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命题
统一命题
单独报考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2022高考 > 高考历史 > 高考历史辅导 > 正文

2010届高考中国古代史知识:社会进步与制度创新

来源:考试吧(Exam8.com) 2010-2-3 14:10:16 要考试,上考试吧! 万题库
历史学科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含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包括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制度两个概念。前者是指中央的决策方式,即皇帝个人专断独裁。后者是指全国各种军政财大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

  2.原因:

  ①经济根源:由封建的经济基础决定的。封建的个体小农经济要求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保证生产发展。封建地主阶级也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保护封建土地所有制,镇压农民的反抗。

  ②政治根源:适应地主阶级建立和巩固政权,完成和巩固统一,加强对人民控制的需要。

  ③理论来源:法家“集权”理论。

  3.过程:

  形成:战国。①韩非子“集权”思想;②秦国商鞅变法,建立县制。

  确立:秦朝。①政治上:确立皇权至高无上;中央设三公九卿,地方实行郡县制;颁布秦律。②经济上:确立土地私有;统一货币、度量衡;车同轨,修驰道。③思想上:推行“焚书坑儒”,实行思想专制。④文化上:书同文、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巩固:西汉有①郡国并行制②汉武帝政治上推行封建大一统的措施察举制、刺史制度、“推恩令”、“附益之法”、在军事上北击匈奴、南攻越族、在思想上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完善: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等

  加强:北宋集中军权、行政权、财权、司法权等措施,尤其是对地方管理措施要重视。

  发展:元朝重点掌握宣政院、行省制度。

  强化:明朝在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皇权空前加强;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大权统归中央;废大都督府,行五军都督府;颁布《大明律》,维护封建特权统治;设置厂卫机构,以保卫皇权;实行八股取士,以加强思想控制;清朝的军机处、大兴文字狱等内容。

  结束: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4.特点:皇权的至高无上和专制独裁;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以“君权神授”来神化皇权以巩固统治;以文化专制来巩固政治专制;中央和地方、君权和相权的矛盾伴随着集权制度发展的始终。

  5.基本矛盾和发展趋势

  一是皇权和相权的矛盾。其发展总趋势是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

  二是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矛盾。

  发展总趋势:地方权力不断收归中央,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6.评价

  (1)积极作用:①有利于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②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维护祖国统一、国家独立与领土完整。③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大规模的公共建设,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④有利于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民族融合,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2)不利影响:①在封建社会上升发展时期,其积极作用为主流。但在下降时期,其消极作用越来越明显,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社会进步。②君主专制易形成暴政、腐败现象,成为社会进步的严重障碍。

  二、中央机构和官制的变化:略。

  三、地方行政制度——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度、土司制度、改土归流

  四、选官制度

  两汉:察举制、皇帝征召等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隋唐至明清:科举制(隋:建立;唐:完善;北宋:发展;明清:没落)

  五、监察制度

  秦朝:御史大夫

  两汉:刺史制度

  北宋:通判

  元朝:御史台

  明朝:按察使司和厂卫特务机构

  六、少数民族的政治制度

  辽:蕃汉分治(南北面官制度)

  金:猛安谋克制度

  后金:八旗制度

  相关推荐:高考解题能力大突破:历史比较类问答题模板
       高考解题能力大突破:历史审题思路与答题法
       历年高考各学科常考基础题大全(历史卷)
文章搜索
万题库小程序
万题库小程序
·章节视频 ·章节练习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微信扫码,立即获取!
扫码免费使用
国家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新疆
黑龙江 内蒙古 更多
高考栏目导航
版权声明:如果高考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高考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免费复习资料
最新高考资讯
文章责编:宋晓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