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填报指南:如何利用分数线报志愿
·高考志愿填报指南:“知彼”必知几个方面
·高考志愿填报指南:“知己”必知的六大要素
第三部分 两个定位与八大关系
一、找准两个定位是重点
只有知己知彼,在把握自身高考(Q吧)综合竞争力的基础上,进行全面的分析,才能确定自己在全体考生中可能占有的位置,为比较准确地填报志愿提供可靠的依据。
(一)、对自身高考竞争力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定位。
高考竞争力由六大要素构成,但主要表现在高考分数及由分数决定的位次上。由于有些地方第一、二批次(即重点批和本科批)是考前猜分填报、考后估分填报,故而只能够对自身高考竞争力进行预估定位。其依据是:通常来说,在高校招生计划、考生人数变化不大的情况下,一所中学、一个区县、一个地市的考生录取比例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大起大落的情况不是很多。因此根据考生平时在学校的成绩水平以及高三下学期的调考、联考、模拟考(约五次大考,各地有所不同),在区、县、市所处的位置来推断自己在全省考生中的位次。首先,看所在中学在全省处在什么位置,是省重点中学、还是市级重点中学、或是一般中学,所在中学近三年各批次录取率大体在什么水平等等。其次,看考生本人在学校全体考生中是什么位置,是优等生、还是较好生、或是一般生等。上述情况弄清后,考生的位置大体就清楚了。再次,结合高考前猜分、高考后估分的情况,是比平时好,好多少;是比平时差,差多少;再进行六大要素综合分析,就可加以修正确定了。
1、“猜分填报”定位法
(1)依据平时成绩定位。根据所在学校近3年的录取数据,结合该校学生的平时成绩,估计出本省市招生各科类各批次的录取控制分数线。例如:假设某校有高三(理工类)学生800人,该校近3年的加权平均录取率为一本25%,二本35%,三本10%、高职高专25%。则有:800×25%=200(人);800×(25%+35%)=480(人);800×(25%+35%+10%)=560(人);800×(25%+35%+10%+25%)=760(人)。也就是说,该校平时排名前200名的考生一般可以上一本院校,排名201—480名的考生一般可以上二本院校。排名481—560名的考生一般可以上三本院校;排名561—760名的考生一般可以上高职高专院校。在此基础上,考生就可以根据所在学校学生的平时成绩来估算本省市招生各科类各批次的录取控制分数线。即如果本校平时成绩排在第200位的考生的成绩为550分,那么就可以认为本省(市、区)招生第一批次的录取控制分数线为550分;如果本校平时绩排在第480位的考生的成绩为510分,那么就可以认为本省(市、区)招生第二批次的录取控制分数线为510分;如果本校平时成绩排在第560位的考生的成绩为450分,那么就可以认为本省(市、区)招生第三批次的录取控制分数线为450分。如果本校平时成绩排在第760位的考生的成绩为250分,那么就可以认为本省(市、区)招生高职高专批次的录取控制分数线为250分(通常各省市自治区将高职高专的录取分为两个批次,不细例举)。(说明:高考的实际难度与平时考试的难度是否相似、相近等因素不会影响这种估算方法的运用,因为考生的定位是根据考生的考分排序位置推算出来的。)
(2)依据模拟考试定位。
高考前“猜分填报”志愿的省市一般都非常重视模拟考试的情况,但由于时间上的原因,第一次模拟考试的情况统计得很详细,第二次模拟考试的情况一般统计得不很详细(可能仅有本校的情况统计),那就别说第三次了。
通过模拟考试的情况,一般会统计出各地市、各区县的各科类各批次的录取控制分数线的参考线,各科类考生成绩分布,各学校各科类考生成绩排名等等信息资料。因此考生及家长可据此给自己定位。下面是2007年北京市部分区一模各科类各批次的录取控制分数线的参考线。
2007年北京市部分区一模各科类各批次参考分数线。
科类
各区 文史类 理工类
第一批 第二批 第三批 第一批 第二批 第三批
海淀区 500 455 430 500 435 410
东城区
西城区 480 440 400 500 440 400
朝阳区 465 420 410 484 400 390
宣武区 479 436 404 472 418 383
崇文区 470 435 405 450 395 365
丰台区 499 472 434 495 427 400
当然,仅根据一次模拟考试的情况加以定位不够全面,那就用二次或三次模拟考试的情况加以定位,如何定呢?考生根据自己所在学校近3年的录取数据,结合学校组织的2次或3次模拟考试的加权成绩(如何计算加权成绩在第一章知己必知高考考分情况中已有介绍,这里仅仅只将计算对象稍作调换),估计出普通高等学校在本省市招生各批次的录取控制分数线。具体的计算按照“依据平时成绩定位”中的介绍进行即可。(说明:高考的实际难度与模拟考试的难度是否相似、相近等因素不会影响这种估算方法的运用,因为考生的定位是根据考生的考分排序位置推算出来的。)
2、“估分填报”定位法
(1)依据平时成绩定位。根据所在学校近3年的录取数据,结合该校学生的平时成绩,估计出本省市招生各科类各批次的录取控制分数线。例如:假设某校有高三(理工类)学生800人,该校近3年的加权平均录取率为一本25%,二本35%,三本10%、高职高专25%。则有:800×25%=200(人);800×(25%+35%)=480(人);800×(25%+35%+10%)=560(人);800×(25%+35%+10%+25%)=760(人)。也就是说,该校平时排名前200名的考生一般可以上一本院校,排名201—480名的考生一般可以上二本院校。排名481—560名的考生一般可以上三本院校;排名561—760名的考生一般可以上高职高专院校。在此基础上,考生就可以根据所在学校学生的平时成绩来估算本省市招生各科类各批次的录取控制分数线。即如果本校平时成绩排在第200位的考生的成绩为550分,那么就可以认为本省(市、区)招生第一批次的录取控制分数线为550分;如果本校平时绩排在第480位的考生的成绩为510分,那么就可以认为本省(市、区)招生第二批次的录取控制分数线为510分;如果本校平时成绩排在第560位的考生的成绩为450分,那么就可以认为本省(市、区)招生第三批次的录取控制分数线为450分。如果本校平时成绩排在第760位的考生的成绩为250分,那么就可以认为本省(市、区)招生高职高专批次的录取控制分数线为250分(通常各省市自治区将高职高专的录取分为两个批次,不细例举)。(说明:高考的实际难度与平时考试的难度是否相似、相近等因素不会影响这种估算方法的运用,因为考生的定位是根据考生的考分排序位置推算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