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命题
统一命题
单独报考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2022高考 > 高考报考指南 > 自主招生 > 自主招生最新动态 > 正文

自主招生没份儿 教育改革让农村孩子越落越远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09-7-9 15:04:44 要考试,上考试吧! 万题库

  “百科全书”式素质教育下的“穿新鞋走老路”

  青山中学高二年级语文老师汪于蒂谈起新课改,用一个“累”字来概括。她说:“新教材跨度大,涉及知识面太广,一门语文课,要跨越建筑、美术、天文、地理等各个领域的知识,有的知识十分前沿和深奥,教师必须是全才才行。农村学生没有查阅资料的条件,老师必须代劳,然后再教给学生。而每个教师都带七八个班级的课程,疲于应对。有的跨学科知识连教师都难以掌握,更何况学生了。”

  “现在的新课改,仿佛是要培养‘百科全书’式的学生,而一些新课改的考试试题,简直让人莫名其妙。如,今年安徽高考文综试卷有一道试题,让考生分析安徽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现实意义,并就怎样推动安徽文化创新提出合理化建议。像这样的试题,已经超出了学生的认识能力。”

  与课程设置复杂、考试试题深奥相对应的,是农村教师素质不适应新课改要求。

  宁夏石嘴山市隆湖中学高级教师魏银忠说:“一些山大沟深地方的农村教师,没有坐过火车,没有听过讲座,没有参加过研讨会,教学方法墨守成规,怎能教出跟上时代步伐的学生呢?”他认为,由此导致的后果是,即使农村学校课程设置全部到位,由于农村教育质量差,学生的素质也无法与城市学生相比。

  记者了解到,新课改推行后,农村教师先是参加短期集中培训,学习新课改的理念,然后是观摩一些新课改的课堂教学实录,接着就回到自己的课堂依样画葫芦地推行。学得囫囵吞枣,也没有经过自己的实践摸索,就在自己的教学中实行一种新教法,这不仅使得教师自己难以驾驭,教学效果也得不到学生的认可。

  种种条件限制之下,一些农村学校感觉很难适应新课改要求,开始知难而退,挂“素质教育”之名,行“应试教育”之实。一些学校所谓的“素质教育”,其实就是开展一些文娱体育活动,像研究性学习等有利于培养农村学生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课程,反而被其他科目占用。这样,就出现了新课改后“穿新鞋走老路”的尴尬局面。

  在甘肃省会宁县不少农村学校,物理老师无法按照新课标要求指导学生进行串、并联线路实验,只有通过画图的方式让学生死记硬背。会宁县三房吴中学教导主任王小兵说,新课改后,农村学校教学方法并未明显改变,就是学生死记硬背的“图形”“反应方程式”更多了。

  福建永春三中地理老师吴晓荣说,现在不少老师上课还带旧教材,在讲课的时候,用新教材中的内容将旧教材“补充”完整,该搞题海战术的还是搞,该死记硬背的还是背。这样下去,农村学生的综合素质什么时候才能得到提高呢?

  综合素质评价的“城市化”让农村孩子吃暗亏

  与新课程改革相适应,2009年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模式为:3+文科综合/理科综合+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

  这一考试模式突破“唯分录取”的高考模式,构建了“三位一体”的综合评价体系,统一考试和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评价方案。目前,安徽省对学业水平测试和综合素质评价确定为A、B、C、D四个档次。

  “今年我校有815名高三学生参加综合素质测评,没有一个学生获得A。”名列安徽省六安市示范高中的寿县瓦埠中学教导处副主任李多田告诉记者:“这主要是因为安徽省教育厅规定,评为A的学生必须是市级三好学生、优秀干部,或具有在市一级竞赛中获奖,以及在音、美、体等方面具有特殊技能的实证材料。我们学校学生没有条件参加音、美、体方面的专业培训,因此很难获得特殊技能的实证材料。”

  “难道只有会棋、琴、书、画,综合素质才算高吗?”瓦埠中学校长秦秀富对此提出质疑:“我们农村学生大多纯朴,富有爱心,我们学校不少学生在课余时间义务照顾孤寡老人,直到老人把感谢信寄到学校我们才知道,这样做好事不留名的学生难道综合素质不高吗?我们农村孩子自理能力强,他们可以在家做饭洗衣,而有些能歌善舞的城市学生,连自己的袜子都不会洗,两者相比到底谁的综合素质强呢?制定综合素质测评标准,应充分考虑到国情,考虑到广大农村的实际,不能将标准仅定位在城市,从而变得城市化!”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文章搜索
万题库小程序
万题库小程序
·章节视频 ·章节练习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微信扫码,立即获取!
扫码免费使用
国家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新疆
黑龙江 内蒙古 更多
高考栏目导航
版权声明:如果高考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高考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免费复习资料
最新高考资讯
文章责编:lany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