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命题
统一命题
单独报考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2021高考 > 2021高考作文 > 作文专家指导 > 正文

高考语文命题专家:高考作文出新不是出怪

来源:辽宁日报 2011-5-18 8:07:14 要考试,上考试吧! 万题库

  专家档案

  张家鹏 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两度担任普通高考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辽宁卷)命题专家指导组成员、审题组组长。

  案例分析

  “明居园里有位年轻的母亲,她托另栋楼里的一位同龄妇女,把一个苹果带给幼儿园里自己的儿子。受托者问‘汝儿名何?若之何辨识? ’答曰:‘幼儿园里最漂亮、最可爱者。’后来受托的妇女把苹果给了园内自己的儿子。请托者大怒,斥曰:‘汝卑之甚。鄙之甚,乃小利忘义之徒也。 ’”

  张家鹏点评:语言风格不一致,文白混杂、不伦不类。

  “孝顺长辈是家庭美德,值得赞扬;助人为乐是社会公德,应该赞扬。但是这些情太深、太浓、太重,就必须用理来调节。若不然,情义多则有失理法,理智浓则有失人性。情与理好像喝咖啡,没有糖喝咖啡太苦,没有理讲情义太惊险……”

  张家鹏点评:逻辑不合事理,修辞蹩脚不妥,行文言不及义。

  2008年辽宁高考“关于青少年价值观”的材料作文,有的考生竟以赞叹的口吻写罪犯贪污伎俩的高超,挥霍资财的得意潇洒,追逐声色的风流浪漫。

  张家鹏点评:这种以丑为美是非不分的写法,玷污了高考作文的严肃性。

  专家支招

  自选文体如何避免体裁走样

  高考语文允许考生自选文体,鼓励考生写作创新,于是一些考生便产生错觉和误解,突出表现在:

  抹煞文体不限与文必有体的关系。伴随话题作文的出现,写作试题有了对文体不限的提示,于是部分考生临场随心所欲放笔去写,结果凑合成一篇体裁杂糅型的“四不像”。譬如:开头云山雾罩亮出一个题记,接下来有不定数的小标题,或以时间、地名充当题目,或以名言警句代替,每个小标题下独自成段,前后标题下的内容要么互不搭界,要么跳跃性很大。全文好像堆垛在一起的积木块,既不是议论文,也不是记叙文,可谓“文体怪胎”。

  抹煞写作创新与文体规范的关系。创新是写作的灵魂,高考作文概莫能外。高考写作试题坚持改革的方向,正朝着有利于激发考生创新思维而逐步深化。然而,一些考生没有分清喜奇尚怪与创新的区别,一味地热衷于出奇制胜,乃至不顾体裁规范,随意挥洒,唯奇是求。到头来,记叙文过多说理,议论文偏好描述事实论据,说明文穿插抒情,把文章写成各种文体一锅炒的“大杂烩”。

  张家鹏认为,要根治体裁走样的毛病,就要增强文体意识,创新必先辟怪,养成作文必先定体的习惯。强化常用文体的写作训练,练中求通,通后求精。临场作文扬长避短,充分展示自己的写作才能。

  临场作文是高考语文的重头戏,如何将这出重头戏演得精彩、完美,昨天,辽宁高考语文卷命题专家张家鹏根据作文评分标准和自己20余载评阅高考作文的经验,提出制约作文成绩的“五戒”:偏离题意、内容失当、文有语病、体裁走样、字迹难辨。

  误解文题成了高发病

  2004年我省开始独立命制高考语文卷,其写作题是“平凡与自豪”的话题作文。这道题本身的含意是强调人们在平凡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通过努力拼搏和创造,取得对社会及个人发展有益的业绩,由此心生自豪、荣光。命题者旨在激励青年人勇于超越自我,在社会实践中实现人生价值。

  一位考生却把立意定位在 “成功的人,身上都会亮起三种灯:母爱之灯,老师博爱之灯,朋友关爱之灯,这是平凡人闪烁的优秀光彩。 ”显然这是牵强附会地给题意贴标签。

  张家鹏说,偏离题意,是高考作文的致命伤,严重影响考生作文成绩。可考生误解作文题,却成了临场作文屡禁不绝的高发病。 “我曾随机抽取200份试卷进行调查分析,在不同程度上偏离题意的考生绝非少数。”张家鹏归纳说,作文偏离题意大体表现三种症状:一是考生临场作文目无全题、以偏概全,曲解了试题含意。有的只是津津乐道平凡人生,或通篇议论自豪的感受,就是不在两者的内在逻辑联系上做文章。二是考生主观臆断,错误解读关键词语。如将自豪等同于欢乐、高尚、得意、美丽等。三是个别考生事先宿构、套做文章,临场写作穿靴戴帽,修头饰尾来挂靠题意,文不达意。

  1998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首次将符合题意列为第一项要求,至今没变。而且从2009年开始,在评分标准中又特别强调了“选择中心角度和重要角度的属于符合题意”。这就强调作文审题的 “精确度”,力戒望文生义。

  胡编“老鼠爱上猫”

  评分标准对优等作文内容的要求是: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思想健康,感情真挚。

  与此对照,张家鹏指出,内容失当的作文表现形式大体有四:一是中心失落。2009年我省高考写作题是关于“明星代言”的材料作文,有的考生行文之前,没能从甲乙丙等五位讨论者的意见中提炼出作文立意,结果写作凭着感觉走,面对讨论者的不同看法,想到什么就写什么,煞笔之后文章没有中心。二是内容空洞,写记叙文类如流水账,若不然,则是东鳞西爪,支离破碎,勉强凑成一个拼盘。写议论文便是概念化的说理,即使运用事实论据,要么开中药铺,历数丸散膏丹,貌似内容饱满;要么抓个例证画蛇添足,靠玄虚取代阐发见解的逻辑论证;要么对理论论据不加斟酌、锤炼,大段摘引,掩饰内容的贫血症。三是思想跑偏,作文中充斥着色情暴力、悲观厌世、荒诞迷信之说。四是感情失真。每年高考作文都可以看到编造假人假事,字里行间流露着虚情假意,还有的考生表达不正常的感情,爱憎标准偏误。据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写的《语文课程解读》披露,某省高考作文,竟然有不少考生都写自己在“父母双亡”的考验下“战胜脆弱”的假话,引起全社会的震惊和批评。

  文白混杂 随意“创新”

  在张家鹏看来,如果说立意是文章的灵魂、内容是血肉、结构是骨骼,那么语言就好像细胞,是生命的基础。写作语言运用水平是阅卷教师评价作文优劣的窗口。从这些年高考作文反映的问题看,很多考生缺乏语言运用的规范意识,文有语病,诸如错别字太多、滥用词语、逻辑与修辞不当等。此外,语言鄙俗、浅露乏味,或陈词滥调、唆唆,或网上稀奇古怪的词语不加筛选地随意使用,均为语病。

  张家鹏指出,字迹难辨,妨碍阅卷,丢分在所难免。尤须引以为戒的是,高考话题作文的推出,允许考生自选文体,鼓励考生写作创新,于是一些考生便产生了错觉和误解,出现体裁走样问题。

  很多老师给学生押作文题,还有的老师给讲范文,让考生临场套用。对此,张家鹏并不认同。他说,高考作文是综合性最强的试题,是考查学生创造性地运用语文知识、写作技巧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老师要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识见,加强学生语言积累,投机取巧不可取。

  相关推荐:

  考试吧6月7日考后首发2011高考试题及答案  热点文章

  2011高考作文预测压轴题目及范文指导

  2011高考作文预测、作文素材及指导专题

文章搜索
万题库小程序
万题库小程序
·章节视频 ·章节练习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微信扫码,立即获取!
扫码免费使用
国家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新疆
黑龙江 内蒙古 更多
高考栏目导航
版权声明:如果高考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高考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免费复习资料
最新高考资讯
文章责编:zhangyuqiong