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阅读:海南省六招严堵“高考移民”
海南省考试局有关部门负责人透露,2006年高考,海南省将以分工审查、资格公示、作假考生将被取消报名或加分资格等措施严堵高考移民。
为截堵“高考移民”,所有考生在报名时均要“签订”诚信高考承诺书。对于提交虚假材料取得报名资格的考生,一经查实,按照有关规定取消其报名资格...[阅读详细]
探讨高考移民的根源,必须弄清两个概念:第一,什么叫“高考移民”?所谓“高考移民”,是指部分考生利用各地存在的高考分数线的差异及录取率的高低,通过转学或迁移户口等办法到高考分数线相对较低、录取率较高的地区应考。第二,为什么会出现“高考移民”?说“各地的教育水平不平衡”未免太抽象。举个有点极端例子吧:湖北某省重点中学有张三和李四两个学生,张三在班上的成绩一直是第一名,李四则是倒数第一。高考结束后,张三和李四同时考上了清华大学。原因很简单,张三在本地参加高考,而李四在西部某省参加高考。再比如,一个考生在“高考高地”考600多分,上个象样的本科都难,可是如果在某些“高考洼地”,考了200多分都有可能上本科。相关资料显示,2004年文科重点录取分数线,北京474分、新疆538分、山东600分,各省分数线竟相差100多分!经济学上有个洼地效应的概念,指一个区域与其他区域相比,环境质量更高,对各类生产要素具有更强的吸引力,从而形成独特竞争优势。不同地域之间录取分数线的差异如此巨大,你说只要有可能,哪个考生不想方设法地往“高考洼地”移民呢?只要是人都有弱点,如果制度的设计上能够让人有空子可钻,哪个人不想钻?能占便宜,谁不想占?更何况是决定人生命运的高考?我国高考制度设计上的“一考定终身”决定了:所谓知识改变命运,其实是高考改变命运。1分之差就可能在高考的独木桥上被淘汰出局,高考“惟分数论”的残酷现实逼得家长和考生不得不铤而走险,冒险把赌注押在移民上。
多年来,我国一直实行以省、市、自治区为单位确定录取指标和划定高考录取分数线的政策,虽然指标的分配带有明显的地区利益博弈和“长官意志”的痕迹,但确实在客观上保证了地区教育水平低省份的考生能上好学校,从而间接地保护了该省考生的利益。因此,面对高考移民,有关省份均相继下达封堵令。但每年都下的封堵令能杜绝高考移民吗?有专家对此提出质疑:“堵”只是增加了“移民”的成本和风险,“只堵不疏”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高考移民”问题。
是否可以这么说,只要全国统一高考与分省定额的录取制度存在,高考移民就很难根除。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公平,我想严堵之外,更应该考虑的是,通过制度改良来实现考生最大程度的公正。(完)(陈清华)
相关专题:海南高考移民状元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