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命题
统一命题
单独报考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2022高考 > 高考资讯 > 高考热评 > 正文

  7月8日,一个题为《2008年北大文科在渝录取情况》的网帖再次蹿红。网友报料称,去年北大在重庆录取的22名文科生中,有21名是靠获得加分得来的机会。其中,来自巫山县的3名土家族考生涉嫌民族成分造假。(《成都商报》7月9日)

  网友所说的刘某某等人是否在民族成分上做了手脚?相信通过调查不难水落石出。但问题是,即使查明已在北大就读的刘某某等存在造假行为,按照相关部委的规定,立马取消其学籍,未必就能从整体上维护教育公平。

  众所周知,少数民族考生可加20分的政策,在全国已执行了二十多年。如果,对去年已被高校录取的造假考生,一经查实,统统赶出校门,那么,对前年、大前年、大大前年涉嫌造假的考生,是不是也该下达“驱逐令”呢?数十年来,因少数民族成分而获得加分的考生,累计多达数十万乃至上百万,要不要来个全国性的“加分大盘查”,并宣布其中造假者的学历、学位证书一律无效呢?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高考考生民族成分造假,家长或学校固然难辞其咎,但我以为,关键在于“一考定终身”的现行教育制度,存在明显的漏洞,以致一些家长把加分造假,作为一种让子女“出奇制胜”、拼抢高教资源的博弈手段。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如何通过法治途径,堵死加分造假的“后门”,确保教育公平、公正,才是当务之急。倘若一味追究、清算已在高校就读者的造假“原罪”,那不但需要付出巨大的社会成本,而且可能导致一场没完没了的口水混战。如此,无疑将冲淡我们对现行教育制度的反思与拷问,乃至将制度造成的积弊,归咎于那些涉嫌造假、但现在又不太可能逐一查究的个人。

文章搜索
万题库小程序
万题库小程序
·章节视频 ·章节练习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微信扫码,立即获取!
扫码免费使用
国家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新疆
黑龙江 内蒙古 更多
高考栏目导航
版权声明:如果高考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高考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免费复习资料
最新高考资讯
文章责编:lany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