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是一场大考,怎么能不紧张?”虽然刘永明老师一直在叮嘱以平常心去考试,但在第一科考试开考前,张舒云手心里的汗怎么擦也擦不完。
高三(3)班的姜宁坦言,自己考试的时候倒没有感觉到紧张,只是在估分的时候才有些许紧张。“你知道的,今年数学题偏难。”她轻松地说。
白银市实验中学高三(3)班班主任李建生老师告诉记者:“10年前我带的一个班有70人左右,高考之后能被录取的也就六七个人,只占到全班学生的1/10。”今年,李老师班上有60多人,保守估计,能录取30人,超过1/2。
“当录取率只有1/10时,紧张不紧张由不得你。现在的考生,则坦然许多。”李老师讲道。
无论抱着何种心态参加高考,可以肯定的是,相比当年的70后、80后,现在的90后面对压力时自我调节的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
随着信息层次化越来越明显,90后考生获取的信息量也越来越大。随之而来的,他们的思维也更加多元、开放,也越来越愿意表达自我。参加了2001年高考的尚文君在8年前,目睹一位同学通过网络,详细了解了报考学校的信息后,站在电脑显示器前面目瞪口呆。“是目瞪口呆!”尚文君重复了一遍。今天,随手从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里搜索报考信息,在很多90后考生眼中早已成为家常便饭。
“如果说,高考是一种挑战,是一种‘困境’,我更愿意去挑战这样的‘困境’。换个角度,当发现生活的乐趣和创新后,生活就会成为享受。”张舒云这样说。
6月7日,高考考场。张舒云在高考作文题目上写下了:《另一种幸福》 享受生活。这也许是90后考生另一种与众不同的地方。
改变,历史的必然 从“3+2”到“3+X”,再到作文形式的转变,可以说,高考为了更好适应时代的变迁而努力改变着自己。然而,这种改变,远远不及围绕高考为核心的人发生的改变。这种改变,突出体现在90后考生这一群体当中。
1992年,中国提出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自此改革开放掀起一轮高潮。90后的孩子,正好成长在这个阶段,他们最大化地分享中国改革开放多元化的丰硕成果。
“面对高考,无论是思维方式还是接受教育方式,他们都远远优越于其他时期的考生。”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孙百才说。
“物质生活是基础,我感觉到,90后的考生和传统的考生不一样。他们渴求突破传统的社会秩序,比如说更多地愿意和老师以朋友相称,更多地愿意展示表露自己。他们改变的,更多属于精神层面。”孙百才说。
高录取率、低就业率,是摆在90后考生及其家长面前的一道“数学题”。2008年,我省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高达6.8万人。在个别市州,就业率甚至在35%左右徘徊。如果将高考也看做一种投资,在异常严峻的就业压力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发现这以前“只赚不赔”的“好买卖”悄然发生着变化。“现在来看,高考绝对不是孩子未来成长的唯一出路,但必要的高等教育可以让孩子的人生起点稍微高一点。”刘先生这样说道。
·最燃高中老师杨幼萍鸡汤文:《人生很贵,请别浪费》 (2017-8-29 18:29:30)
·社会热评:重奖状元不如精准帮扶贫困生 (2017-8-24 18:25:18)
·五大关键词解读新版《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 (2017-8-23 18:42:06)
·山东:150分以上高考落榜生还可注册入学 (2017-8-23 18:28:06)
·锐评:对“篡改高考志愿案”犯罪者必须严惩 (2016-8-18 11:5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