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命题
统一命题
单独报考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2022高考 > 高考资讯 > 高考热评 > 全部 > 正文

71%学生认为能上一本与高中生的错位人生

来源:人民网 2010-1-18 18:06:51 要考试,上考试吧! 万题库

  随着高考的日益临近,不少高三的学子们已经开始筹划起高考志愿填报。近日,麦可思研究院发布新一期的高考生与家长月度调查报告,据该报告显示,目前有71%的高考考生认为自己能够就读一本院校,而这项比例较11月时有了大幅提升,达到自去年9月以来的最高点。与之对应,希望孩子能够考上一类大学的考生家长达到79%,仅有2%的考生将目标定在就读高职高专院校上。

  也许从上述数据,大家很自然地能得到两个结果,一是家长的期望要略高于学生的期望,由此建议家长适当调低期望;二是高职高专,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大,值得引起关注。但我看到这组数据,所产生的第一感觉是,考生对自己的定位和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实在离谱,严重脱离现实,而这样的定位和期望,也是造就各种高考怪相的原因之一。

  从全国范围看,依据2009年高考报名数(1020万)与录取数(629万),高考总体录取率62%,也就是说,所有考生中,能上大学的只有60%左右。再看各地的具体数据,河南省的总体录取率为56%,而一本录取率仅3.7%;山东省总体录取率74%,本科录取率则为32.29%,一本率为11.44%;江苏省总体录取率70.6%,一本率只有8.2%,在全国所有地区中,一本率最低的只有不到4%,最高的不超过25%,大多地区的一本率在10%左右。

  在这种情况下,居然有71%的考生认为自己可以考上一本,如果不是调查的样本有问题,那必然是考生的定位出了严重问题——一个省之中,只有10%的考生有希望被一本院校录取,却有70%多的学生认为自己可以考上一本院校,包括那些其实连高职高专也上不了学生,也把自己的高考目标定位在一本上。从生涯规划角度说,这样的定位表明,考生和家长连基本的规划知识都不具备:不说每个人需有自己的个性目标,目标必须与实力相匹配,这是最基本的规划原则。

  这就无怪乎,每年的高考准备,很多学生都陷入题海,连上高职也困难的学生,也被老师和家长逼着去做大量难题,因为心中抱有上一本的“希望”;每年的志愿填报,总有一大批学生志愿填报“失误”,因为他们总觉自己是可以上一本的,我在每年的志愿咨询中,就看到有一些实力仅可报考二本院校的家长,花很长时间研究一本院校;每年的高考中,虽然有些地方,已经允许只报考高职高专的学生可以少考一门,但最终选择少考一门的非常之少,去年21世纪教育研究院推出民间版高考改革方案,提到分层多轨的考试设计,有人就指出,这不可能在现实中实施,因为几乎所有考生都会选择考最难的;每年的高考结束后,不时有考上二本而自杀的消息传来,而弃考复读已成基本现象,其中,考上二本却未上一本的,大有人在……

  考生之所以如此大比例的以一本为目标,有如下几方面原因。一是学校老师的“误导”,随着高考录取率的提高,现在一些地区的中学,已经不再关注上线率,而转而关注本科率,以及一本率,有的学校甚至有老师明确告诉学生,考不上一本,等于没有考上大学;二是家长的“期望”,在学校和老师的反复“灌输”下,一些家长也深知一本院校对孩子的重要性,去年南方周末就曾报道,一位老农对孩子的教育要求是,“考不上一本就去死”,连老农也知道一本是如此重要,更何况城镇家庭的学生父母呢?三是学生从未接受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获知的信息也十分有限,我国的孩子可谓从幼儿园起就开始准备高考,可在高考咨询讲座中,我经常遇到的一个现象是,听讲座的高三学生,根本不知道高考填报志愿的基本知识,也说不清自己究竟对哪所大学哪个专业感兴趣,他们毫无属于自己的人生规划,都是“被规划”。

  老师的“误导”和家长的“期望”,当然有其背后的深层次制度原因,比如高等教育资源按学校等级配置、依旧十分严重的学历情结、用人中的学历歧视,其现实的结果是,在错误的教育观念影响下,加之没有足够的信息,高中学生的所有目标,就成了考上一本学校。这既影响基础教育,以扼杀中学生的兴趣、个性,去成就其“目标”,也影响高等教育,同学们一上大学,就没有了目标。而与我国中学生的这种情况相比,美国从小学五年级开始,就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告诉学生怎样选择自己的人生目标,并自主制订计划,去实现目标。学校往往会给每个学生每个职业的薪酬待遇、工作环境、岗位要求等信息,然后让学生选择自己想从事的职业,并根据这一职业的要求,设计自己的求学路径:上什么学校,选修什么课程。当然,美国的教育给孩子们充分的选择空间,中学即实行学分制,甚至可选修大学的课程,而不像我国中学,大家都得学习语数外,没有多大的选择空间,家长和老师看到孩子专心于高考科目之外的课程学习,是心里“发毛”的。

  看到71%的学生都认为自己可以上一本、都选择一本,也许家长和老师,都笑了。可是,有谁听到孩子内心的哭泣?有谁会关注,在社会强加的成才模式下,他们为这样的成才模式付出多少代价,又究竟能成为怎样的人才?

  相关推荐:早定乾坤:2010年高考政治各题型专项指导与训练
       2010高考数学:针对试卷题型制定复习攻略
       背好单词扎实做听写练习 高考英语复习指导
文章搜索
万题库小程序
万题库小程序
·章节视频 ·章节练习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微信扫码,立即获取!
扫码免费使用
国家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新疆
黑龙江 内蒙古 更多
高考栏目导航
版权声明:如果高考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高考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免费复习资料
最新高考资讯
文章责编:liujun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