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命题
统一命题
单独报考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2022高考 > 高考资讯 > 高考热评 > 正文

杜绝高考舞弊需多层次立法 排除一切权利阻挠

6月9日,1000多万考生走出了高考考场。高考,无疑还是这个社会一年中受关注最广泛的日程之一。在所有这些关注中,最牵动人心的仍然是那个话题:公平。然而近日,中央台连续报道了今年高考期间吉林多个地方发生的高考舞弊现象。群体舞弊事件,一下子被捅到了全国人民面前,考场内外勾连、“买场”成风、高科技作弊器材泛滥、舞弊者家长围攻公安局屏蔽车、考生疯抢试卷抄袭,甚至有恃无恐到令人难以置信:撕打抓作弊的监考老师。

如果说,高考是所有考试中最引人注目的,那么高考期间所反映出来的作弊现象猖獗,不过是最显眼的冰山一角。今年5月28日,吉林省公安机关破获该省最大一起非法生产销售高考作弊器材案件。相关负责人透露,考试舞弊已经成为一个巨大的产业,从生产销售作弊器材到卖试题、卖答案,形成了一条龙的产业链条,所有由国家组织的考试均有相应的作弊网络,而使用的器材绝对可以跟“间谍”设备一拼高下。在拥有如此先进的作弊设备及专业服务的背景下,高考中出现大规模“舞弊”现象就不足为奇了。

群体舞弊的主体早已不是一个人乃至一代人,至少涉及了“两代半”人:考生、非法生产销售者以及负有长期管理责任的政府官员。而这些主体的背后潜藏着一条自上而下的庞大利益链,不同主体利益均沾、各取所需。面对这条暗流涌动的利益链,不少人自然而然把眼光投向了法律,寄希望于考试立法。无疑,《考试法》在我国至今仍然缺位,但种种迹象表明,该法的制定正在提速,近期出台的考试法草案,历经数年酝酿与打磨,也在逐步完善。作为此次考试法出台的剑锋所指,震慑考试作弊是其一大亮点。重点打击考试中的徇私舞弊行为,特别是国家机构工作人员的徇私舞弊行为;而一些团体性的恶性舞弊事件将被严厉追究法律责任,直至刑事责任。但考试法毕竟只是考试法,而非反作弊法,立法目的仍集中于对考试的程序、结果、效力等进行统一和规范。光靠一部法律、惩处几个人,就能让考场环境焕然一新的想法未免简单。

目前涉及作弊犯罪行为的罪名有三项:分别是刑法第282条、283条和284条规定的内容,即非法获取国家秘密;非法生产销售窃听、窃照等专用间谍器材以及非法使用窃听、窃照等专用间谍器材。然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犯罪团伙开始破解相关法律。比如,深知高考试卷是国家秘密,因此他们有一条原则:绝不碰高考试卷和答案,以免触犯刑法第282条;他们只生产兜售作弊器材,而这些器材,单一经营都是允许的,只有结合在一起才组合成间谍器材。

面对这天罗地网般的作弊网络、技术含量日新月异的作弊工具,以及越来越高智商的犯罪行为,杜绝舞弊现象需要一个好的制度构架,这当然可以表现为法律。但这个法律架构毫无疑问应该是多层次、全方位的,除了新增立法填补空白区域,用一般的教育处理到行政处分等手段震慑考试作弊,更应对现有立法进行补充、完善、解释,以避免借法律空隙逃避罪责。而且,更重要的是,在执行过程中排除一切既得利益以及权力的阻挠。

文章搜索
万题库小程序
万题库小程序
·章节视频 ·章节练习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微信扫码,立即获取!
扫码免费使用
国家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新疆
黑龙江 内蒙古 更多
高考栏目导航
版权声明:如果高考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高考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免费复习资料
最新高考资讯
文章责编:lany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