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叶琦 实习生陈晰 发布时间: 来源:海峡都市报
8月,2005年普通高招录取尚未结束,2006届的高三学生已经齐刷刷地坐在教室里为冲刺明年高考磨刀霍霍。与此同时,原本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高三语文老师却很茫然:“教了十几年书,轻重缓急原本是一清二楚,但是今年高考语文题型大变脸,省里尚未出台与《考试大纲》相关的本省自行命题的学科‘考试说明’,现在真不知道该怎么给学生上课了……”
这边一线老师呼吁出台“考试说明”,而另一边,有关人士则认为,如果出台“考试说明”会与“课程标准”冲突,有悖于课改精神。
高中课改走到现在,陷进了进退两难境地,因为高考成绩下滑,先行课改的江苏和山西等地市的课改受到严重冲击。我省的课改先行者———福州八中虽然高考成绩保持优秀,可仍有许多人士持怀疑态度,该校今年中招就出现二三志愿生源不足的尴尬局面。
课改精神无疑是好的,而且也是必须要进行的,但目前教育的指挥棒仍然是高考,这是课改迷失方向的最根本原因。课改到底该服从高考这根指挥棒,向指挥棒靠拢?还是指挥棒动一动,找出真正可实行的改革方案,让孩子们真正受惠?
题型大变脸:学生哭了
“老师,是不是少发了一张考卷?”6月7日上午高考语文学科开考后,有不少考生向主考老师这样提问。因为他们在试卷的第一页找不到曾经无数次背诵、记忆、反复训练并烂熟于胸的6道语文基础知识题(18分)。福州三中一位语文老师说,高考语文科结束后,有几个平时成绩优秀的学生哭着给她打电话说:“老师,我在高考的前一天还在拼命背拼音、字词,现在一道题都没有考,这么长时间的训练复习都白费了!”
福建师大附中的薛章辉老师介绍说,2005年福建高考语文试卷删去第一卷6道语文基础知识题,题型结构大变脸,但考前未授权相关权威部门进行告示(如颁布一个《考试大纲》“补充说明”之类的东西),结果不仅考生们惊慌茫然,一时间摸不着头脑,也让高三的一线教师们大为吃惊,措手不及。薛老师认为,之前被高三老师奉为命题准则的《2005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写),如今让他们无所适从。因为,原来复习掌握的内容可能不考了;原来不要求的部分现在比重又增加了,《考试大纲》的权威性和科学性又体现在哪里?
语文怎么教:老师茫然
2005年高考已经尘埃落定,2006届的高三学生也进入了紧张的毕业班状态。现在面临的问题是,明年的高考会是什么样的?今后的语文教学是否就不用重视语文基础知识了?如果语基知识都可有可无,又何来的语言规范?面对今年福建高考语文试卷,许多语文教师的反应是:今后的语文课到底应该怎样上!
“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着”念“zhao”,“安全着陆”的“着”念“zhuo”。除了死记,毫无道理可说,毫无规律可循……对付这样的语基试题,学生除了下死工夫,别无他途。众所周知,删去语文基础知识题、加大作文分值、强化语言表达与思维,将使那些完全靠勤学苦练获得语言基础知识及其解题技巧的考生失去竞争力,不可能再靠死记硬背轻而易举地拉开10~20分的差距。
“我们对改革始终持欢迎的态度,也完全赞同取消那些僵化的、需要学生花费大量时间识记的语基题。”福建师大附中的陈琳老师说,但是相关部门要给一线老师一个明确的态度,指明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而改革也必须要有连贯性,在平稳中寻找新的突破,“因为学生不是实验品,这个代价太昂贵了!”
“考试说明”与“教学指导”之争
教育中最敏感的“指挥棒”就是高考,所有的考生、家长、教师都在跟着这个“指挥棒”转。在采访中,许多老师表示,仅仅在我省高考自主命题的第二个年头,福建高考语文试卷便一举打破了高考试卷“稳中求变”的一贯原则,让未做任何准备的中学语文教学十分不适应。一线的老师们呼吁,年内应尽快出台与《考试大纲》相关的本省自主命题的学科“考试说明”,同时相关部门应考虑着手成立本省的考试中心,肩负起对命题老师的培训任务,让命题者能够准确把握高考的改革方向。
对此,长期从事新课程改革研究的福州八中的高山校长有不同看法。他认为,在《国家课程标准》出台之前,一线教学的老师习惯以《考试大纲》代替《教学大纲》;如今《国家课程标准》已经颁布,它在教学领域里有法律规范的效力,指引着教学考试的改革方向,如果再出台其他纲要都将与之相冲突。但由于《课程标准》比较空泛,不便于一线老师用在教学上,因此,应该呼吁出台一份权威的“课程标准教学指导意见”,对老师研究课程标准、把握教学与考试的方向提供指导。因为高考的命题不能超越《课程标准》的范围,这才是今后教学的方向,要让课程改革与课程标准达成共识;而教育部推进高考分省自行命题,其用意就在于引领教材改革和课程改革方向。
高中课改与家长信任之惑
据可靠消息透露,原定今年秋季我省普通高中全面进入高中新课程改革,将学分制引入高中教学,但目前由于种种原因,改革将暂缓推行。7月底,在福州市中招普通达标中学录取工作中,作为一类校的福州八中大爆冷门,虽然一志愿录取线为394.5分,但在二、三志愿轮转投档时,由于招生数未满额,最低录取分数线降至359分。福州八中的连副校长说,尽管低分的生源只是个别学生,优秀生占了绝大多数,但这也是八中招生历史上罕见的遭遇。
将这两件原本不相干的事情摆在一起,颇有些让人感到无奈。作为高中新课改的试点学校,同时又是首批示范性普通高中,福州八中的“选课制、走班制、学分制”改革已经走过七个年头,为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积累了许多经验,为什么在中招的时候,没能吸引大量的优质生源?而高中新课改的暂缓推行,是否也意味着改革遇到了阻力……
有一位学生家长的说法也许颇具代表性:作为家长,最终的希望是孩子能进入理想的大学。课程改革的理念的确很新很好,但是高考还是按以往的学科设置,一考定终身。要是孩子把时间都花在选修课、走班制上,肯定会挤占必修课的学习时间,这样还能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吗?而且,究竟新课改会是什么样,现在还是个未知数。
“教育增值”与高考升学率之叹
高中课改的最大变化是引入学分制,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兴趣特长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相对以往学年制统一的课程板块,更加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然而今年高考后,有学生向记者抱怨说,高中三年学习中,学校用上课时间给我们组织社会调研、第二课堂等素质教育的内容,占用了20%的学习时间,但这些对高考没有用,我真后悔当初浪费了太多时间。
“高中课改并不是不要高考升学率。”福州八中的高山校长以福州八中推行课改实验为例:福州八中在高中课程改革方面经过七年的摸索,经历了初高中分设、生源结构调整等一系列变化,但近年来高考升学率始终保持增长的势头,今年本科上线率达80%以上,在榕城一类校中位居前列,这也验证了课改理念中“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的成效。“怎么来认识一流的教育改革,不是学校选择最优秀的生源,而是把各种不同水平的学生教好,让每个学生个体都实现‘教育增值’,这才是课程改革的理念,高考原本就具备选择人才的功能,因而成功的课改必然能在高考中体现出高水平。”
高校长表示,如今,高中新课改正在全国部分省份试行,短期内,也许会因条件的短板阻碍课改优越性的发挥,但这并不代表人们对课改失去信心。因为,改革从来就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改革的最终结果一定是好的,而且将来必然有这样的原则:不能让课改靠拢高考,而是命令高考顺应课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