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创新练习:
1.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作出了全面部署,紧急拨付特大抗旱补助经费4亿元,提前发放农资综合补贴和粮食直补资金867亿元,有力地支持了灾区的抗灾救灾工作。这说明 ( )
A. 价值规律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部门的分配
B. 宏观调控是市场调节的重要手段
C. 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必须有机地统一起来
D. 财政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
2. 中国的自然灾害应急体系已基本建立, 但目前应急体系确实存在一些缺陷。这反映的哲理是 ( )
A. 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B 矛盾无处不在, 矛盾无时不有
C. 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D. 事物的变化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3、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9年2月11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抗旱条例(草案)》。这说明 ( )
A. 国务院是立法机关,有立法权 B. 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前提
C. 民主集中制是党的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 D. 我国国家机关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
4、2008年入冬以来,华北、黄淮、江淮、江汉等地降水偏少,中国出现了大范围的气象干旱。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作出了全面部署,紧急拨付特大抗旱补助经费4亿元,提前发放农资综合补贴和粮食直补资金867亿元。今年国家还拿出100亿元用于农业机械补贴,将小麦最低收购价每斤提高0.1元。这些政策措施有力地推动了抗旱救灾工作。
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回答,党中央、国务院要求各地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好城乡困难群众生活问题的意义。
5、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9年2月11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抗旱条例(草案)》。会议指出,干旱灾害是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经济发展和用水需求增长,我国干旱缺水问题日益突出。为预防和减轻干旱灾害及其造成的损失,保障生活用水,协调生产、生态用水,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有必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制定抗旱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抗旱条例(草案)》从旱灾预防、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抗旱减灾和灾后恢复等方面,规定了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的职责,明确了不同等级旱灾发生时的抗旱措施,规范了水量调度,并设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
(1)简要说明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抗旱条例(草案)》的哲学依据。
(2)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抗旱条例(草案)》的经济意义有哪些?
参考答案
1、D 2、B 3、B
4、①有利于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 ②有利于我国国家机关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密切联系群众,改进工作作风,维护人民利益, 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③有利于加强党的建设, 巩固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扩大党的社会基础,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增强党的凝聚力,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共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5、(1)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②因果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③按客观规律办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2)①有利于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②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国家的宏观调控。③有利于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④有利于尽快恢复生产,促进国民经济发展;⑤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6.干旱灾害是中国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下图反映了我国1950-1991年间不同区域干旱季节分布及其对农业的影响。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图中旱灾最严重的地区(写序号)并说明依据。
(2)分析②、③两区旱灾季节差异的原因。
(3)说明①区春旱引发的最主要的次生灾害及其监测手段。
【参考答案】
(1)②区。依据:②区的旱灾粮食损失量占全国旱灾粮食损失总量的百分比(或B)、旱灾面积占全国旱灾面积的百分比(或C)均最高。
(2)②区:春季降水少;升温快,蒸发旺盛。③区:夏秋季受高气压(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干燥少雨。
(3)森林火灾;遥感技术。
7.目前我国石漠化正在以每年2 500平方公里的面积扩大,其治理难度甚至超过沙漠化,并日益成为制约西南地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顽疾。据遥感资料,贵州喀斯特地区目前石漠化面积已达5万平方公里,在1975年 ~ 1998年间平均每年扩大1800平方公里。广西石漠化面积已达4.7万平方公里,加上云南省,我国平均每年石漠化的面积约为2500平方公里,这个数字并不比沙漠化的扩张速度慢。
读某区域石漠化与森林覆盖率、生物多样性、人口环境容量统计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图中曲线名称: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2)从统计曲线的相关角度,分析石漠化产生的主要原因。
(3)试分析曲线②先升后降的主要原因。
[ 参考答案]:(1)石漠化面积 人口环境容量 生物多样性 (2)人类的不合理利用,森林(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加剧。(3)上升的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自然资源减少,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增多。
·2021高考文综各科最后冲刺复习策略 (2021-5-14 16:25:25)
·权威专家评析2020年高考全国卷III文综试卷 (2020-7-10 18:41:22)
·2020高考全国卷文综试题解析 (2020-7-9 8:47:48)
·考试吧:各科目2020年高考试题答案点评 (2020-7-7)
·2020高考:高三怎样快速提高文综成绩 (2019-9-30 17:07:06)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2022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目已公布
2022年湖南高考地理答案已公布
2022年湖南高考生物答案已公布
2022年广东高考地理试题答案已公布
2022年湖南高考生物真题已公布
2022年广东高考真题及答案汇总
2022年浙江高考真题及答案汇总
2022年广东高考生物真题及答案已公布(完整版)
2022年浙江高考政治真题及答案已公布(完整版)
国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山西 | 辽宁 | 吉林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宁夏 | 青海 | 新疆 |
黑龙江 | 内蒙古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