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命题
统一命题
单独报考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2022高考 > 高考资讯 > 高考热评 > 正文

重庆31名高考考生民族身份造假事件,因其对社会公平的践踏,自然引起强烈关注。但在公平问题上又有争议,比如,在一片主张严惩的声音中,也有人认为,取消高考状元何川洋录取资格,毁其一生太过残忍,对他本人未必公平。

公平,只是社会资源分配的结果,从不同的利益立场出发,自然就会有对公平不同的理解。而诚信作为利益分配的基础和前提,则是毋庸赘述的。只有从制度上保证诚信,才有可能保证结果公平。

其实,抛开公平之争,如果我们把诚信作为一个考生和官员最基本的素质和品质,那么取消造假考生的录取资格,对相关责任人严惩都是顺理成章、无可争议的。而且,我们也不难发现,考生民族身份造假事件,从各个环节、自始至终都是一场社会的诚信危机。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公平固然很受伤,而社会诚信则在泣血。

比如,篡改民族成分需过5关,而这层层关卡居然形同虚设,相关责任人的诚信缺失可见一斑。耐人寻味的则是这些造假者在东窗事发后的系列表演。比如,造假考生何川洋可以继续说谎“根本不晓得怎么回事”;他身为巫山县招办主任的父亲何业大也可以在坦承违法违规之后,诡辩“这是妹妹所为”;而石柱县副县长汤平在解释女儿更改民族成分时,声称都是“手下人”干的……他们为何在弄虚作假之后,敢于再三地编造谎言、违背诚信?

因为这样做并没有什么可以失去的。从高考制度乃至更广泛的社会领域,我们似乎有一系列针对社会公平的法律法规,却未见一套针对诚信的制度安排。对于弄虚作假者来说,只要能手眼通天、蒙混过关就是胜利。

在这样的制度环境里,违背诚信者可以不以为耻甚至厚颜无耻,而人们也居然对之网开一面、宽容有加。于是,诚信的危机在各个社会领域蔓延,从“三聚氰胺”事件,到“罗彩霞事件”……随手拈来都可以从中看到诚信匮乏的因子。

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诚信,被视为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但高高挂起的道德口号,恰恰证明其与普罗大众的疏离。然而,随着商业文明和市场经济的兴起,诚信成为现代社会的基本要求和现代公民的基本素质。诚信危机的爆发说明,对处于社会转型中的中国来说,我们对诚信的需求有多么强烈,而我们的诚信资源又是多么地匮乏。

对高考考生来说,他们是国家的未来,社会的希望。诚信的品质,应该融入他们的血液。因此,拯救社会的诚信危机,就从建立一套融入诚信考量的高考制度开始吧。

文章搜索
万题库小程序
万题库小程序
·章节视频 ·章节练习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微信扫码,立即获取!
扫码免费使用
国家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新疆
黑龙江 内蒙古 更多
高考栏目导航
版权声明:如果高考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高考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免费复习资料
最新高考资讯
文章责编:lany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