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某大学举办的自主招生考试。楚林/东方IC
今年1月,同在上海的同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和东华大学等6所高校,各自进行了2010年的自主招生考试。人们发现,其中有4所高校“不约而同”地没有将语文列为考试科目;与此同时,有的高校明确规定报考考生不分文理,必须进行英语,数学考试。
作为国内所有升学考试必考科目的语文,为何遭到高校自主招生考试的“拒绝”?只考数学英语不考语文的高校,究竟想通过自主招生选拔什么样的人才?带着社会公众的关切和舆论的质疑,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日前在上海市“两会”上追踪采访了同为上海市人大代表的上海财经大学校长谈敏、华东师范大学校长俞立中和东华大学校长徐明稚。
不考语文
是不是“学科歧视”?
记者:自主招生不考语文是不是因为数学和英语更为重要?这其中有没有“学科歧视”的因素?
谈敏(上海财经大学校长):上海财经大学今年在自主招生考试中只考了英语、数学两门课程。之所以不考语文,不是因为它不重要,而是学校将其视为考生所必需的素质基础,而且还有高考可以帮我们把关。
根据现行教育制度,即使考生已经通过了上海财大的自主招生考试,也必须要在高考中至少通过一本线后才能被录取,因此语文基础过差的学生是不可能进入上海财大的。同样的,因为高考还要考语文,所以考生们也不会因为自主招生考试的缘故而放弃语文学习。
我认为高校自主招生考试不考语文引发争议是可以理解的,但这个问题不应该纠缠到学科重要性上来。如果因为语文重要就一定要考语文的话,那么在我看来历史、地理同样重要,那么是否也应该一并列入考试科目呢?如果从知识全面性的角度来要求高校进行自主招生考试,那就会与这项制度设计的初衷背道而驰。
俞立中(华东师范大学校长):可能因为华东师范大学今年正好与上海其他高校同时举行自主招生考试,因此有些媒体就在报道中把我们给弄混了。实际上,华师大今年的自主招生笔试并未取消语文考试,而且不分文理专业,均进行了语文、数学、英语三门的笔试,其中数学是150分,语文和英语均为120分。
徐明稚(东华大学校长):东华大学今年的自主招生考试也没有考语文,但认为不考语文就是“学科歧视”,是鼓励“学好数理化英,走遍天下都不怕”,这样的观点有些偏颇。减少考试科目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减负,不能让自主招生考试成为另一场高考,学校也能通过自己的选材标准和思路发现人才,这绝对不是对语文的“学科歧视”。
不考语文
能否减轻学生负担?
记者:既然是为学生减负,为何在所有学科中率先削减语文考试?不考语文就能达到减负效果了吗?
徐明稚:同为“工具”,为何不考语文却还要考英语呢?我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目前国内考生存在着这样的现实情况:如果单看高考成绩,他们的英语成绩往往要好于语文成绩;但从实际情况来说,绝大多数人都是汉语水平远远高于英语水平。自主招生考试保留英语测试,就是要避免“哑巴英语”,测出他们真实的英语水平;而对于中文而言,能够通过高考的学生在语言表达和使用上基本没有太大问题。
俞立中:即使自主招生不考语文了,事实上也不能达到“减负”的初衷。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在高考以外再增加任何的笔试都有违减负本身的理念。事实上,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的情商更重要,因此包括师范类自主招生在内,华东师大近年来一直注重学生在面试中的表现,考核的是学生的知识面、语言表达能力、心理健康和稳定性等。
一种较为理想的自主招生模式,应当是完全取消笔试,而通过学生个人在中学阶段的各方面表现情况,形成一个客观的评价体系,由所在中学的教师、学校推荐。通过这样的方式,或许我们能多发现一些奇才,而增加笔试这样的形式本身,对选拔特殊人才而言,显得有些苍白无力。
谈敏:现在有些高校在自主招生考试中的考题设计雷同,有的科目繁多,根本不是减负而是“增负”,简化考试应当是未来发展方向。经过两年多的自主招生考试探索,上海财大也在对中学校长推荐的学生表现进行积累总结,以形成自主招生的诚信体系,希望未来能够把自主招生看作参考项目,而主要依靠中学推荐。
相关推荐:高校自主招生不考语文引热议 到底孰对孰错清华大学等五校2010年自主招生联考试题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2022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目已公布
2022年湖南高考地理答案已公布
2022年湖南高考生物答案已公布
2022年广东高考地理试题答案已公布
2022年湖南高考生物真题已公布
2022年广东高考真题及答案汇总
2022年浙江高考真题及答案汇总
2022年广东高考生物真题及答案已公布(完整版)
2022年浙江高考政治真题及答案已公布(完整版)
国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山西 | 辽宁 | 吉林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宁夏 | 青海 | 新疆 |
黑龙江 | 内蒙古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