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一周,延期举行的2020年高考就将如约而至。今年大庆市参加高考学生人数为19051人,同时在11个考点、660个考场开展涉及2万余人参与的大规模现场考试,这对全市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也是一次严峻的大考。
而对考生和家长来说,今年与往年不同的是,在重视考场发挥的同时,还对疫情常态化防控下的准备工作保持了高度关注。今年相关部门将采取哪些防护措施确保高考顺利?考生如果在考前体温测量高于37.3℃该怎么办?特殊时期的高考考生和家长应该如何应对?
关键词1:设置
外语听力不计入总成绩
试题24小时专人守护
今年高考为期3天,7月7日、7月8日、7月9日,今年我市参加高考人数19051人,比去年多743人,其中,文史类5011人,理工类11279人,艺术(文)1650人,艺术(理)442人,体育(文)268人,体育(理)401人。
考试安排:7月7日9时至11时30分,语文;15时至17时,数学。7月8日9时至11时30分,文科综合、理科综合;15时至17时,外语。7月9日9时至11时30分,蒙古语文。
高考外语听力成绩,不计入总分,仅供录取时参考。
今年我市设9个分考区,11个标准化考点,660个考场。其中,萨尔图区有2个考点,龙凤区1个考点,红岗区1个考点,大同区1个考点,让胡路区1个考点,杜尔伯特县1个考点,林甸县1个考点,肇源县2个考点,肇州县1个考点。
外语科目开考前15分钟、其他科目开考15分钟后,迟到的考生不能进入考点。
有直系亲属参加今年高考的非专职工作人员,不得参加今年高考工作。
试题进入保密室后,将派4人以上(含公安人员)24小时昼夜守护,保密室值班人员的防疫措施,要严格按照防控要求落实。
保密期间,保证视频监控录像系统和红外线报警系统全程开启,并与省、市招考院的监控终端始终相连,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关键词2:口罩
考生自主决定是否佩戴
赴考途中防护应当谨慎
近日,市招考办提醒考生和家长,考试前一定要做好相关的疫情防护工作,以免影响考试。进入考场就座后,考生可以自主决定是否继续佩戴口罩。所有考生、监考员和工作人员必须随时做好手部卫生。
此外,专家提醒,赴考时,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考生,需要全程佩戴口罩,并建议戴上一次性手套,做好手部防护,同时与周边人群保持一定的社交距离。如果考生住在考场周边,只需步行、骑车,或私家车接送,则可以不戴口罩。
值得注意的是,在备用隔离考场的考生都需要戴口罩,因为该考场是为出现了发热、咳嗽等状况的考生准备的。因此在备用隔离考场,不仅考生要戴口罩,所有的监考人员、工作人员也将佩戴口罩,必要时还要穿上防护服。
关键词3:考场
考点设置备用隔离考场
保证发热考生顺利参考
高考前,各考点将对考场进行全面环境卫生清洁与消毒,至少一次彻底的卫生大扫除和至少一次预防性消毒,消毒后要进行通风。
各考点备用隔离考场主要是在发热、隔离期未满等与疫情有关的情况下使用,数量按本考点合并后考场数的10%配备,最低不得少于3个。
备用隔离考场应选择通风良好、相对独立的教室,具备专用隔离通道,配备速干手消毒剂、个人防护用品等,桌椅表面光滑易于清洁,同时配备具备防疫条件的监考员和工作人员。备用隔离考场应做明确标志,在外围设置警戒线。
考试当天有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者,须安排在备用隔离考场考试。备用隔离考场原则上一人一间。当备用隔离考场不够用时,在不影响考生正常考试的情况下,经综合研判风险后,可采取最前排、最后排或四角排位的方式多人共用一间,最多不超过4人。
另外,各考区需设置备用考点一个,用于突发情况,安排至少8个隔离考场,以及相应的工作人员,并全员参与考前培训。
关键词4:预案
体温不合格休息后再测
仍不合格须经专业评估
据悉,所有考点将在入口处设体温检测点,对进入考点人员进行体温测量。
如考生体温不合格,可适当休息后使用其他设备或其他方式再次测量,仍不合格的,须经专业评估,综合研判评估是否具备参加考试的条件,凡不具备相关条件的,须安排在备用隔离考场考试,不得与健康考生同考场考试,当科考试结束后按防疫规定进行相关检测。
联合查验组、隔离区域和隔离考场的工作人员需配备符合防疫要求的个人防护装备。
各县区要按“考场就近、便于疏散”的原则,提前谋划每个考场的考生从考点哪个大门进入校园、走教学楼的哪个门进入考场,做到一校一案、一楼一案,并在考前通过微信群、QQ群把相关要求和考点考场平面示意图发给每一位考生。
考生散场时,须走原路线离开考点。
此外,我市对所有考试工作人员进行了健康状况监测。
考试工作人员所在单位在考前14天,对所有考试工作人员进行每日体温测量、记录和健康状况监测,体温测量记录报告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出现身体异常的要及时诊疗,考前3天内有发热症状的不得参与考试工作。
所有考试工作人员考前须进行核酸检测,持7日内有效核酸检测结果参加考试工作。
关键词5:保障
增派警力保障考生安全
增设专人处置突发事件
高考期间,我市公安机关将增派警力,强化考点周边的交通疏导和治安巡控,及时妥善处理考生和家长的报警求助。
考点学校大门能开尽开,门前将划定警戒线,扩大警戒范围,并用隔离器材进行隔离,由公安、安保人员进行现场人员疏导。考点要根据考生人数,在考点门前优化设置人员查验通道,要求通道与通道之间保持1.5米以上距离,防止人员聚集。
考点设主考1人、副主考4人,特增设一名副主考(原则上由当地卫生健康部门或疾控机构安排),专职负责涉疫常规工作和突发事件处置。
考点实行封闭管理,要配备足够数量的违禁物品检查、身份验证、身体健康监测、安全防护及其他必要的设备设施和物资物品等,以保证考试实施。
考点主考组织对考务工作人员、监考员、视频监考员和考生进行违禁物品的检查、身份验证和身体健康监测等工作。
每个考场考生数为30人,考生座位间距80厘米以上。
关键词6:考生
适当的紧张感有助发挥
找到适合的方式去解压
高考,是每个人的重大选择,是人生的关键时刻,难免产生心理压力。为此,心理专家特为高考考生支招:
并不是所有的焦虑都是负性的,一般适度的紧张状态,有助于唤醒大脑保持积极兴奋的状态,让自己注意力集中,高效地完成学习和考试任务。所以,学生们要接纳自己的紧张情绪,不必为此不安,只要这种紧张控制在自己能承受的范围之内,就不会影响考试的正常发挥。
另外,也可以对自己进行积极的心理与行为暗示,例如用正向的、积极的语言自我激励,用微笑、挺胸抬头、走路时的步伐坚定有力等帮助自己增强自我效能感。
当压力过大到影响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时,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去化解压力,比如听听舒缓的音乐、向好朋友倾诉、跑跑步、与父母或者老师交流等。当发现自己无法调节压力时,应及时向心理老师、心理咨询师求助。
在考场上等待发卷时,可以用“回忆闪光时刻”来唤醒积极情绪,例如做出了难题的兴奋时刻、和同学朋友小聚的轻松状态,看到田野风光、壮丽大海、巍峨高山的心旷神怡,得到表扬鼓励时的小小得意等,都可以让自己轻松快乐起来。
如果紧张,可以通过腹式呼吸法、积极暗示法、冥想、肌肉放松等进行自我调整放松,这样可以缓解过度紧张焦虑情绪,有助于考试时的正常发挥。
每一科目考完,尽量不与他人讨论,选择性忘记,直接准备下一场考试。
关键词7:家长
家里无需备战气氛过浓
努力营造轻松和谐氛围
受疫情影响,今年参加高考的学子即将迎来人生的一场大考。作为学生家长该怎么做?
对此,专家建议,家长要努力营造一个温馨轻松和谐的家庭氛围,不刻意制造一个一切为了学生的高考紧张沉闷压抑的氛围,少谈高考反而有利于高考,无需备战气氛很浓;生活习惯无需作大的改变;家长之间要和谐,减少矛盾。
期望值宁愿低些也不要太高,压力宁愿小些也不要过大。
在这段时间内和孩子保持良好沟通,谨防过度关注。要主动调整自己的不良情绪,避免将自己的焦虑传染给孩子。努力做到:平常心、平静心、理解心、爱抚心、激励心、信任心;高考快乐,快乐高考;要三个“尊重”: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复习方式、尊重学生的应对策略。
家长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安慰学生应对各种烦恼,如:记忆力下降;水平不升反降;考场紧张;压力和焦虑等。
此外,专家还建议,面对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家长尽量让孩子减少外出及避免到人群聚集的场所,室内多通风,正确佩戴口罩,勤洗手,注意休息饮食,保持强健的体魄,如出现发热等情况,不要恐慌,及时就医。
微信搜索"考试吧高中资讯" 关注也可获得高考资讯
相关推荐:
2020高考答案 | 2020高考真题 | 关注微信对答案 | 2020高考作文
·黑龙江2021高考高职(专科)批录取院校网上征集志愿 (2021-8-24 15:34:22)
·黑龙江2021高职(专科)提前批录取院校网上征集志愿 (2021-8-19 20:38:50)
·黑龙江2021高考本科第二批B段录取结束院校(二) (2021-8-11 16:26:55)
·2021黑龙江高考本科第二批次录取院校B段最后一次网上征 (2021-8-11 6:23:59)
·黑龙江2021高考本科第二批A段录取结束院校名单 (2021-8-10 18:54:05)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2022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目已公布
2022年湖南高考地理答案已公布
2022年湖南高考生物答案已公布
2022年广东高考地理试题答案已公布
2022年湖南高考生物真题已公布
2022年广东高考真题及答案汇总
2022年浙江高考真题及答案汇总
2022年广东高考生物真题及答案已公布(完整版)
2022年浙江高考政治真题及答案已公布(完整版)
国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山西 | 辽宁 | 吉林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宁夏 | 青海 | 新疆 |
黑龙江 | 内蒙古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