想政治试卷解析 (2019-6-8 17:30:32)
·2019高考文综全国Ⅰ卷历史试卷点评 (2019-6-8 17:26:46)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2022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目已公布
2022年湖南高考地理答案已公布
2022年湖南高考生物答案已公布
2022年广东高考地理试题答案已公布
2022年湖南高考生物真题已公布
2022年广东高考真题及答案汇总
2022年浙江高考真题及答案汇总
2022年广东高考生物真题及答案已公布(完整版)
2022年浙江高考政治真题及答案已公布(完整版)
国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山西 | 辽宁 | 吉林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宁夏 | 青海 | 新疆 |
黑龙江 | 内蒙古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