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听过一个神话故事,名叫“神笔马良”,说的是一个穷苦孩子,得到神笔之后,画什么、得什么,为老百姓做了许多的好事。可后来,皇帝觊觎马良的神笔,便让马良画一座摇钱树。可马良先画海,后画风,再画船,最终把贪得无厌的皇帝给淹死了。
这则故事的深意在于,做人要勤恳努力,才能有所收获。可下面的这则新闻,却出现了现代版的“马良的神笔”——开光文具。
“这个笔是高考专用笔,而且是厂家专门到山东曲阜的孔庙为今年所有考生祈福开光的,它会在考场给你带来好运的。”5月16日,在乌市光明路附近一家文具店里,高三学生潘蕾听了店老板的介绍后,立刻掏了11元钱把这套“开过光”的六件宝文具买回家。(5月19日《都市消费晨报》)
购买“开光文具”的起始点,无非就是冲着“开光”两个字去的,希望这两个字能够帮助自己顺利通过高考,从而步入大学的校园。然而,消费者,也就是那些家长和学生有没有想过?文具如果从山东开光,在运到新疆,那成本得多高呀?
再者说了,这么批量的购买,那开光者要开多少年呀?如果不是机械化开光,恐怕不会有这么多的文具?至于机械化“开光”这类知识,限于笔者不掌握这样的知识,无从分析,请网友们自便去问问生产厂家。
进一步讲,是谁帮助这些文具开的光?肯定不是孔子,他已经作古了?是孔子的孙子的孙子的孙子?他也未必有资格吧?你的先验证,这个孙子的孙子的孙子的孙子是在什么地方读的大学,他是否具有开光的本领,他是否也跟西藏的神童那样灵验?
难道是又是老和尚?如果是他,消费者你就上当受骗了,这年月,大街上整天溜达的,说自己来自孔庙、来自少林寺等等各种地方的和尚都有,他们从开光到做法,样样精通,可是他们没准是某省某县的农民。
当然,你还需要确定的是,这个文具生产厂家是怎么搭上这条“开光路线”的?说句不好听的话,没准这几个字,就是生产厂家,自己印刷上去的。名义上是子虚乌有的“开光”,实际上是在骗取消费者的钱财。
说句实在话,学生和家长们当了冤大头了。这些“开光文具”肯定是假冒伪劣商品。按照《广告法》规定,这类消费已经构成了消费欺诈行为。基于以上两者,笔者建议,工商等政府部门,切实的肃清文具市场,不要让“开光文具”之流败坏了文化市场的风气。
要知道,文化市场不是封建“祠堂”,学生的前途不是买卖,容不得折腾。那些作着“神笔马良”美梦的学生和家长们还是早日从白日梦里醒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