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真题答案 ※ 真题答案下载 ※ 对答案
文综试题评析
思想政治试题评析
一、融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内容,展现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执政理念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保卫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集中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和中华文化的强大生命力。试题巧妙设计情境,让学生认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2020年高考文综试卷第39题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特别峰会上倡议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全球阻击战为背景构建试题情境,要求考生回答战胜疫情为什么要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试题引导考生思考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加深、国际贸易往来和人员交往日益频繁、世界相互依存日益紧密的今天,面对全球性大流行病任何国家都难以独善其身,只有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团结合作携手应对,才能打赢疫情防控全球阻击战,恢复经济社会发展,护佑世界和人民康宁的道理。籍此引导学生理解中国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应对全球性挑战中的独特价值。
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坚守中华传统文化内容和形式的信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思想政治试题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精心设计背景材料,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体验中华文化的魅力,在重大考验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力量和价值。第19题,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为背景,引导学生深刻领会这一理念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成功范例。试题反映出中华民族历来注重敦亲睦邻、讲信修睦、协和万邦的文化传统和文化特征,彰显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强大生命力,启发学生领悟我国周边外交理念就是得益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引导学生思考文化传承发展,坚定文化自信。
三、引导学生适应信息时代需要,强化和提升学生信息归纳和整理能力
信息整理能力要求学生具备对大量、无序的信息进行筛选、分类、归纳并形成新的意义的过程中所需要的多种能力,是解决问题的重要能力。在知识内容迅速更新、知识结构不断调整的当代,信息整理能力是学生适应未来不断变化的社会生活的重要素质。思想政治学科强化信息整理能力考查,引导学生学会捕捉新信息,感受新变化,不断更新知识能力。第15题,以中国对外货物贸易动态为背景,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信息整理能力。一方面考查解读文字信息的能力,要求理解试题对全球经济体的划分;另一方面考查解读图表信息的能力,要求从中国对外货物贸易顺差、对不同经济体货物贸易顺差的相对值和绝对值两个维度来推断中国对外贸易顺差和逆差状况。
四、引导学生关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助力学生聚焦现实、提升思维品质
论证是指以已知的事实或理论为依据来证明论题真实性的解题形式,阐释即对事物的具体说明和解释。论证是逻辑学意义上由论据推出论题时所使用的形式。思想政治学科对论证能力的考查,重点强调对知识总体把握的程度,以及答案组织的逻辑性和层次性。阐释要求学生能够对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价,强调学科中多个知识的综合运用、善于从不同角度分析。试题强化论证与阐释能力考查,助力学生提升思维品质和学习效果。试卷第38题以近几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激发乡村发展活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精神为主题,通过目前我国家庭农场发展状况、发展方式的具体描述,设置考查情境,要求学生分析发展家庭农场对于激发我国乡村经济活力的积极作用,考查学生对生产经营有关知识的理解,以及对经济事物的阐释与论证能力。全面阐释家庭农场对乡村经济活力的激发作用,必须联系情境信息的内容,进行筛选、整合、提炼和归纳才能达成。
五、突出辩证思维能力考查,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辩证思维是理论思维的最高形式。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需要掌握辩证唯物主义,锻炼和培养辩证思维能力。试题高度重视辩证思维能力考查,精心设计试题情境和问题,培养学生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40题以新中国黄河治理为背景,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黄河治理的战略思想为题材,考查学生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能力。试题要求结合材料并运用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原理说明黄河治理战略思想的科学性。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其生态环境与社会发展状况对中华民族影响巨大。黄河治理的战略思维充满着辩证法的内容,闪烁着整体思维、系统思维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的光辉。试题通过题干材料组织和问题设计,引导学生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黄河治理的战略思想,为“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提供了行动指南。
历史试题评析
2020年的历史试题,延续往年,以稳为主,难易适度,设问巧妙,容易上手,坚持立德树人根本育人目标,注重历史学科的核心价值、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的考查,加强教考衔接和彰显教育考试公平,充分发挥高考的积极导向作用。
一、以史育人,增强立德树人时代气息
(一)传承家国情怀,激励学生坚定“四个自信”
通过考查对国史、党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和改革开放史的学习和掌握,促进考生进一步深刻认识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艰辛探索和历史必然,激励考生坚定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如第31题,通过对改革开放初期国有商业企业改革的描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引导考生深入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发展的历程,增强道路自信;第47题,以唐代名相张九龄的事迹为切入点,突出其忠诚耿介、注重民生的优秀个人品质和清新自然、高雅严整的文学创作特点,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二)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评价,促进学生实现健康成长
坚持对德智体美劳的全面评价,彰显素质教育理念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通过选取美术史、书法史、戏剧史等领域的素材,强调考查的适切性和学科间的综合渗透。如第26题,考查唐代书法家张旭草书的艺术特点,要求考生认识中国草书流畅纵情的审美价值;第34题,通过毕加索的画作《第一步》考查考生对西方现代派及不同绘画流派艺术风格的掌握,引导考生提高艺术鉴赏能力。
(三)拓宽历史视界,引导学生增进知识见识
强调对考生历史视野的拓展,通过创设情境和要求考生联系所学,全面认识和分析解决问题,在更高层面上对问题的复杂性、深刻性进行着眼全局的把握。如第32题,通过对瑞士日内瓦钟表业发展背后的文化因素的探究,强调宗教改革运动对欧洲社会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考查考生对文化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联系的把握;第47题,梳理了盛唐名相张九龄的主要事迹,展现了其卓越的治国才能和杰出的文学成就,考查对岭南开发及区域间文化经济交流的认识,引导考生深入了解中华文化传承渊源。
二、深化改革,聚焦关键能力考查途径
(一)筑牢阅读理解、信息加工能力考查基础
加强对阅读理解和信息加工能力的考查,注重依靠不同类别的史料和多元化的素材呈现形式,考查考生对信息进行读取、筛选、分类、归纳、提炼、阐释的能力。如第27题,通过明代内阁首辅张居正阻止明神宗索金的史实,考查考生正确理解题干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解释其所反映的历史实质;第45题,梳理了俄国农奴制改革前后对外贸易的基本状况,考查考生提取有效信息并进行加工、整理,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概括对外贸易的变化及原因。
(二)完善批判性思维、辩证思维能力考查设计
借助任务驱动、增强探究与开放性、改进作答指向等手段,加强了对批判性思维、历史辩证思维能力的考查。如第29题,通过清帝退位后临时政府组建过程中革命派与袁世凯之间的博弈,考查考生对辛亥革命不彻底性的认识,进而加深对中国革命艰巨性和长期性的理解;第33题,罗列了麦迪逊关于美国宪法中联邦与各州权力关系的看法,要求考生用联系、发展的眼光认识和理解美国政治制度的演变,认识分权制衡原则在美国政治中的基础性作用。
(三)丰富语言表达、组织论述能力考查方式
通过增加主观题设问的针对性等方式,加强了对语言表达和组织论述能力的考查。如第41题,通过罗列西周时期的都城和古希腊城邦的相关史料,要求考生比较认识二者的特点,并论述西周政治制度对中华文明的影响,考查考生面对复杂情境和多层次、连环设问,进行语言组织和逻辑表达的能力;第42题,通过对1995年江浙部分地区农民观念的调查统计,考查考生自拟写作论题和紧密围绕论题组织史料、进行逻辑严谨的表述的能力。
三、稳定预期,彰显特殊时期人文关怀
(一) 强调试题素材的公平性和规范性
注重史料和素材的公平性和表述的规范性,使试题更加符合考生心理预期。如第28题,通过对洋务运动时期时人政论的摘录,凸显了史料的规范和可靠性,考查了不同版本教材中共有的主干知识,有助于考生的正常作答和发挥;第46题,材料引用《中共中央向敌后军民致贺电》等文件原文,语句规范性强,行文严谨,有助于考生迅速联系所学知识,使高水平考生脱颖而出。
(二)确保考查内容的基础性和稳定性
为降低疫情对不同考生群体的影响,试题结构、题型题量、阅读量、考查内容等均保持稳定,试题更加符合考生的认知水平。对基础主干知识的考查增加,如第27题考查明代内阁制度,第28题通过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考查洋务运动,第35题通过77国集团考查世界多极化趋势,第45题考查农奴制改革等。通过强化主干,使基础扎实的考生更有获得感。
(三)注重呈现情境的正面性和积极性
在发挥学科育人功能的同时,还十分重视卷面整体风貌的积极正面性,把真善美的人本理念和奋斗进取、昂扬向上的时代风貌传达到考生内心,引导他们从特别的经历中汲取成长的财富。如第32题,通过日内瓦钟表业的历史发展创设情境,展现了进入日内瓦的技术工人立足本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传递了敬业、进取、乐观的理念;第46题,材料描述了抗日根据地发展状况,彰显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解放英勇抵抗日本侵略者的革命精神,激发考生热爱和平的信念。
地理试题评析
2020年高考文综地理试题在保持传统风格基础上,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创新尝试,坚持传统与创新的统一,体现了历史与现实时代的交融、碰撞。本套试题学科特色鲜明,地理学科素养与关键能力的考查得以体现。试卷很好地实现了地理试题对中学地理教学的检验、检查与示范、引领作用。体现了新地理课程标准对地理核心素养的要求。
一、选材灵活,内容鲜活
试题选材来源于鲜活的生活实际,充分体现了地理学的视角与学科特性;强调地理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用“地理眼”去看待身边的人、物、事;同时,也强调地理教学中要从不同尺度看世界的素养。试题设问角度独特,既在情理之中,又有意料之外。
人文地理的选材,既有小尺度的人口问题(第4-6题)、马来西亚矿坑湖再开发(第36题),也有稍大尺度的汽车企业产业布局调整(第1-3题)等。自然地理的选材涉及了较小尺度地质剖面(第7-8题)、堪察加火山锥林线与雪线的变化(第9-11题),也包括大尺度的毛乌素沙地景观转换(第37题)等。
第3题产业布局调整导致甲国汽车的变化、第8题砂砾石层的下界形成时所在区域可能经历的地质地貌运动、第11题火山喷发后若干年内火山锥林线和雪线的变化、第43题要求考生评价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引起考生对我国历史文化遗存保护和开发重要性的共鸣,都是很好的设问视角。
二、渗透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深化关键能力考查
地理空间思维与能力的培养,是地理教学的基本目标。地理区域性、综合性是地理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本套试题也重点从这两个方面考查。
第9-11题,围绕气候变化和火山活动干扰下林线、雪线等地理界线的分布和变化,考核各自然地理要素变化对植被地理分布的影响。该组试题既考查学生对区域分异和地带规律的理解程度,也考查学生对自然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的认知水平,充分展现考生面对复杂地理事象时的思维品质。
第37题以毛乌素沙地环境演变为背景,要求考生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对沙地、湖泊景观转化的关系进行深入探究,辩证地看待人地关系,既不能误入地理环境决定论,也不能陷入人定胜天论。通过历史时期的变化,引导考生认识地理事物有其自身的发展变化规律并具有相应的生态功能,人类并不能过度强行改变。在论证的过程中,采用开放的题型引导考生对支撑结论的前提条件进行反思(还可以补充哪些有用的研究资料)以及对得出结论的过程进行反思(还可以采用哪些可行的研究方法相互验证),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侧重地理空间动态过程的考核
地理格局是地理过程运动变化的结果或状态。本套试题中有关地理空间动态过程,导致地理格局变化的内容涉及较多。
第4-6题某市人口发展的变化趋势、第7-8题提供地质剖面图,考查考生通过阅读地质剖面图,获取所在地经历的地质事件信息,重建当地区域地质过程。砂砾石层②的下界为相对平坦而广阔的面。当地壳构造运动抬升后保持稳定,外动力不断侵蚀,先垂直下切形成河谷,后水平方向侧方侵蚀,才能将侵蚀基准面以上先期形成的地层逐渐侵蚀殆尽,形成夷平面。之后再被沉积地层覆盖,形成不整合面。
四、难度适中,考核科学有效
题型与结构、呈现的形式与风格等方面,基本上延续了近些年的特点,给考生以熟悉感和亲切感。难度适中,梯度合理,能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区分,对中学地理教学具有指导和促进作用。本套试题没有偏题、怪题,重点集中在地理学科特性基础上,从区域性、综合性等角度对知识点进行考核,同时也强调了对地理过程的考核。内容与设问可以科学、有效地考核与区分考生的地理学科素养与关键能力。
微信搜索"考试吧高中资讯" 关注获得高考备考资料
相关推荐:
2020年高考答案pdf下载 | 2020年高考真题pdf下载
2020高考答案 | 2020高考真题 | 关注微信对答案 | 2020高考作文
·2021高考文综各科最后冲刺复习策略 (2021-5-14 16:25:25)
·2020高考全国卷文综试题解析 (2020-7-9 8:47:48)
·考试吧:各科目2020年高考试题答案点评 (2020-7-7)
·2020高考:高三怎样快速提高文综成绩 (2019-9-30 17:07:06)
·2020高考文综复习技巧 值得你去收藏 (2019-9-30 17:01:19)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2022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目已公布
2022年湖南高考地理答案已公布
2022年湖南高考生物答案已公布
2022年广东高考地理试题答案已公布
2022年湖南高考生物真题已公布
2022年广东高考真题及答案汇总
2022年浙江高考真题及答案汇总
2022年广东高考生物真题及答案已公布(完整版)
2022年浙江高考政治真题及答案已公布(完整版)
国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山西 | 辽宁 | 吉林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宁夏 | 青海 | 新疆 |
黑龙江 | 内蒙古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