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答疑】
作文不会考世博、玉树救灾
问:古诗鉴赏题我经常考不好,怎么办?
喻:古诗鉴赏无非是问你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感情,用了什么写法。解古诗题注意三点:第一,不要脱离诗人生活的时代和具体处境;第二,要重视诗中的文化因素,比如人称(子、君、尔都是第二人称)和意象(月亮表思乡,红豆表相思,梧桐表凄冷,流水表时间的流逝等等);第三,对全诗内容和作者思想观点的评价要实事求是,不要人为拔高,不要动不动就“崇高”“伟大”,诗人所抒发的无非是相思情、故乡情、山水情、忧国情等。
问:文言文阅读题我有时做得好,有时不太好,特别是翻译题,我往往不准确,真急人!
喻:文言文阅读题的命题已十分成熟,选文和题型也已相对稳定,你们也已经基本上适应了,所以应该不会有大的问题。解题步骤可以这样:先认真读全文,有少量不懂没关系;接着先做第三题,它是要你选出对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也就是说,四个选项中三项是正确的,认真读它,会帮你读懂全文;最后再做第一、二题。其中第一题是考文言实词,如果对有的字的解释是否准确吃不准,你可以想一想,这个字在这里是否是通假字或词类活用;如果对这个字的解释从来没见过,它往往是正确的。
文言的翻译是该认真对待,前两年考下来的情况不是很理想,主要是对句中有些字的翻译没有落实到位。要记住,翻译的原则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凡属文言实词,一个个都要译出来,但比喻、借代、互文不能直译;一般用现代汉语的双音词去翻译古文中的单音词;如果是感叹句、疑问句或反问句,要把语气译出来;为求准确,最好先打草稿,把译文修改好后再抄到答题纸上去。
问:现代文阅读题总是做不好,请问喻老师有何解题技巧?
喻:不要动不动就指望技巧。我只能告诉你这么几点:第一,要有文本意识。总的说来,答案都在文本中。如果问你某个词的含义是什么,多半可以在该词的前一句中找到答案;如果问你某句话的意思是什么,那你就要想一想该句在上下文的特定语境中的实际意义(有时是比喻义或象征义);如果问你作者在文中表达了什么感情或者思想观点,多半可以从文末的抒情、议论句中看出来。第二,要有要点意识。如果标明该题4分,可能要答两点;如果是6分题,多半至少包含三个要点。第三,要有规范意识。答案的用语要规范,既要运用一些术语,又要简明通顺。
有些文章虽然文中没有不认识的字,但仍然不大看得懂。这是因为它写的是你不熟悉的生活,说的是你我不很理解的道理。那你要尽可能按作者的思路去想,千万不要用自己想当然的判断去代替作者的想法。
问:我的作文一般不会走题,就是总感到没什么内容好写。
喻:不是没内容好写,而是你没有动脑子去想。自己的经历、家庭的趣事、学校的活动、朋友的情谊、流行的歌曲、网上的信息、所读的课外书刊、所学的语文、历史、政治、地理知识,都可供你选用,只要选材扣题就行。
问:有些专家提倡我们写记叙文,而我们的老师建议我们写议论文。想听听您的意见。
喻:他们说的都有一定道理。我的意见是,你决不要丢弃自己的优势。你擅长写议论文,高考时你还是写议论文;你平时记叙文写得好,那你高考时仍选记叙文。
问:我写议论文,讲几句道理就没话可说了。喻老师,你有什么办法教我吗?
喻:我想到三个办法。一是用举例来证明你论点的正确,例子可以是一两个生动的小故事,也可以是一组有说服力的数据。二是运用政治课上学过的哲学原理,以此作为理论根据。三是作逻辑推理,或作假设分析,或作因果推导,等等。哪种方法用起来顺手你就用哪种。
问:大家都说,开头一段一定要写得吸引老师,该怎么做呢?
喻:说得对,开头的确很重要。第一段不能有错别字,不能出现明显的病句,语句要通畅,字要写得好一点。如果是议论文,第一段最好能亮出中心论点,入题要快,不要绕圈子,不要写“题记”。
问:我看人家的满分作文,很有文采,语言优美,真是羡慕。在高考前,我怎么才能使自己的文章显得美一点呢?
喻:恕我直言,这不可能。语言优美、有文采,决非一日之功,而是长期积累修炼的结果。要知道,语言优美并非写好文章的第一要素,紧扣题目、内容充实才是最重要的。有些同学的作文堆砌词藻、内容空洞,是不可能得高分的。要全文都有文采,不现实,局部有点文采还是可以通过努力做到的。比如,你可以引用名人警句,可以适当用些修辞方法,变换一下句式,穿插几句有文化有内涵的歌词等等。
问:今年作文会怎么考?
喻:我估计,题型依然是“提示语+题目”。这可能成为江苏高考作文命题的特色。第二种可能是纯命题,没有提示语,只有一个题目。内容以人为本,从大的方面说,不外乎人与社会、人与文化。
问:世博会、玉树救灾会考吗?
喻:不会,至少题目本身不会直接与此挂钩。20多年来,作文命题一般不与当年政治形势挂钩。至于你要在作文中提到世博会、玉树救灾,那是你的自由。
问:离高考没几天了,我该做些什么呢?
喻:不要再做题目了,要好好梳理总结一下。未来一周时间,我建议做以下几件事:(1)回顾一下三次模拟考试的情况,重点想想哪些考点考得不理想,分析一下原因,同时想一想,老师在讲评试卷时强调过什么。(2)把常见的多音字、形声字、常用常错的成语再仔细看一遍。(3)继续背诵古诗名句,不仅为了应对默写题,更是为了在高考作文中能够引用。(4)找出近三年的高考佳作看一看,不要背,主要是学学人家的立意和写法。(5)记住:自己常写常错的字在写高考作文时千万不能再写错。因为一个错字扣1分,不可轻视。(6)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要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要对自己充满信心,只有这样,才能临场正常发挥,甚至超常发挥。
【命题解押】
一、以《醒》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定。
【提示】(1)醒,既可以理解为生理状态(睡觉醒来了),也可理解为心理状态(由迷糊而清醒)。可以在“醒”前加字,变成“清醒”、“觉醒”“猛醒”等,也可在“醒”后加词,变成“醒悟”“醒后”等,这就化大为小,便于入手了。(2)可写一个人的觉醒,原先困惑、糊涂,甚至因受蒙蔽而上当受骗,后来知道了真相,终于看清了某个人的真面目(或看清了事物的本质),写成记叙文。(3)也可写成议论文,由个人或民族的“醒”,悟出一番道理;甚至可以说“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是一种生存智慧。
二、愉快的经历是生活,痛苦的回忆也是生活。生活不可能总是鲜花灿烂,有时也会荆棘遍地;但生活还将继续,脚步还得向前,阳光总在风雨后。
请以《这也是生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1)角度自选(2)立意自定。(3)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提示】(1)题目是一个单句,“也”是关键。提示语告诉你,“也”要写的生活是令人不愉快的一种生活,但又是“还得向前”的一种生活。比如:经过一番努力,做成了一件事,很高兴,这是生活;吃了不少辛苦,事情还是没做成,很沮丧,这也是生活。事情出了点差错,被人批评指责,很委屈,这也是生活。如此等等。(2)如果写记叙文,应该写出这种生活的过程,并用适量的心理描写,来体现内心的“不满意”和最终的“不在意”。(3)如果写议论文,在解释了题目中的“也”字之后,可按下列思路去写:首先指出,在现实社会里,酸甜苦辣的生活都有;接着分析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坎坷和不幸;最后以“阳光总在风雨后”的乐观向上心态结束全文。第二部分可以分若干层次,用举例论证加以展开。小到个人,大到国家,都可作为例子。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甲:2005年我读了舒马赫写的名为《小的是美好的》经济学著作。作者对建立“特大城市”持批评态度,认为城市规模最合适的人口上限为50万人左右;城市规模大了会造成病态发展,带来许多麻烦的难题。我同意他的看法,小巧玲珑,多么美妙!
乙:不久前我读了外国人写的《中国人的“大”情结》,说中国人什么都“好大”,对城市、对建筑规模追求在太空中能看到,对商场的规模追求能写进吉尼斯纪录。我不同意这种看法。大有什么不好?大气磅礴,多有气派!
丙:我看气球最好,可大可小。
请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拟题目,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提示】:(1):甲、乙、丙三种观点都可以作为角度,也可以把两种或三种观点进行比较,作为一个新的角度。(2)你可以在领会材料含义的基础上,从现实生活中找素材,编个故事,写成记叙文;也可以从材料出发,联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写成议论文。(3)如果写议论文,实质上是要你论述大与小的关系。无论是个人规划、城市建设,还是国家发展,都要从实际出发,都要遵循客观规律,该大则大,该小则小,大要大得适当,小要小得合理;大与小也应根据客观需要及时地进行调整,让其在动态中保平衡,就像气球,要大还是小,完全根据需要,但太大肯定不行,因为太大会爆炸。为求论述的严密,最好能运用一些哲学原理,并举出恰当的事例,或相关的数据。
·2021年高考作文九大猜测 (2021-5-14 16:13:53)
·2021高考作文押题:关注热点 你就成功了一半 (2021-5-11 16:29:15)
·2021年高考作文考什么?这10大热点不要错过! (2021-5-11 16:24:31)
·2021年高考语文作文出题会在哪方面呢 (2021-5-7 18:14:57)
·2021年高考作文预测:偶像与英雄 (2021-4-25 13:39:05)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2022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目已公布
2022年湖南高考地理答案已公布
2022年湖南高考生物答案已公布
2022年广东高考地理试题答案已公布
2022年湖南高考生物真题已公布
2022年广东高考真题及答案汇总
2022年浙江高考真题及答案汇总
2022年广东高考生物真题及答案已公布(完整版)
2022年浙江高考政治真题及答案已公布(完整版)
国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山西 | 辽宁 | 吉林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宁夏 | 青海 | 新疆 |
黑龙江 | 内蒙古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