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高考的日益临近,考生与家长都在寻找高考最后冲刺的方法与技巧。我们发现许多考生对于语文高考存在不少错误的想法,如果不及时纠正只会使复习“南辕北辙”,只有把握规律才能“事半功倍”。专家从四个方面给大家一个提醒——|xGv00|e9e4a874de2d5d12552cac38a5d5cf76
考分:少了它绝对不行
高考是一场全能项目的比赛,是四门学科的综合考查,不要拘泥于某一门学科的分数高低,在各方面都拔尖的考生毕竟是少数。根据统计,近年来高考语文市平均分基本在95分至98分之间,市重点的平均分也不过在101分至103分之间,按照《考纲》考试细则第4点明确的“试题难易的比例约为3:7”来看,150分里比较容易的题目约为105分,也就是说市重点的大部分学生最多也只是拿到了“基础分”,没有显示出什么优势。这也许是因为大家都不够重视的缘故,把数学、英语甚至“加一”科目排在语文之前,认为语文拿不到多少分,也丢不了多少分的看法是非常普遍更是非常可怕的。专家提醒你:如果语文学科是你的长项,充分地发挥出来,勇夺高分,它将给你的高考带来比你想象中更多的“收益”;如果语文是你的弱项,充分地重视它,全力保分,把语文高考可能给你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
答题:像数学一样精确
最近考生都在忙着填写志愿,填写志愿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对自己的高考进行估分,按照估分情况来决定是否能填报热门的大学和专业。相信大部分考生都会觉得语文高考成绩是最难预估的,虽然《考纲》“考试内容”里从“识记与理解”、“分析与综合”、“鉴赏与评价”及“表达应用”四方面对考查的内容说得非常明确,但是对于诸如“分析词、句、段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鉴赏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表现手法和语言风格”这样的考点,语文试卷究竟会以怎样的形式出题很难把握,考生最关注的作文题目更是难以捉摸,如果只是凭所谓的“语感”答题,恐怕语文分数的确很难“保证”。但如果你懂得“语文答题应该像数学一样精确”的道理并能够很好地在考试中实践,你的语文高考也可以胸有成竹。认真研究近5年上海高考语文卷,注意寻找“考点”与“题型”之间的关系,“传统”题型的一些变化形式,从中一定能找出些规律性的东西,然后总结出自己的解题思路与应试技巧,比如注意上下文的提示,注意文章或语段的内在结构,注意作者及作品的时代背景以及考题在整张试卷中的位置等。
应试:别把“初中”丢弃
许多同学错误地认为高考只与高中有关,初中的知识连同初中课本一起被扔进垃圾桶里,2009年《考纲》附录中明确罗列文言文要掌握的300个常见实词,其中高中160个,初中140个。2008年高考语文卷第三部分默写的第6小题,“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柳宗元《小石潭记》)”这篇课文就来自初中,出题者原以为是“送分题”,结果据统计,去年每30位考生中只有1人拿到这1分。常见的文言虚词如:安、但、而、耳、故、何、乎、或、既、乃、其、且、然、若、虽、遂、所、为、焉、也、以、已、矣、因、犹、于、与、哉、则、者、之等,几乎都曾在初中课文中露面,很多用法也在初中就学过,高考是对十二年基础教育的总结,3年初中怎能丢弃?
作文:不在“阴沟”翻船
占整个高考语文卷“半壁江山”的作文,今年阅卷老师要经过统一培训才能正式上岗阅卷,从公正的角度对考生无疑是件好事,但另一方面批阅的标准也可能更加明确,错几个字或者几个标点符号,说不定都会被扣好几分,所以写作时考生千万小心,切勿在“阴沟”里翻船。当然,作文除了审题准确,最要紧是给阅卷官“视觉冲击”,包括立意、观点、举例、表达、卷面等,阅卷老师分配到每篇应试作文的时间非常短,没有冲击力的文章绝不会得高分。
总之,临战状态下的高考语文备考,考生一定要纠正偏见找准方向,然后果断采取补救措施,对症下药,有的放矢,高考语文复习冲刺而取得高分就会有切实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