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北京高考是课改后的首次考试,除了在命题风格上有所变化外,还有一个引人关注的问题就是有关选修课程的考查。今年涉及到选修课程知识考查的题目有如下几道:
15.“君为主,则必尧舜之君在上,而后可久安长治;民为主,则法制多纷更,心志难专一。究其极,不为流弊。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根据材料和所学,判断这段文字的作者是
A。魏源 B。王韬 C。宋教仁 D。胡适
20.英国学者罗素在论述一位古希腊哲学家时说,他的一个重要思想是乌托邦,“它是一长串的乌托邦中最早的一个”。这位古希腊哲学家的另一个重要思想是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理念论 C。逻辑三段论 D。美德即知识
21.17世纪英国革命期间产生了一个意外的局面,革命因反抗一个人的专制开始,却造成了另一个人的独裁。这里的“一个人”和“另一个人”分别是指:
A。詹姆士一世、克伦威尔 B。查理一世、克伦威尔
C。查理一世、詹姆士一世 D。查理二世、詹姆士二世
37.主题三 茶叶与美国革命
1773年,英国颁布法令,允许东印度公司在美洲以低于走私茶叶50%的价格销售,并明令禁止英属北美殖民地人民贩卖茶叶。殖民地人民认为自由比喝便宜茶更重要。各殖民地纷纷召集会议,抵制英国的法令。1773年12月,波士顿人登上茶船,把价值15000英镑的茶叶倒入大海。
(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分析茶叶成为北美殖民地和英国矛盾焦点的原因及影响。(8分)
选修三本书到底今年高考考了几分?不同的统计方法有不同的统计结果:如果是只要涉及到选修知识就把分值算入选修考查的话有20分,如果是严格把一道题的分值区分选修、必修,选修就考查了10分。应该说,这和考前各种渠道所透露的考查分值没有太大的出入。但是即便就算是考了20分,选修三本书可一点也不比必修的三本书薄啊!那么怎么看待选修教材呢?首先,我要跟同学们说的是,不要把选修教材当成是一种负担,其实它能够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必修课程。以孙中山为例,必修1、必修3、选修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和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这四本教材都提到了。只有把这四本教材放在一起学习,才能深刻地掌握孙中山的思想,以及他为维护民主共和、实现革命愿望所做的努力。其次,我们再来看看这些考题。第15、20题其实即使没有学过选修,只要必修知识掌握到位,也能够选出正确答案,第21题的克伦威尔仅在选修人物中出现,但他也是作为英国革命的领导者出现在我们的教材中,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这一内容则出现在我们的必修1当中,而且紧接着就讲了英国代议制政府的形成过程。至于37题的第3个小问题,波士顿倾茶事件,也仅在岳麓版选修民主思想中出现,他是美国独立战争的导火索。必修1也详细阐述了美国独立后的政治制度改革的进程。也就是说选修知识要想被考查,要么它能够强化对必修知识的认识,要么它能够跟必修知识发生直接联系。这也给我们提供了两个启示:1、选修课程如果跟必修课程没有直接的联系,大可放心的放弃它!(如果出现了其他特殊情况除外,如社会热点之类);2、选修课程在复习时不要单独复习,而是要把它穿插在必修知识的框架内。听过或正在听我课程的同学会发现,课堂上我们就是这么处理的。这么做对高考能够更有针对性。
终上所述,从2010年北京高考历史题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四个结论来指导我们的2011年的高考复习:
1、阅读教材需仔细,注意新增加的小知识点。
2、高考历史的命题往往要结合时政热点。
3、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的分值大幅增加。
4、选修知识的考查一定是结合必修知识的。
当然,如果2012年后,地球没有毁灭,高考仍然举行,大概也还会遵循这些规律。就让我们期待吧……
·2021年高考历史冲刺复习指南 (2021-5-26 11:27:04)
·2021年高考历史复习历史分析“公式” (2021-5-14 16:37:28)
·2021高考历史复习要注意5个隐形知识点 (2021-5-14 16:36:26)
·2021年高考历史大题满分答题技巧总结 (2021-4-28 15:18:40)
·2021年高考历史非选择题万能答题模式 (2021-4-28 15:17:22)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2022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目已公布
2022年湖南高考地理答案已公布
2022年湖南高考生物答案已公布
2022年广东高考地理试题答案已公布
2022年湖南高考生物真题已公布
2022年广东高考真题及答案汇总
2022年浙江高考真题及答案汇总
2022年广东高考生物真题及答案已公布(完整版)
2022年浙江高考政治真题及答案已公布(完整版)
国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山西 | 辽宁 | 吉林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宁夏 | 青海 | 新疆 |
黑龙江 | 内蒙古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