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命题
统一命题
单独报考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2021高考 > 高考资讯 > 高考动态 > 正文

三问自主招生:如何在理性与科学中坚实前行

来源:考试吧(Exam8.com) 2011-2-28 17:54:54 要考试,上考试吧! 万题库

  2月26日,全国高校自主招生联盟中“卓越联盟”的自主选拔考试在全国25个省市同时开考,3万余名考生参加了考试。至此,经过两个星期的“鏖战”,包括“北约”、“华约”、“卓越联盟”、“北京五校联考”在内的2011年自主招生考试落下帷幕。

  在探索“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完善“一考定终身”的高考制度、落实高校的办学自主权等方面,自主选拔制度作出了探索和努力。但另一方面,如何在制度的设计和执行过程中,做到机会公平、程序公正、科学选才,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记者走进2011年自主选拔考试考场,与考生、家长、高校招生负责人和专家学者面对面,三问自主招生,如何在理性与科学中坚实前行。

  一问:热捧是否理性

  思考:如何变“趋之若鹜”为“各取所需”

  今年的自主招生考试“热”到什么程度?先看考生,很多考生都同时参加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同济大学或天津大学的考试。据考生反映,甚至有同学报名申请了7所高校的自主选拔。再看学校的统计数据,天津大学招生负责人说,26日共有1100余名天津籍考生在天大参加“卓越联盟”自主选拔考试,其中有810多人报考天大。天津市教育招生考试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天大每年在天津市的录取数量也就是700多人。

  为什么有如此热度?名列年级前20名的北京市十一学校的张斐然同学“校荐”清华,“自荐”北大和人大,谈及为何报考这么多学校,她的理由是“增加保险系数而已”。天津市某重点高中一位教师说:“我们学校的毕业生,进入北大、清华、南开、天津大学等重点院校都没有问题。我们也希望考生安心复习,不要奔波于各个学校的自主选拔考试当中,但是,家长不同意,他们会说其他学校的学生都有机会获得自主加分,为什么我们的孩子没有。学校也很无奈。”

  自主招生之所以如此“热”,一方面源于高校的推动,一方面源于考生、家长,甚至中学的“随大流”。很多人并没有真正认识到该制度的初衷和本质,还是只将其作为“增加一些保险系数”来看待。

  有专家强调,理想的招考制度应该是招生和考试分开,学生可以参加多次考试,以最好的成绩向学校提出申请。学生对人生进行了理性规划,不是选择最好的学校,而是最适合自己的学校。学校不是盲目地招收成绩最好、最“优秀”的学生,而是选择最符合学校定位和人才选拔定位的学生。

  当然,在目前优质教育资源相对有限的情况下,社会应正确对待考生和家长对自主招生的“热衷”和“无奈”,随着自主选拔制度的不断完善和不同高校自身特色的逐渐鲜明,全社会也都会更加正确和理性地看待这一制度,不仅仅是“趋之若鹜”,而是“各取所需”。

  二问:考试是否科学

  思考:如何兼顾学校特点和考生个性

  目前,现行的自主选拔考试大多采用笔试加面试的方式。笔试委托给专门的第三方考试机构来命题和组织,面试则由学校各学科学术带头人组织,并逐渐加大面试权重。

  如何凸显自主选拔考试的科学性?一方面要合理分配笔试和面试的权重,一方面还要让命题体现“水平”,既不过分超越高中教学大纲,被指为“偏题、怪题”;又要考查出学生的个性特点,体现出学校的办学特色。几所高校招办负责人都强调“这是个难题”。

  复旦大学招办负责人强调,获得自主招生试点资格的院校都是重点大学,但长期以来缺乏独特的办学理念和氛围、缺乏世界一流大学的招生能力,加之全社会认同分数是高校录取的唯一依据,所以在面对这一招生改革重任时,各学校都苦于找不到突破口。

  在开展自主招生的前几年里,试点院校完成的自主招生选拔总人数有的并没有达到相应院校招生计划数5%的比例。也源于上述原因,在自主招生的选拔方式上,高校无一例外地采用笔试作为选拔依据,无法体现不同大学的人才选拔理念以及倡导和推动全面素质教育的社会责任。

  目前,尽管几大联盟的考题大致相仿,多数考察阅读与写作、数理、自然科学、人文与社会等,但已经有学校根据自身特点,突出选拔的个性化,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赵显利表示:“卓越联盟”的命题思路就是选拔未来的工程师,而不是所谓的“尖子生”——更看重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在面试环节注重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另有一些学校则采用“全面试”的尝试。

  有专家评价,让考生通过自主选拔明确自己的个性、特长,并慎重考虑自己的人生规划,这符合自主选拔考试的初衷,值得提倡和进一步探索。

  三问:选拔是否公平

  思考:如何保证大多数考生的根本利益

  在我国优质教育资源相对稀缺的情况下,自主选拔考试如何确保公正与公平,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有观点认为,自主选拔考试的不公平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非优质教育资源地区和学校的孩子不公平,很多农村没有网络,考生甚至不能网上报名;二是高校和学生之间的地位不平等,学生的自主性无法体现,是被动选择。

  多方质疑,使得自主招生政策的落实更为谨慎。目前已有80多所院校具有自主选拔资质,但教育部原则上还是将各高校的自主招生比例控制在5%—8%左右,不突破10%。此外,根据政策,对于个别优秀的考生,一些高校可以将录取分数线降低到考生所在省份的一本线。但迄今为止,大部分高校还是将加分控制在5分到60分以内,录取“优惠”尚未降低到一本线。

  尽管清华、北大等都对优质教育资源相对薄弱的地区给予适当政策倾斜,清华还推出了专门针对这些地区考生的“自主选拔B计划”,但还是有公众对该举措的有效性提出质疑,认为即使是名额上给予倾斜,“但这些考生在考试过程中也是吃亏的”。比如,面试中遇到“用一个成语形容你眼中的哥本哈根气候会议”、“如果谷歌退出中国,你们怎么看”等问题时,信息闭塞地区的考生相对吃亏。

  赵显利认为,农村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考生,享受的优质资源很少,要改变这一现状,实现教育公平,是一个系统工程。对于自主选拔考试来说,也要在执行每一个计划的过程中,把这个问题作为一个因素考虑,不要进一步导致不公平的加剧。

  还有专家指出,公平公正,不仅需要高校作出努力,基础教育阶段承载了更多教育公平的内涵。在自主选拔考试的过程中注意做到公平的同时,在基础教育阶段,优质资源有效辐射,教育均衡的早日实现更是根本之道。

  编辑推荐:

  各地2011高考报名时间及报名方式汇总

  各地2011高考报名时间及报名方式专题

  各地2011高考报名条件及报考政策汇总
文章搜索
万题库小程序
万题库小程序
·章节视频 ·章节练习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微信扫码,立即获取!
扫码免费使用
国家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新疆
黑龙江 内蒙古 更多
高考栏目导航
版权声明:如果高考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高考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免费复习资料
最新高考资讯
文章责编:wb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