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命题
统一命题
单独报考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2021高考 > 高考资讯 > 高考动态 > 正文

10位人大代表建议高考学考分离 形同考公务员

来源:考试吧(Exam8.com) 2011-2-12 16:55:29 要考试,上考试吧! 万题库

  出了多少高考“状元”,升学率多高,成了不少普通高中的比拼目标,对高考升学率的片面追求使学校缺乏推进素质教育的热情。能不能像大学生自主考公务员一样,由高中生自己报名参加高考?昨天,10位省人大代表提交了关于普通高中教育与高考招生分离的议案。

  代表观点

  比拼升学率,谁有兴趣搞素质教育

  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的潘溪民代表是金坛市华罗庚中学的校长,也是这一议案的主要起草人。谈到高中的应试教育,他用“焦虑”来形容自己的心情。“素质教育谈了很多年,但效果一直不理想。为什么推进不下去?学校就没有积极性。尽管省教育厅采取多种措施阻止普通高中片面追求升学率,但成效不明显,一些地方的主要领导、教育主管部门仍然把升学率和政绩挂钩。这带来的后果就是,应试教育愈演愈烈。”

  潘溪民代表指出,升学率本身没有错,但错的是有些学校为了升学率,不惜搞题海战术,加班加点。帮助学生考大学没有错,但错在把不适合上大学的孩子也通过题海硬“磨”进大学。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学习兴趣、求知欲和学习的主动性受到严重挫伤。有的学校从早上五点开始学习,一直到晚上十一二点。有的学校几乎天天考试。几年学下来,学生就会厌学。“这种磨出来的大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考上大学后学习后劲不足,进入社会后创业能力不强,甚至连工作也找不到。是对孩子的极大伤害,也是对国家的伤害。此外,每年高校的招生人数是一定的,通过题海战术把不适合的学生硬塞进大学,也会将一些适合的学生排除在高校大门之外。人才资源的错位,对双方的发展都不利。”

  潘溪民代表认为,普通高中教育是培养人才,高考招生是选拔人才,两者各有其责。但是,多年来“十年寒窗苦,一考定终身”的制度使得普通高中教育沦为高考的“附庸”,其教育目标也就只剩了一个,就是把更多的学生送进大学,而不是更多地考虑全面提升学生素质。

  学考分离,学生网上报名高考

  目前,大学生考公务员都是自主报名,考上考不上,都与学校无关,高校也不会在意今年本校考出了多少名公务员。公考的模式能不能引入到高考中来?潘溪民等十位省人大代表提出了这一大胆的设想。

  “高中教育与高考招生分离,从制度上遏制排名、攀比之风。”潘溪民代表说,普通高中只对教育本身负责,遵照国家课程标准,全面落实课程方案,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同时学校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质量评价体系,全面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

  而高考及招生工作则与高中教育分离。“像公考一样,由高考招生部门组织学生在网上进行报名,学生自己设置密码,自己查阅分数,自己填报志愿。一切都可以在网上自主完成,不需要再由学校介入。”他进一步解释说,比如报名工作可以在寒假期间开展,每年5月上旬参加学校毕业考试,毕业后学生离校,自行参加高考以及后续的志愿填报工作,高中不再对此负责。

  相应地,学生考试成绩、考上哪所学校等情况也只有学生自己知道,学校、地方主管部门不再进行统计。“让高中摆脱高考的压力,走出应试教育的泥潭,不断增强办学活力和办学特色,真正为国家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人才。”

  两点疑问

  如何保证高中的教学质量

  升学率排名虽然备受诟病,但没了高考升学率这条硬杠杠,高中的教学质量又如何衡量?会不会因为缺乏评价体系,而导致办学质量的下降?

  潘溪民代表表示,“评价学校的教学质量要至少回头看五年,不是看当年高考的升学率,而是看学生进入高校和毕业后,为社会做出的贡献。尽管某一个中学升学率不高,但她培养出了栋梁之才,甚至出了世界级大师,那就是教学质量高的学校。同一所高校同一个专业的学生,当初进校的分数都差不多,在大学里的发展后劲却可能差别很大,这就反映出了高中的教学质量高低。所以现在不少高校都在评优质生源基地,华罗庚中学是清华、南大的优质生源基地,这说明高校对我们素质教育的认可。”

  他认为,学考分离后,高中的主要任务有两点,一是把学生的潜力甄别出来,哪些是适合搞理论的,哪些是动手能力强的,哪些适合搞文艺等等,再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培养。第二就是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如何让家长接受学考分离

  学考分离可以让学校摆脱应试教育的“紧箍咒”,可对于广大学生和家长来说,高考这根指挥棒依然存在,他们还无法摆脱对高考分数的追求。

  一位学生家长在听到学考分离的提法后连说“那怎么行”,“如果实行高中教学和高考招生分离,学校可以没有后顾之忧地搞素质教育,那孩子的升学怎么办?素质是提高了,但分数如果上不去,高校能录取吗?”确实,虽说现在有些名牌大学也会录取一些高素质的偏才,但这种幸运儿毕竟是凤毛麟角,大多数学生还是摆脱不了“一考定终身”的命运。学考分离又如何解决家长们的担忧?

  对此,潘溪民代表认为,一方面,家长应该接受,社会也应该接受一个观点,上大学不是孩子的惟一出路。“有的大学生毕业了,二十五六岁还找不到工作,家长这时才后悔,早知道读高职了。在就业市场我们也可以看到,多少大学生找不到工作,而又有多少企业招工困难。国家需要各种不同类型的人才,大家都去读大学了,谁来动手,谁来做工人?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特长,教育是要让他们更好地发挥特长,而不是全部上大学。”

  而且,素质教育也不意味着升学率的下降,“素质教育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提升了,分数也不会受到影响。所以学考分离并不代表高考的分数会降低。”潘溪民代表举例说,华罗庚中学一直努力追求素质教育,高考的升学率、上名校的比例也一直很高。“2006年我们学校有8个学生考上了清华,这在50万人口的县级市金坛来说,已是很高的比例。”

  编辑推荐:

  各地2011高考报名时间及报名方式汇总

  各地2011高考报名时间及报名方式专题

  各地2011高考报名条件及报考政策汇总
文章搜索
万题库小程序
万题库小程序
·章节视频 ·章节练习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微信扫码,立即获取!
扫码免费使用
国家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新疆
黑龙江 内蒙古 更多
高考栏目导航
版权声明:如果高考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高考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免费复习资料
最新高考资讯
文章责编:wb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