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命题
统一命题
单独报考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2022高考 > 高考资讯 > 高考报考资讯 > 正文

高考志愿填报变成“押宝”皆因录取太僵硬

来源:大洋网 2009-7-15 16:17:46 要考试,上考试吧! 万题库

  今年中山大学投档线超出预估线10多分,使得一批“线下”高分生、如620分的考生与中大擦肩而过。一些考生和家长抱怨:学校的志愿填报指导“误导”了考生。

  这个新闻一出来,开始让人觉得可笑:人家不过“随口呃”,你们就当“秘籍”,怪得了谁呢?后来慢慢变成同情、难过。现在上个大学并不难,据说普遍的城市录取率都在60%以上,但为什么给人的感觉比过去难上十倍?填报志愿这个环节,本来只是作为录取参考,什么时候会成了决定成败的关键一环?

  众所周知,填报志愿是一门技术活。要充分了解学校、专业、录取规模、报考人数,推算出可能准确的分数线位置,再衡量自身的情况,看准了,“买定离手”,接下来就由不得你了。各分数线的最后划分是计算出来的,相当精确。两者有差异是很正常的,当中确有运气的成分在。因此,我个人觉得,这出闹剧一方面暴露出社会对高考过于敏感、紧张,另一方面,也暴露出现行招考制度的畸形、不合时宜,缺乏弹性。

  说高考缺乏弹性,首先在于录取制度的设置过于僵硬。志愿填报,变成一次性的押宝;而分数线,往往意味着“差之毫厘,谬之千里”,都没有给那些特长学生、偏科学生、考试一时失利的学生留下回旋空间,更没有给广大考生二次选择的余地。高考制度的设置也没有给考生与学校的选择互动留下空间。大部分学校只能通过档案和分数了解考生,而考生填报志愿更接近赌博,容易把宝押在一些不确定因素上。大家都紧张,承受力格外脆弱。

  在这个角度,更好的方式是把选择的权力交还给学校和学生双方。要招什么样的学生,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交给学校自己取舍;读什么样的学校和专业,也由学生自己去主动争取、决定。只要这个过程足够公开透明,接受社会监督,相信选择双方理当能接受自己选择的结果,并且承担责任。比起招考办夹在中间形成的三方尴尬局面,双向选择能促使学校与考生,以及社会等多方面都尽快地成熟起来,成长起来。

文章搜索
万题库小程序
万题库小程序
·章节视频 ·章节练习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微信扫码,立即获取!
扫码免费使用
国家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新疆
黑龙江 内蒙古 更多
高考栏目导航
版权声明:如果高考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高考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免费复习资料
最新高考资讯
文章责编:lany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