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命题
统一命题
单独报考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2022高考 > 高考历史 > 高考历史辅导 > 正文

201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古今中外文化教育制度

来源:考试吧(Exam8.com) 2010-2-2 14:51:34 要考试,上考试吧! 万题库
历史学科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4.答案要点:

  (1)(从备考看内容,从考试作用看特点)儒家学说(四书五经)。读书与做官紧密结合(教育为统治阶级培养统治人才)。

  (2)(归纳明清八股取士的形式及消极影响)内容专取四书五经,文体采用八股文。束缚了读书人的思想,加强了专制主义(阻碍了中国科技的发展)。

  (3)(归纳洋务运动中教育措施的作用)洋务派。适应了洋务运动需要,培养了翻译、军事和科技等实用性人才。

  (4)(从进步性和局限性两方面看待清末学制)添设西学课程,科目设置全面,经学仍占据重要地位。促进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5)(从课程设置看趋势,从科技与经济发展看影响)趋势:自然科学学科增多,鼓励科学研究(理性主义的影响增强)。 影响:德国科技高度发展,如电磁波、X射线、发电机、内燃机等;出现许多新兴工业,如汽车制造、电力、化工等;德国成为欧洲强国,工业产值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6)(充分认识教育的重要地位)认识:要加强社会的发展,必须优先发展教育。

  15.答案要点:

  (1)(从孔子的教育实践及教育思想角度回答)私人办学;教育及于平民;推出了合理的教学方法。(3分)

  (2)(点明阶级属性,一分为二看待)方法:阶级分析、一分为二。(2分)结论:材料一中的孔子代表奴隶主贵族,政治上是落后的;材料二的孔子代表地主阶级,政治上是进步的。(2分)

  (3)(言之成理即给分)避免简单贴标签,应历史地看问题。(2分)(考生答案如超出要点但言之成理,可在每问总分范围内酌情给分)

  五.新题预测

  01.我们说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的依据是 A

  ①兴办私学,打破“学在官府”的局面  ②提出“有教无类”的思想

  ③他强调“不耻下问”、“温故知新”  ④维护周礼,主张贵贱有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02.《日知录》说:“开元以后,四海晏清,士无贤不肖,耻不以文章达。其启诏而举者,多者二千人,少犹不减千人。所以百才有一。”这里赞赏的是 D

  A.秦朝军功授爵制 B.汉代察举制

  C.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D.隋唐科举制

  03.宋代以后最具权威性的科举考试的教科书是 C

  A.《春秋繁露》 B.《五经正义》 C.《四书章句集注》 D.《四库全书》

  04.有网友发表帖子讨论科举制时说:“自秦以来,科举兴于世,始以八股为试,学子彻夜秉读。然科举追求功禄,令学子神经麻木,岂真学识耶?”对该帖最恰当的评价是 D

  A.对科举制的评价完全正确 B.仅从追求功禄评价科举制是片面的

  C.关于科举制的史实和评价都有问题 D.关于科举制和八股取士产生的时间都有错误

  05.从1872年到1875年,清政府每年派遣30名幼童留学,同时规定幼童留学生每3个月要学习华文14天,内容为《孝经》和圣谕。清政府派遣幼童留学的主要目的是 A

  A.培养强国人才 B.扩大中国影响 C.弘扬传统文化 D.废除科举制度

  06.以下图片所示的场景中,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C

  

201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古今中外文化教育制度
A.对学生述怀: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B.开创私学之先例,所收学生并无贫富贵贱之分

  C.讨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的问题

  D.学生问他何谓“仁”,他说,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07.“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这首创作予1935年,由田汉作词,聂耳谱曲的《义勇军进行曲》后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和法国的国歌《马赛曲》的共同之处是 A

  ①都是在外敌入侵,民族危机的情况下创作的 ②都激发了人民的爱国热情

  ③都鲜明地体现了革命年代的时代精神 ④都是电影的主题曲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01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古今中外文化教育制度
08.某学者进行了一场学术演讲,演讲提纲如右图所示,你认为该学者演讲的主题是 D

  A.重大科学理论的出现是科技革命的先导

  B.欧洲是当今世界的科技中心

  C.伟大的科技革命造就伟大的科学家

  D.伟大的历史人物推动历史进程的大发展

  09.下列哪个选项较适合王安石变法和戊戌变法在教育改革方面的共同点 C

  ①为改革造舆论并培养人才 ②着眼点在改变中国的社会制度

  ③改革当时的学校教育制度 ④特别注意培养精通实务的人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0.明治维新中最有远见的改革措施是 D

  A.改革落后制度,建立新的体制   B.大力改革,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C.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 D.大力发展教育,培养建设人才

  11.(13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世官制是先秦时期在选官用人方面所实行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春秋以来,宗法世族的削弱,动摇了世官制的根基;其时士阶层的崛起与私学的产生为职官制的形成创立了条件;而战国新人才观的提出以及县郡制和谷禄制的推行又为职官制的形成提供了思想理论依据和制度保障,从而使职官制逐渐取代世官制成为选官用人的主流。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先秦时期“世官制度”下,主要官员是通过怎样的方式产生的?(1分)根据材料一,分析先秦时期“世官制”被取代的原因有哪些?(2分)

  材料二 东汉时期的民谣说:“举秀才,不识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直(耿直)如弦,死道边,曲(投机取巧)如钩,反封侯”。

  (2)材料二中反映的是什么制度?(1分)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制度中官员产生的主要方式是什么?(1分)

  材料三 观察下面一幅图片

  

201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古今中外文化教育制度

  (3)根据材料三中的图片,分析图片反映的是一种什么制度?(1分)这一制度流行于中国古代的哪一时期?(1分)

  材料四 在漫长的科举考试中,曾产生出700多名状元、近11万名进士、数百万名举人(至于秀才就更不计其数了)。中国历史上,善于治国安邦的名臣、名相,有杰出贡献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外交家、军事家等大都出自状元、进士和举人之中。我国的科举制度从宋元以后东渐西传,越南、日本、韩国、朝鲜在其国内都较长时间仿照中国推行过科举制度;法国、美国、英国等国家选拔官吏的政治制度也都直接受到中国科举制度的作用和重要影响。西方现代的文官选拔制度、我国现代的教育制度和干部选拔制度都是中国科举制度的继承和发展。因此,孙中山先生曾在《五权宪法》充分肯定中国的科举制度“是世界各国中所用以拔取真才之最古最好的制度”。西方人将中国的科举制度称之为“中国第五大发明”(《五权宪法》)。

  (4)科举制度兴起于何时?(1分)其选拔官员的方式是什么?(1分)“八股取士”的做法出现于何时?(1分)

  (5)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度有何积极影响?(3分)

  答案要点:

  (1)世袭。(1分)宗法世族的削弱。士阶层的崛起。私学的产生。战国时期新人才观的提出,县郡制和谷禄制的推行。(2分)【评分说明:本小题学生在答题时,如果摘抄材料,也酌情给分。】

  (2)察举制度。(1分)推荐。(如果学生回答“推举”、“举”等,都给分。1分)

  (3)九品中正制度。(1分)魏晋南北朝时期。(如果学生回答:“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也可给分,1分)

  (4)隋唐时期。(答:隋朝、隋炀帝时期均可给分,1分)考试。(1分)明清时期。(1分)

  (5)影响:保证了专制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士人从政,为行政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促成了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从追求公平公正的角度来看,也有一定的合理性。(3分)【评分说明:学生如果回答:“科举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推动了中国古代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为中外选拔人才和官员选拔制度提供了借鉴”。“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和进步产生了重要影响”。“选拔了大量的人才”等等,均酌情给分。】

上一页  1 2 3 
  相关推荐:高考解题能力大突破:历史比较类问答题模板
       高考解题能力大突破:历史审题思路与答题法
       历年高考各学科常考基础题大全(历史卷)
文章搜索
万题库小程序
万题库小程序
·章节视频 ·章节练习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微信扫码,立即获取!
扫码免费使用
国家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新疆
黑龙江 内蒙古 更多
高考栏目导航
版权声明:如果高考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高考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免费复习资料
最新高考资讯
文章责编:宋晓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