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命题
统一命题
单独报考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2021高考 > 高考语文 > 高考语文辅导 > 正文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练习:诗歌比较鉴赏

来源:考试吧 2018-11-9 9:26:13 要考试,上考试吧! 万题库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练习:诗歌比较鉴赏”由考试吧发布,更多2019高考资讯、2019高考报名时间、2019高考报考条件、2019高考经验等信息,请及时关注考试吧高考网或关注“考试吧高中资讯”微信获取相关信息。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练习:诗歌比较鉴赏

  一、

  1.阅读下面的这两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别黄徐州

  陈师道

  姓名曾落荐书中,刻画无盐①自不工。

  一日虚声满天下,十年从事得途穷。

  白头未觉功名晚,青眼常蒙今昔同。

  衰病又为今日别,数行老泪洒西风。

  新市驿别郭同年

  张咏

  驿亭门外叙分携,酒尽扬鞭泪湿衣。

  莫讶临歧再回首,江山重叠故人稀。

  【注】 刻画无盐:《晋书·周觊传》中“刻画无盐,唐突西施”的典故,此处表示作诗尚未全工,有愧所得的称誉。

  ★两首诗的最后两句在表情达意上有何异同?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古代诗歌情感表达的能力。回答本题,应注重分析两首诗中的最后两句描写的景物和表达的情感。陈诗最后两句主要描写了诗人感慨时光不饶人,而自己又体弱多病,所以临歧告别,泪洒西风,表达的情感应该是惜别的深情等;张诗主要描写了诗人在分别后不断回头,觉得以后很难再碰到知心朋友,以此表现诗人对老朋友的留恋以及自己的孤独之感等。

  【答案】 相同点:都表现了离别的愁绪。不同点:①《别黄徐州》通过描写诗人的衰老、疾病,加上秋天的萧瑟和与朋友的离别,使诗人老泪纵横,感叹韶光易逝、境遇困窘。②《新市驿别郭同年》通过描写诗人离别时的多次回头,表现诗人的依依不舍和与朋友离别后的孤寂之情。

  二、综合练

  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满江红·别大名亲旧【注】

  [元]许 衡

  河上徘徊,未分袂、孤怀先怯。中年后、此般憔悴,怎禁离别。泪苦滴成襟畔湿,愁多拥就心头结。倚东风、搔首谩无聊,情难说。  黄卷内,消白日。青镜里,增华发。念岁寒交友,故山烟月。虚道人生归去好,谁知美事难双得。计从今、佳会几何时?长相忆。

  【注】 此词为作者赴朝廷征召时辞别亲友所作,时年46岁。

  (1)下列对这首词上阕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上阕前三句写词人与亲友依依惜别,在还未分别的时候就感受到分别后孤独无依的忧惧与悲愁。

  B.“中年后、此般憔悴,怎禁离别”一句,作者面对即将到来的长途充满忧惧,担心路途遥远,艰难困苦太多。

  C.“泪苦滴成襟畔湿,愁多拥就心头结”正面描写自己身心两方面由离别引起的极度哀愁和痛苦。

  D.“倚东风、搔首谩无聊,情难说”是说词人站在春风中因痛苦而无所寄托,内心没什么好说的而显得“难说”。

  E.中国古典诗词历来不乏对离情别绪的描写,许衡的这首《满江红》避开了一般的浮泛描写,处处从个人的真实经历出发,表现出了自己独特的生活感受。

  BD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分析与鉴赏能力。上阕是从不同角度、不同内容反复铺叙渲染离别之苦。B项,联系自己的身世遭遇,说中年本不适合漂泊,因而此时的离别就更加痛苦。D项,“倚东风、搔首谩无聊,情难说”是说内心极其痛苦不知如何表达心中的感情,与柳永的“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相类似。“内心没什么好说的”不准确。]

  ★(2)比较阅读柳永《雨霖铃》下片和本词的下片,分析二者所蕴含的思想情感有何不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诗歌内容和思想情感的分析、鉴赏能力以及比较阅读能力。关键是要吃透两首词的相关内容及其思想情感。柳词主要是写男女之间儿女情长的离别之苦;而许词是亲友之间的离别,其中夹杂着中年人生的种种感触。将课内词作与课外词作作比较阅读,此种题型要注意。

  【答案】 柳词下阕着重写想象中别后的凄楚情景,烘托其伤感之意、思念之情。“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自己离别比古人、常人都痛苦,更痛苦的是酒醒后会是在“杨柳岸、晓风残月”凄凉清寒之处;而且从今往后漫长孤独的日子里,即使有良辰美景也无人陪伴,无心欣赏。

  许词下片是对“难说”之“情”的具体诉说,离别之苦中含有人生迟暮及矛盾徘徊之感。下片开始四句写大好的青春年华消磨在黄卷里,青镜里也添了不少白发,对比之中有一种沉重的人生迟暮之感。他怀念恬淡悠然的隐居生活:在寒冷的日子里有好友可交往,出门来有故乡的山水云月可赏游,这是一种对心灵自由的追求。因应召而离别,使他陷入了一种无法解脱的人生困境:自由恬淡的归隐生活虽好但君命难违,只能无奈感叹“美事难双得”。正是这种种难言的隐衷使词人在离别之际更加感伤和哀痛。

  3.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1)~(2)题。

  采桑子 润州多景楼与孙巨源相遇

  苏 轼

  多情多感仍多病,多景楼中。尊酒相逢,乐事回头一笑空。  停杯且听琵琶语,细撚轻拢。醉脸春融,斜照江天一抹红。

  润州甘露寺弹筝

  苏 轼

  多景楼上弹神曲,欲断哀弦再三促。

  江妃出听雾雨愁,白浪翻空动浮玉【注】。

  唤取吾家双凤槽,遣作三峡孤猿号。

  与君合奏芳春调,啄木飞来霜树杪。

  【注】 浮玉:喻指金山。

  (1)下列对这两首诗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采桑子》开篇从“多景楼”的“多”字获取灵感,连用三个“多”字引出“情”“感”“病”而不赘叙,令人印象深刻。

  B.“空”字写出“一笑”之后,“回头”来眼前的“乐事”便会消失而“空”无所有,只有“多情”“多感”“多病”依然。

  C.《采桑子》上阕前二句先言事后言情,后二句先言情后言事,借眼前之景,写心中之情,言事与言情结合,意蕴盎然。

  D.《润州甘露寺弹筝》一诗首句写在多景楼上弹奏一首神曲,悲伤的弦音像要断裂一样再三紧促,开篇便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E.这两首诗词皆出自苏轼之手,均写多景楼中与友人相聚之事,都借用音乐抒情,但抒发的情感却一喜一忧,迥然不同。

  CE [C项,应为“前二句先言情后言事,后二句先言事后言情”;E项,“一喜一忧,迥然不同”有误。]

  ★(2)有人评论说苏轼《采桑子》中“斜照江天一抹红”一句与白居易《琵琶行》中“唯见江心秋月白”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请试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两句都运用了以景结情、情景交融的手法。“斜照江天一抹红”写演奏结束,四下安静下来,只看见夕阳斜照在江面,水天映着残阳的一道红光。“唯见江心秋月白”写演奏结束后,四周静悄悄的,只看见江心倒映着一轮皎洁的秋月。这两句都写了演奏结束后,演奏者和听众还沉浸在音乐的回味中,此刻出现了刹那的宁静,从侧面表现出琵琶声的妙绝入神,曲有尽而韵无穷,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了涵泳回味的广阔空间。

  4.阅读下面这两首诗歌,完成(1)~(2)题。

  献封大夫破播仙凯歌(其五)

  岑 参

  蕃军遥见汉家营,满谷连山遍哭声。

  万箭千刀一夜杀,平明流血浸空城。

  献封大夫破播仙凯歌(其六)

  岑 参

  暮雨旌旗湿未干,胡烟白草日光寒。

  昨夜将军连晓战,蕃军只见马空鞍。

  (1)下列对这两首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从“蕃军遥见汉家营”,可以看出战前呈两军对垒的形势。从“暮雨旌旗湿未干”,则可知战事告捷有赖雨夜偷袭的成功。

  B.“满谷连山遍哭声”是夜袭时的实况,但诗人没有完全按实况的顺序安排,而是将这遍地哭声安排在描写两军对垒句前,这就产生了一种先夺其志(斗志)的效果。

  C.“万箭千刀一夜杀”展现夜袭的激烈战斗场面,字里行间充满刀光剑影;句中连用“万、千、一”三个数字,深刻地描写了战争的激烈和厮杀的残酷无情。

  D.“平明流血浸空城”表现战血和泪水相掺和,红成一片。在前句杀声哭声震天的描写后,出现这个画面,又产生了死一般沉寂的效果。

  E.“暮雨旌旗湿未干”一首写战斗结束后天明时的情景,“暮雨旌旗湿未干”与“平明流血浸空城”,都以“湿”的场面,显示出战事刚刚结束,杀气尚未全消。

  BD [B项,“在两军对垒句前”错误,应是“在两军厮杀句前”。D项,“和泪水相掺和”错误,应是“和雨水相掺和”。]

  ★(2)这两首诗描写战争场景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第一首,正面描写战争。蕃军从梦中惊醒,已是杀声震天,战场一片哭声,血流成河。诗人通过对战争的直接描写,表现戍边将士的英雄气概。

  第二首,侧面描写战争。诗人通过描写战斗结束后的天明时分,战场上失去主人的胡人战马“空鞍”,来暗示昨夜战斗的激烈,含蓄、内敛。

扫描/长按二维码帮助高考通关!
获取2019高考报名时间
获取2019年高考作文
获取高考历年真题解析
获取2019高考心得技巧

微信搜索"考试吧高中资讯" 关注也可获得高考秘籍

  编辑推荐:

  2019年高考全科备考建议

  2019高考语文必会100个多音字总结

  2019年高考命题的最新定调

  2019年高考作文辅导:三大要素炼成高分作文

  2019年高考作文辅导:五步训练 练就作文新天地

文章搜索
万题库小程序
万题库小程序
·章节视频 ·章节练习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微信扫码,立即获取!
扫码免费使用
国家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新疆
黑龙江 内蒙古 更多
高考栏目导航
版权声明:如果高考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高考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免费复习资料
最新高考资讯
文章责编:liujiaq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