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翻译题是高考语文试题中的一道难题,这道题赋分是10分,出一道,给两个要求翻译的句子。从每年高考结束后,考生的反映及我们能看到的一些统计资料看,这道题的得分很不理想。那么,文言文反映究竟如何复习?如何作答?方能得高分呢?下边笔者从分析这道题的命题特点入手,来谈谈考生必须知道的复习策略和作答策略。
一、试题特点
现行全国卷高考语文试卷上的翻译题只有1道,就是文言文阅读题中的最后那道题。这道题给出的要求翻译的句子通常是两句。这两句话一般有4个显著特点:
1.句中出现的考生必须掌握的常见常用的实词较多、较典型;
2.句中出现的考生必须掌握的常见常用的虚词较多、较典型;
3.句中出现的不同于现代汉语句式的文言特殊句式较多、较典型;
4.句中出现的考生必须掌握的常见常用的文化常识较多。
二、复习策略
高考文言文翻译题必须遵循的复习策略是:
1.复习阶段必须将文言文阅读中常见常用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文化常识熟记于心,并能在具体的语境中辨认出来、翻译出来。
2.复习阶段必须尽可能多地做些训练题。考生必须明白:翻译能力只能从翻译中得来,因此,做题少,甚或不做题,翻译能力无从形成。
3.要明确高考文言文翻译题的原则。高考文言文翻译题的基本原则是直译,即考生在翻译命题人给定的翻译句子时,必须一词一句的来硬译, 没有太难的句子,一般不允许意译,意译很难得分。
4.要明确翻译的三个基本原则:信、达、雅。“信”信实,就是指翻译出来的句子必须忠实、准确地传达出原句的意义、语气,不能改变原句的意义和语气。“达”即翻译出来的句子必须通顺、畅达,不结结巴巴、不磕磕绊绊。“雅”即翻译出来的句子要雅致、古雅,要简明、得体,不能粗俗,不能牛头不对马嘴。
5.要熟练运用翻译的基本技巧:增、删、调、换、留。“增”即翻译时根据语境必须增补相关成分;“删”即翻译时,原句中的有些虚词译不出来,要删去,句子才能通顺;“调”即翻译时,对原句中出现的特殊的文言句式,先调整句序,再做翻译;“换”即翻译时原句中的有些成分或词语,需要换一种说法,句子表意才能明白通畅;“留”即翻译时,原句中的地名、人名、官名、年号等这些内容须留下来,既不必翻,更不能改、不能删!
三、作答策略
作答文言文翻译题的策略是:
1.翻译时必须养成的两个习惯
第一个习惯,通读全句,先从全句出发翻译的习惯。从全句出发来翻译,目的是弄清整个句子是怎样的一个句子:是普通句式,还是特殊句式。普通句式翻译时只要按照所给句子的顺序一词一句来译即可;特殊句式必须先调整句序,然后再一词一句来译。
第二个习惯,注意寻找得分点。文言文翻译题一般都设有得分点,得分点是依据高考试卷给每个要求翻译的句子的赋分来确定的。高考试卷给每个句子的赋分是5分,阅卷时,这5分是这样分配的:译出大意得2分,译出一个知识点得1分,共设3个得分点3分。
2.考场作答的步骤一般可分三步走
第一步,尝试翻译。即先尝试在草稿纸上翻译。
第二步,检查纠误。即将在草稿纸上翻译出来的句子同原句再做比对,译错的重译,漏译的补译,译的不准确的斟酌再译。
第三步,誊写。即将二次纠误后的答案誊到答题卡上。
最后,我们需要强调一下的是,上面我们虽然对高考文言文翻译题从不同角度做了分析、解读,但文言文翻译能力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文言文翻译能力形成需要积累,需要考生在高一高二的学习中把基础打扎实,只有这样,高三的复习才能有效高效。在这个方面,我们可以肯定地说,文言文翻译没有高一高二的扎实积累,高三的复习收效甚微。因此,提醒那些要想上大学的学生,高考要成功,高一高二的努力是关键,没有高一高二的努力,高三即使使出浑身解数,也很难有质的突破。
微信搜索"考试吧高中资讯" 关注获得高考备考资料
编辑推荐:
·2021年高考语文全国乙卷试题分析 (2021-6-8 17:55:18)
·2021年高考语文试题评析(全国乙卷) (2021-6-8 11:20:55)
·2021年高考语文解析:四个关键词解析语文卷 (2021-6-8 11:08:59)
·2021年高考语文试卷释放哪些改革信号 (2021-6-8 10:51:17)
·2021高考语文试题:春风化雨 讲述高考育人故事 (2021-6-8 10:23:22)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2022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目已公布
2022年湖南高考地理答案已公布
2022年湖南高考生物答案已公布
2022年广东高考地理试题答案已公布
2022年湖南高考生物真题已公布
2022年广东高考真题及答案汇总
2022年浙江高考真题及答案汇总
2022年广东高考生物真题及答案已公布(完整版)
2022年浙江高考政治真题及答案已公布(完整版)
国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山西 | 辽宁 | 吉林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宁夏 | 青海 | 新疆 |
黑龙江 | 内蒙古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