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间有戏言:中国人最大的幸福是当官没有在黑龙江省绥化市,孩子高考没有在吉林省松源市。绥化市委书记马德因卖官丑剧以死缓谢幕,而松源市今年高考舞弊案则刚刚上演,松源高考舞弊案成为最近媒体关注的焦点。
高考可以算是我国隋唐开创的科举制度的延续。科举制度是朝廷选人、用人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隋唐开创的科举制度拓宽了取仕的渠道,给寒门子弟带来了当官从政的希望,使许多优秀人才有了用武之地。狄仁杰、范仲淹、文天祥等历史名臣都是通过科举考试走上仕途的寒门子弟。然而,任何一项制度都会有利有弊,经过历史的演变,正义与非正义的搏弈,科举制度人为的腐败、考试内容的僵化以及社会导向的负面越来越显现,科举制度由促进社会进步的先进制度堕落为阻碍社会进步的落后制度。对科举制度最具讽刺意义的无情揭露当属清朝小说家吴敬梓老先生花了20多年时间写成的《儒林外史》。该小说通过对周进、范进、潘三爷等人物的刻画,将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毒害,热衷功名富贵而造成的极端虚伪及恶劣的社会风习表现得淋漓尽致,使人啼笑皆非、深恶痛绝。历史上实行了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最终在1905年寿终正寝。
新中国成立后的1952年建立了高考制度,1966年文革期间取消了高考制度,粉碎“四人帮”后的1977年恢复了高考制度,当年的12月11日-13日,全国570多万青年开始争夺27万个大学生名额,考试录取比例是29∶1。30年后的今天,应届普通高中毕业生的录取比例高达73%以上,平均录取率达到60%以上。通过高考制度为国家选拔了大量的优秀人才,促进了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高考的历史功绩是不容否定的。
但是就像历史上的科举制度一样,高考的弊端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诟病。高考作为应试教育之源,对我国学生素质的提高和创新的培养带来了不小的障碍,加之用人单位和社会重学历轻能力的风尚,进一步加剧了高考的竞争程度,导致了许多地方高考舞弊屡禁不止,甚至催生了松源市等地方高考舞弊产业的发展和高考舞弊高科技的进步。
据松原市公安局透露,扶余县刘艳华和何淑杰两名女教师共向考生出售高考作弊接听、接收工具27套,涉案金额40余万元。据记者调查,松原高考舞弊成风,一些考生家长花钱买场;一些监考老师对作弊者睁只眼闭只眼;更有好学生花钱买保护以免考场上被打扰。令普通民众陌生的不用耳朵,直接放入口腔即可感知声音的微型口腔骨传导耳机都用在了高考舞弊产业上。松源市高考舞弊技术之先进令《儒林外史》中代人应考科举的枪手景兰江和潘三爷自愧不如。
就像绥化市的官场生态令人胆寒一样,松源市的高考生态也令人心惊。松源市高考舞弊之风的兴起及如此强劲并非松原市教育局局长迟振军一个“突发事件”所能解释得了的。松源市高考舞弊案值得人们认真思考,它带给松源负面影响是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