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些高三考生通过热线咨询如何备考的问题,不少考生认为写作能力的提升是个慢功夫,离高考就剩不到一个月时间,再练也不会有太大的改观。对此,河南省实验中学语文教研组长张胜老师认为,考生的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其实在考前最后一个月,作文不仅要花时间练习,还要有计划、有步骤、有保障地练。
张胜老师认为,考场应试作文写作与自由写作最大的不同就是,考场应试文更注重写作形式规范,主题鲜明突出,语言简洁精致,特别是立意准确切题,而自由写作则以情思为重,自由随意,无拘无束。
“平时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尴尬:给名家名篇按应试的要求打分,不见得能得高分;而遇到的一些所谓的高考优秀作文,又往往不见得是真正优秀的文章。”张老师认为,只有立意准确切题,主题鲜明突出,形式规范简洁,书写美观整洁,符合应试要求与老师改卷习惯的作文,才能得高分。
考前写作要“八练”
“考前最后一个月,作文上不仅要花时间,而且还要有计划、有步骤、有保障地练。”张胜老师说,在考前一个月内,考生可以分8个方面有步骤地练习写作。
一练审题 审题准确是得分的根本前提,审题训练效果直接决定整个语文试卷的考试成败。历年高考,除2008年高考因直接考查社会热点(汶川地震)而造成审题难度几乎为零外,绝大部分都有较强的审题难度。
二练拟题 作文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必须简明生动,既扣命题意图,又体现文章主题。过于含蓄会让人一头雾水,而过于直白,又让人觉得没有语文味,整个类似社科文或政治哲学小论文。作文题目必须成为文章的关键词、反复词,否则就有可能形成文不对题的结局。有的同学常常先写好文章,再拟出标题,甚至有的同学因为时间紧张,忘记写上文章题目,这都是极不应当的。
三练结构 结构混乱是许多同学尤其是写作能力一般的同学的通病,开头繁琐,入题缓慢;段落冗长,不讲分段;材料堆砌,不知过渡;首尾脱离,不知呼应。应试文的结构一定要条理性强,层次分明。文章主体结构提倡用最简单的结构形式:并列结构、对比结构。
四练首尾语段 首尾语段本是练结构的一项重要内容,但首尾段的成败对整个作文得分影响太大,尤其是材料作文。开头要尽量体现 “三个绝对”:引述材料绝对精简,语言表达绝对简洁,观点提出绝对鲜明。
五练素材调度 素材运用是整个文章的支撑。最受不了空洞无物的文章,最受不了一味传统陈旧的素材运用。到了高三末期硬说自己读书少素材积累不够是对自己的无知和否定。每个学生头脑中都绝对拥有大量写作素材,关键是如何调度。所以只有不断训练写作素材的调度,才能灵活运用,越用越活,越用越多。“读课本,看经历,想课外,积累素材很重要。”
六练题型适应 各类作文题型都应进行训练,不宜进行猜题押题,胡乱投宝。近几年高考作文题型丰富,话题作文、命题作文、材料作文缤纷亮相。所以,不能只练一种题型,应在老师的合理安排下有计划有侧重地训练。
七练强化语感阅读 没有读,就谈不上写。
八练纵览历次写作 整体把握自己写作特点。要在最后一段时间,拿出自己写过的七八篇考场作文,主动和老师一起分析研究自己总的写作特点,充分做到知己。这一点在考前至关重要。
提纲式训练写作,可省时间
对于正在备战高考的高三学生来说,时间非常宝贵。而写一篇作文需要的时间较长,也让不少考生忽略了写作练习。张胜老师说,其实练习写作,可以不整篇练,而采取提纲式训练的方法。“提倡考生一周练二至三次,每次20分钟,制定出应试作文不同文体不同题型的提纲训练模板。”
张胜老师以考场议论性文体训练为例,提供了提纲训练模板给考生作为参考。
标题 要能紧扣命题,体现主题,简明生动。
立意 这是作文成败的关键。要注意两个方面:哲学取向与道德趋向。
开头部分 体现命题、标题与主题,讲究句式,力求简洁精致,展现语言功底。
主体部分 紧扣标题、主题行文构思。明确分论点与欲用素材,素材要新、旧、人、事、言兼顾。
结尾部分 呼应标题与开头,体现主题,简短有力。
这样的科学高效的提纲训练,既省时间,又能针对学生考场应试作文的特点进行强化,既实现了量,又达到了质。
张老师再次提醒考生,高三最后一个月,作文训练不可停滞。作文毕竟是最能反映学生语文素养与语文综合能力的一道大型考题,加强读写,不仅对作文60分有直接的帮助,更对高考试卷中15分的语言表达题、30分的诗歌赏析和现代文学类散文作品阅读赏析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