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临近,高考加分问题备受关注,也引来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议论,特别是在好事者发现了高考加分的诸多“猫腻”之后,质疑声、改革声、否定声不绝于耳、于网,以至教育部新闻发言人也出来发话了,“教育部对高考加分的政策始终明确,那就是严守标准、宁缺毋滥、公开公示”。对这样的话,我们当然相信,但政策执行中常会漏洞百出,常会走样出拐,也是不争的事实。
笔者便从事过高校招生工作,对高考加分的种种略有了解,对其中的怪象、乱象均有所闻睹,但念及祖宗所谓“水至清则无鱼”,便相信主流是好的,事实也是如此。高考加分政策设计不错,执行也不错,还没有堕落成“乌鸦”。但强大的社会浸淫与影响,高考加分中总会不断冒出新的情况,总会有沙子掺入,也总会有不绝的改革呼声。其实,这些,也正是政策改进和工作进步的推力。
如教育部新闻发言人所解释,“国家认可的高考加分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国家照顾少数民族地区,还有烈士的子女等等这些特殊人群,体现对他们的关心;一种是为了不拘一格地选拔人才,体现对创新人才的倾斜,或者对于某些方面有特长的学生的照顾”。按照“阳光招生”要求,许多加分项目还必须通过省级检测,并进行公示,“没有经过公示的考生,以及加分的项目,加分的分值,是不能计入投档的成绩里去的”。
好的制度设计,还不是好政策的全部,它必须有最合适的执行者和执行环境,须有最理想的执行程序和结果。现在关于高考加分政策的争议,我以为更多地出在执行层面,因为,对特殊人群的照顾,对创新的鼓励,都该具有“普世”性,也不影响“公正性”,我们需要的是,对这些制度进行完善,加强监督,确保效果。
为此,建议将高考加分政策分为两类,一类是可以面向所有高校的加分政策,如对特殊群体的照顾,继续按目前的模式,由有关部门按条件审核、验证后予以确认,并进行公示。二类是鼓励创新的和一些特殊要求的加分,如各类竞赛加分、艺术体育等特长加分、创造发明加分等,这些加分,就是教育部所说的“不拘一格选人才”,就是让一些用特异才能者、一些专长者能不受刻板划一的分数线的影响,能以自己的专长进入高等院校,并继续深造,有所作为。对这一类人的加分,我以为,应将权力交给高校,交给相应的院校和对口的专业,也就是说,高校可以确定某一类考生在报考本院校或校内某些专业时,凭相应条件可以享受加分录取照顾,从而真正选到热爱那些专业,有一定专长的学生。这样,既保证了高考的公平性,也确保了“不拘一格地选拔人才”。
当然,不论什么样的加分政策和加分方式,都必须坚持公开公正,并进行全程的公示,还要根据有关法律法规,遵循人才成长的规律,科学规范加分项目的设置,明确标准,严格监督,严肃纪律,只有这样,好政策才会有好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